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48項典型經驗做法四川3項入圍,為何是它們?

四川 58℃ 0
摘要: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提升其中任何一項都非易事,都需要繼續深化改革,拆除制度的藩籬。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提升其中任何一項都非易事,都需要繼續深化改革,拆除制度的藩籬。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3項四川典型經驗做法,均與改善營商環境有關;全國工商聯發佈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四川和成都進入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省份和都市。優化營商環境,四川一直在路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涉及實地督查的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四川有3項經驗做法入選,均與改善營商環境有關,分別是:減稅降費助企發展方面,四川省突出效能導向確保財政直達資金精准有效惠企利民;擴內需保就業保民生方面,眉山市推行“三區聯動”助力就業創業;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成都市建設“科創通”服務平臺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這3項經驗做法,為何能入選?

A 激發市場活力

財政直達資金快速精准投放

12月8日,綿陽市安州區,23歲的李依玲在長虹世紀城社區自家的便利商店裏忙碌。去年大學畢業後,她開了這家便利商店。當時,瞭解到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後,她申請了一筆20萬元的貸款,今年還享受到1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的財政貼息和創業補貼都通過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下達。“不到兩周時間,貸款和補貼都到賬了。”李依玲說,拿到錢後,她拓寬店面、豐富貨品,還雇了一個人給附近社區免費配送貨品,每天的營業額有2000多元。

正是直達資金的快速精准投放,讓一人創業變成了兩人就業。

四川是今年全國直達資金規模最大的省份,為管好用好直達資金,財政廳以效能為導向,創新工作機制,探索管用做法,確保了直達資金定向精准惠企利民。

圍繞資金和監管“一竿子插到底”的目標,財政廳製定《直達資金監控工作規程》,對資金實行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監控;創新建立“六個一”管控體系——組建“1+3”專班、製定“1+3”方案、出臺“1+N”辦法、貫穿一個標識、開設一個專戶、建立一套台賬。

直達資金的受益對象以績效為本。綿陽力道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博拿到一筆300萬元財政貼息的創業擔保貸款,“我們精打細算,把這筆錢花在‘刀刃’上,近期打算再開幾家新店。”今年以來,該公司所在的綿陽市涪城區落實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用好用活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多措並舉做好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助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增强企業發展後勁。

截至10月31日,對今年中央下達的2180.9億元財政直達資金,四川省已分配下達2115.5億元,分配下達進度達97.0%;已有7300餘戶企業、1.1億多人次直接受益受惠。

B 激出就業潜力

社區、校區、園區“三區聯動”

唐潤發是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大三學生,眼下正在眉山青神縣一家機械生產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習。能走出學校來到車間,得益於當地構建的“校區+產業”就業培訓機制。

近年來,隨著青神縣機械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少企業都出現了招工難。而高職院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就業壓力大。統籌化解兩難,“校區+產業”就業培訓機制是一劑良方。青神縣和成都、德陽等地的10多所高校、職業學校開展訂單式、套餐式人才培育,把課堂搬到企業生產線上,通過頂崗實習,同學們掌握了更多的生產技巧,企業也有了更多選擇。“校區+產業”就業培訓機制實施以來,已為眉山各類企業輸送技能人才3.5萬人。

眉山還搭建了“園區+創業”就業促進平臺。益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眉山市首家擁有“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的肥料企業,創業之初,企業落戶在東坡創客孵化園裏,得到了全週期的服務。良好的起步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益稷農業已從最初七八個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集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現時,眉山市已建成11家創新創業孵化園,為創業者提供項目推薦、創業巡診、創業培訓、創業貸款等多種服務,累計成功孵化實體項目346個,帶動就業1.6萬人。

眉山還通過創建“社區+大數據”就業服務體系,與社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實現數據協同,全覆蓋建立勞動力實名制資訊資料庫,有針對性地推送就業資訊、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截至11月底,全市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3萬多人,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眉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徐智勇表示,社區、校區、園區“三區聯動”推動就業創業,解决了勞動力底數不清,培訓和招聘資訊無法快速傳達的問題,實現就業服務精准的全覆蓋。

C 啟動創新動力

科技版“天猫”精准對接雙創資源

作為成都“雙創”的代名詞,在7年的運營時間裏,“科創通”平臺用市場化的運作管道,將成都科技創新生態鏈條上的人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資本等有效串聯,已成為助推本土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關鍵力量。

業界更喜歡把它稱為科技版的“天猫商城”,這裡彙聚了科技型企業(團隊)近3萬家、服務機構800餘家、孵化載體200餘家、科技服務產品2000多款,利用科創内容大數據畫像,實現雙創服務精准對接,為科技型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業服務機構提供涵蓋全生命週期的創新創業服務。

通過大數據畫像精准對接雙創資源,是“科創通”平臺的重要功能之一。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通過上百個維度的大數據畫像,“科創通”平臺可以精准鑒別一個創意、一個想法的潜在價值,並在不同階段為企業精准匹配外部資源。

7年來,“科創通”平臺吸引諸多成都雙創資源在平臺實現聚合。“並非只是簡單的資源聚合。”上述相關負責人說,聚集的資源在平臺產生裂變,裂變的資源又將持續為成都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

資源也在反哺平臺:資源越豐富,“科創通”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就越精准。現在,企業從小到大所需的各種成長資源,通過“科創通”平臺,都可以找到。依靠這些資源,“科創通”平臺以孵化載體為服務支撐,將政策產品化、服務標準化,線下舉辦上千場“菁蓉匯”“校企雙進”等品牌活動,企業和資源方也將在平臺上相互成就。

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配寘資源,是“科創通”平臺另一特點。不僅企業可以獲利,為企業服務的資源方同樣可以獲利,實現多贏——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組建資金池,相當於用較少的資金幫助更多優秀企業,實現了財政資金的優化;於企業,可以用低門檻低利率拿到貸款;於銀行和投資機構,有了政府信用“背書”,投資風險更低,“科創通”平臺的企業又將成為其企業儲備庫;於都市,越來越多的潜在項目被挖掘,都市科創活力將被進一步啟動。

●相關新聞

全國工商聯發佈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結果

四川和成都均進入前十

日前,全國工商聯發佈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四川和成都進入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省份和都市。

此次調查由民營企業直接填報問卷,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各行業的大中小微民營企業,共回收原始樣本69120份,較去年新增18495份。評估結果顯示,全國樣本企業對所在都市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存在期待。法治環境方面,期待進一步完善企業維權統一服務平臺、建立政法機關涉企服務協調機制;政務環境方面,期待不斷加大減稅降費、網絡辦事、政策落實等力度;市場環境方面,期待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公平監管執法、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持續改善;創新環境方面,期待在高端人才引進、創新成果轉化上得到持續支持;融資方面,企業對獲得風險投資、政府產業基金支持有所期待。

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省(市)依次是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山東、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福建;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都市(不含直轄市)依次是杭州、溫州、蘇州、深圳、寧波、青島、南京、廣州、長沙、成都。

省民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不管是國務院通報表揚的四川3項典型經驗做法,還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的評價結果,均體現出四川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可圈可點的成績。

省發展改革委連續幾年聯合協力廠商機构,開展四川省營商環境評估,並出具相關報告,從18個名額維度來評估營商環境。總體來看,四川的營商環境逐年優化,已有10個名額達到優良級。

今年5月,省民營辦、省紀委監委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四川省“十百千維權護航”行動。全省涉企維權部門圍繞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打出維權“組合拳”,保護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權益,共辦理涉企訴求11793件,其中包括辦理企業糾紛和訴求7920件、知識產權案件2958件、公平競爭案件418件。

環境好,市場自然活。省市場監管局資料顯示,截至11月底,我省實有民營市場主體741.34萬戶,同比增長11.33%,占全部市場主體數的97.43%。 (記者 李欣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