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16年,安徽合肥西鄉,一劉姓農家生下了自己第6個孩子,起名劉銘傳。
由於家境貧苦,所以一家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太好,劉銘傳很小就得過天花。長到11歲時,先是父親亡故,隨後兩位兄弟又相繼去世,再年長些,剩下幾比特哥哥紛紛成家立業。
從此他便和母親周氏一起相依為命,劉銘傳深知謀生的重要,小小年紀就自己販私鹽,由於愛結交朋友,所以在當地青年當中威望甚高。
再年長一些,劉銘傳家的日子卻越發不好過了,某次和當地的豪强發生衝突,對方出言威脅。劉銘傳和對方動起手來,最後抽刀砍掉了對方頭顱,此事在鄉里引起巨大震動。劉銘傳知道家鄉再也呆不下去,便帶著一幫志同道合的青年跑進了深山。
同治二年,因為太平天國聲勢浩大,原先的綠營兵和八旗早已不堪使用。李鴻章受到朝廷指派回鄉招募淮軍,此時劉銘傳已經小有勢力,就直接投奔了去。
由於他手下眾多,對李鴻章算是有功之人,便擔任了營官,部隊成為了銘字營,其實營中的兄弟大多都是劉家子弟,大家都是同族兄弟,劉銘傳做事果斷,輩分又高,自然深得兄弟們的信任。
經過一段時間整編後,淮軍坐外國小火輪前往上海,也正是在這裡,他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戰鬥,當地的太平軍守將眼看不敵。於是便派人來投降,隨後劉銘傳接收了幾千人,將他們編成八營,成為了自己的部下。
到月底時,太平軍的援軍來到,劉銘傳率軍順利將對方擊潰。囙此戰他官昇一級,並且受到了賞賜,隨著戰事的進展,淮軍開始向蘇南挺進,劉銘傳手下已經有3000多人。
可是由於之前戰役太順利,部隊有了輕敵冒進的情緒,在福山遭遇太平天國精銳部隊時被擊潰,不過是外國的洋槍隊幫助淮軍站穩了陣腳。捲土重來的他奪下了福山,並再次獲得提升,擔任狼山鎮守使,一時之間劉銘傳率軍接連攻下多個縣城,當攻下江陰時,他已經成為記名提督。
不斷獲得戰爭經驗的劉銘傳越發的老辣,隨後率軍向無錫進發,經過連日巷戰之後抓獲了2萬多名俘虜。隨後他獲得了新的賞賜,此時劉銘傳部已經有9000之眾,擁有炮營及新式快槍4000多支,也成為了李鴻章淮軍下的一支中堅力量。
到同治三年,28歲的劉銘傳再度提高軍階,成了淮軍中軍階最高的將領,在剿滅太平天國之後,劉銘傳馬不停蹄的轉移到剿滅撚軍的戰場。也就是這一年,戰功卓著的僧格林沁因為貪功冒進,在山東被東撚軍合圍,結果兵敗身死。
此戰中,劉銘傳一直按兵不動力圖保存實力,被朝廷識破之後非常憤怒,他的頂頭上司李鴻章和曾國藩受到了訓斥,而劉銘傳本人則被革職留任。
僧格林沁折戟沉沙的同年底,劉銘傳終於率兵追上了撚軍的尾巴,憑藉洋槍洋炮大肆殺傷敵人,並且攻下了對方據點。因為此戰他又得以官複原職。
在滿清統治200餘年之後,不得已放鬆了對漢官的限制,曾國藩,李鴻章之流迅速做大,在剿滅撚匪的問題上,李鴻章力圖保存實力。所以面對僧格林慶陷入重圍,他故意讓劉銘傳按兵不動,而趁這一次最後的大決戰的機會,李鴻章再度擴充麾下的淮軍,人數一下子達到了7萬多,尤其是親信劉銘傳更是兵精糧足。
此時西撚軍想要直取天津,得到消息的朝廷下令劉銘傳率軍阻擊,隨後在黃河,徒駭河和運河那三角地帶兩軍相遇,劉銘傳順利的將西撚軍重重包圍,此戰劉銘傳大獲全勝,撚軍遭到覆滅。
隨後左劉銘傳又跟隨左宗棠進入陝甘,鎮壓了那裡的叛亂。
但一切事成之後,卻由於軍隊當中阿兵哥發生了嘩變而連累到自己,隨即劉銘傳遭到革職。他無奈之下只好回到老家閒居,往後十幾年劉銘傳思想大開,他的身邊聚集了很多有洋務思想的人,直到中法戰爭爆發。
早已隱姓埋名的劉銘傳才再度受到朝廷徵召,成為臺灣事務大臣,福建巡撫,隨後劉銘傳在西元1884年和法國軍隊在基隆爆發了武裝衝突,法艦隊遭遇重創,後來又經歷了一系列的戰鬥,均以法國失敗而告結束。
光緒11年,劉銘傳被任命為臺灣巡撫,也正因為蟄伏期間他接觸了很多新思想。
所以開始在臺灣開辦各種現代工業,包括架設電報,開設煤礦,建設鐵路,同時還發展了郵政業和航運事業。
清史稿:“劉銘傳才氣無雙,不居人下,故易退難進。守臺治臺,自有建樹。”
光緒16年,劉銘傳和朝廷中的頑固派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他憤而辭職,隨後甲午之戰爆發,清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此時滿清才又想到了劉銘傳,拍去電報要求他重新出山,可此時劉銘傳已經重病不起。
光緒22年,馬關條約消息傳來,劉銘傳心中鬱憤難平,於當年一月於家鄉病逝,死後被清廷追贈太子太保。史書評估此人:“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長治立策者,厥維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是皆有大勳勞於國家者也。”
參考文獻:清史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