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史中記載,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沒有一架飛機,對於日寇的攻擊,我方只能被動防禦。但就在晉冀魯豫邊區,我們卻有一座秘密機場,這個機場的存在始於偶然,日後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事關中國的前途命運。
在解放戰爭前夕,毛主席做出了一個大膽决定,就從這個機場運回前線21名中國高級將領,其中3比特後來成為了開國元帥。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還需要從抗日戰爭時的一次偶然講起。
1944年的秋天,美國飛行隊一架飛機被日軍擊傷,墜落於山西的一個山溝溝裏,飛行員跳傘降落,被我根據地民兵救起,得知他們是協助中國抗戰的美國人,部隊便派李達參謀長將他們送往涉縣129師師部。
就在這些美國飛行員經過黎城長寧村時,他們指著前面的一片空地說:“要是知道這裡有秘密機場,我們就在這裡迫降了!”聽完後,李達十分疑惑,他說這只是一片開闊地,並非什麼機場。
美國人就建議把這邊的空地稍微休整一番,以後作為簡單機場用。太行軍區司令部聽完十分重視,報經毛主席準予後,便組織了當地的老百姓和戰士們一起把這裡改造成了一個簡易機場,導航的管道就是在跑道兩側點燃幾個柴火堆。
這裡日後就成為了美軍觀察組飛往延安的中轉站,不僅能接待往我根據地蒐集戰報的美軍觀察組人員,還救下來不少飛機失事的美軍傷亡人員,同時,美機多次往返於長寧和延安之間,也為我軍送來了大量的物資和重要文件,發揮了很大作用。
然而就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卻在美國的支持下,公然利用飛機和軍艦運送國民黨軍隊搶佔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點。面對這種局勢,毛主席要求各部隊拿起武器,保衛解放區。
打仗,將需在外。但是因為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召開,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抗日根據地的多名負責同志都奉命回到延安參會。眼瞅著這麼多高級將才都集中於一處,急需把他們送回前線。
但按照經驗來講,延安到太行的路程近800公里,在那個年代,車馬都慢,主要交通工具還是步行,僅靠著雙腳穿過敵人層層封鎖線極其困難。一年前楊得志從濮陽到延安,走了70多天,江華從山東沿海地區到延安,走了半年。
戰場之上分秒必爭,毛主席果斷做出大膽决定,就讓美軍的飛機幫我們把人運到長寧機場!
葉劍英接到任務後,來到了美軍觀察組成員的住處,以為之前兩方長期友好合作,所以關係還不錯。他用輕鬆的語氣向美軍觀察組提出“借”飛機的請求,只說是想要運一批幹部往前方總部,沒說哪些人。美軍觀察軍也沒有多想,直接答應下來。
飛機定為8月25日上午出發,我軍提前做了周密嚴謹的準備,只在前天夜裡才逐個通知了相關人員,讓他們在次日上午9點前趕到機場,只能一個人去,不能帶警衛員和參謀,更不允許有人送行。每位乘客必須帶上降落傘,同時通知了太行軍區在目的地機場做好接機準備。
當天,時任聯絡員的黃華照例在飛機到達延安時査詢情况,結果一下子看到了那麼多高級將領:陳毅、劉伯承、鄧小平、陳賡、蕭勁光、宋時輪……足足有20個人。他感到萬分驚訝,趕緊打聽什麼情况。
知道事情原委後,黃華感到很緊張,因為這些負責的同志們有會說俄語的,但是卻沒有人會說英語,若是遇到了緊急情况,無法和美軍飛行員溝通,這樣十分危險。他馬上向負責安排送行的楊尚昆提出請求,一同跟隨前去。就這樣,黃華就作為第21個、唯一一比特沒帶降落傘的乘客,同大家一起飛往前線。
25日中午,李達老早就帶著人趕到了長寧臨時機場接機,這架“含金量”極高的飛機在燃起的柴草堆的指引下平安落地。劉伯承和鄧小平詼諧地說:“我們到家了,請大家做客……”
飛機平安抵達目的地的電報傳到延安後,葉劍英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毛主席隨即决定飛往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