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殼槍在過去,是中國最流行的手槍,不光進口了數十萬把駁殼槍,還有大量國產駁殼槍。山西軍閥閻錫山就大量仿造了山西版駁殼槍,但是就是資料比較差,整個駁殼槍太重。
囙此當時的,冀中第九軍分區敵後武工隊隊長周修義回憶錄說,山西造的大眼盒子“既笨重,效能又差”。並俏皮地說:“大眼盒子把我的腰都快墜折了。”
當時的盒子槍巨大的木制槍盒可以兼職槍托,方便抵肩射擊,這也是“駁殼槍”這個名字的由來。囙此盒子槍在近距離,採用單手射擊,在遠距離使用槍托抵肩射擊。又可以當手槍使用,還能當短步槍使用。盒子槍在近距離射擊最大的優點不是精度,而是猛烈和持續的火力。
山西造的盒子槍,也被稱為17式,因為是1928年開始仿造成功的,當時正好是民國17年。這種山西造的盒子槍不光是重量大,而且口徑也大,但是效能卻比較差。
這種山西版盒子槍,不是德國版的7.63毫米口徑,而是11.43毫米口徑,囙此也被稱為大眼盒子。閻錫山為什麼要採用11.43毫米大型子彈呢?就是為了和山西仿造的湯姆森衝鋒槍搭配,可以實現彈藥統一,彈藥通用。
因為槍大,子彈重,囙此這款駁殼槍非常沉重。比普通版本的駁殼槍重了近50%,子彈就更重了。囙此造成後坐力也比其他版本的駁殼槍更大,單手就難掌握。基本上都要使用巨大的木質槍盒子充當槍托才可以。
在當時晉綏軍能打的傅作義,陳長捷都自立門戶了。閻錫山剩下的部隊,野戰能力很差,只能守堅固據點。囙此,閻錫山非常重視火力,特別是山炮,手榴彈,盒子槍和衝鋒槍這幾種武器的生產。
閻錫山屬於晋商型的軍閥,為晉綏軍搞到了足以支持的物質基礎。囙此,晉綏軍的防禦能力還是不錯的。從抗戰當中的山西四大戰役,還有解放戰爭當中的臨汾,太原等戰役來看。重視火力和近戰武器的晉綏軍防禦能力超過了桂軍,西北軍和大部分中央軍。畢竟太原戰役從48年10月一直持續到了49年4月24日,我軍都發動渡江戰役了,才最後結束。
再說,晉綏軍的這種大型駁殼槍。因為,在德國和西班牙都沒有生產過這種口徑的駁殼槍。囙此在80年代,我國向美國出口舊槍的時候,美國收藏家就發現了這種從未見過的大型駁殼槍。從此以後,山西生產的大眼盒子就成為了歐美收藏界的珍寶。
因為山西17式盒子槍在國外價格暴漲,在80年代,就又有人使用舊零件與新零件組裝,生產出17式盒子槍再出口給美國人。因為原版槍實在是太少,大部分已經熔爐煉鐵,剩下的就是不超過1000多把。
這種在收藏界被稱為山藥蛋盒子的山西版盒子槍,原版手槍在美國可以賣到30-50萬人民幣。就連新舊零件拼裝的也價值幾萬塊人民幣。畢竟這是全世界唯一的大口徑盒子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