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的“90後”苗族小夥

云南 74℃ 0
摘要:現時,王春友已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自己早日成員一名黨員,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黨員的身份多為羣衆辦實事。

他是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馬過河鎮後山苗族村民小組長王春友,看到“別人家的美麗苗寨”景象,喚醒了苗族小夥內心的使命擔當,他毅然放弃城裡的事業回村改造鄉村環境,帶動家鄉同胞積極投身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中,讓曾經的老舊苗寨實現了美麗“蝶變”。

王春友夫婦合影

發揮特長解决羣衆燃眉之急

王春友是一個勤奮好學、苦心鑽研的人,喜歡不斷嘗試一些新的東西。通過平日裏日積月累的上網學習視頻拍攝、視訊短片、無人機拍攝等課程,他成為了一比特專業的攝影師,還在馬龍美食街開了一家婚紗攝影店。平時他負責拍照,妻子負責化妝,小日子過得非常幸福。但是,王春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別人家的苗寨”是那麼漂亮大氣,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說:“我應該為村莊做點什麼。”幾番考慮後,王春友夫妻倆毅然放弃城裡的事業,回村改造鄉村環境。

回村後沒幾天,王春友就發揮專長,為村裡的一對新人策劃了一場熱鬧的婚宴,並為新人拍攝了婚紗照、錄製了結婚視頻。他的妻子為新娘設計了流行的民族婚紗,化了美麗的妝容,解决了新人不便到城裡化妝、請不到攝像師的難題。這對新人感激地說:“謝謝你們為我們解决了大難題,有了你們兩口子,在村裡也能拍攝婚紗照,再也不用擔心請不到攝影師了。”

身著苗族服裝的王春友

强化引導轉變羣衆老舊觀念

昔日的後山苗寨交通閉塞,苗族同胞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傳統農業種植為主,囙此導致大量的年輕人外流,留守的老人衛生健康意識淡薄,人居環境遲遲無法得到改善。在外面工作的這些年,王春友一直關注著周邊苗族村莊的發展,看到了黨對民族村寨的大力支持和關愛,幫民族村寨解决了生活困難、改善了人居環境,他便萌生了帶領群眾轉變觀念、改造人居環境的念頭,努力讓苗族同胞人人講衛生、搞衛生、愛衛生。

王春友幫助羣衆幹農活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馬過河鎮領導的關心和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王春友每天深入群眾家中,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說服後山苗寨村民摒弃自家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思想,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文明新風。平日裏,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同村民在家裡、地裏、道路上交談瞭解情况,給大家講述村莊發展規劃,徵求大家的意見,灌輸給大家立足於自身特色謀發展的思想。在他的辛苦勸解下,村內難聞的臭味沒有了,火灾安全隱患排除了,道路也順暢了,鄰里關係越來越和睦,村民團結幹事為村出力的觀念越來越强,村裡的牆體越來越乾淨美麗。

王春友查看井水情况

問診把脈解决羣衆實際困難

2021年2月,王春友從老村長的手裡接過接力棒,成為新一任苗寨的“當家人”。上任後的他,悉心向村裡的老黨員、留守同胞瞭解情况,向上幾任的老村長請教問題,重新審視了後山苗寨村的整體情况。面對村裡還在散養的家禽、同胞們衛生意識差、道路兩旁的旱廁、垃圾柴草隨處堆放、道路坑窪雜草叢生等問題,他積極播撒“愛衛”思想的種子,用“跑斷腿、說累嘴”的管道給村民做思想工作。

王春友到建築工地強調施工安全

為了讓村民樹立全新的生活衛生意識和文明新風尚,王春友通過村裡的“大喇叭”播放疫情防控、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等知識,走村入戶文宣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把“愛衛”知識用民族語言講給大家聽;動員大家圈養家禽,說明圈養的好處,不僅讓道路乾淨,還能降低家禽的疾病交叉感染率,提高家禽成活率,提高活禽售賣收入;硬化通往農戶的道路,提高家庭衛生意識;在主幹道兩邊的空地全部種上花草,安裝上圍欄,定期組織黨員村民清除道路兩旁的雜草、清撿垃圾;建設花台和綠化帶,種植了樹苗、花苗,美化了村莊;拆除村裡旱廁,建設配有洗手設施和“7步洗手法”的新型農村公廁,提高了村民疾病防護意識;結合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建、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鄉村振興,在牆上繪製醒目的標語、漂亮的民族圖畫,營造愛國衛生眾參與、民族團結美環境的良好氛圍。

王春友剪輯婚禮視頻

深謀遠慮幹群共建美好家園

村民說:“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村莊變得越來越漂亮了,生活越來越好了。”在王春友和羣衆的共同努力下,後山村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提高了苗寨的“顏值”,提升了羣衆的生活質量,也新增了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如今,村民“愛衛”意識明顯提高,每次組織村民清掃垃圾,大家積極報名參與。各戶門前,早已不是糞堆柴堆,而是鮮花綠樹一簇簇、一堆堆。村裡的裸露垃圾也少了,通往地裏的道路也好走了。

王春友入戶文宣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

一副熱腸為民忙,一顆紅心向著黨。現時,王春友已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自己早日成員一名黨員,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黨員的身份多為羣衆辦實事。在他的心中,實現了村莊環境提升目標的他,又萌生了一個新的念頭——希望借助村莊附近已建成的車馬碧水庫旅遊資源,將村莊發展成為聚歌舞演出、特色小吃、民族服裝展示、鬥牛節會等活動於一體民族特色旅遊村,吸引更多的人來村裡參觀遊玩,帶動全村的苗族同胞發展致富。

王春友與羣衆共同打掃街道衛生

雲南網通訊員黃豔譚蔣峻攝影報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