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一介“泥腿子”之身,成為最後一任北洋政府領導,實際上的中國領導人,張作霖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張作霖之所以能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或許跟從小見多了世態炎涼以及家破人亡有關,使得他一方面“混不吝”,一方面又能屈能伸。
對於張作霖的圓滑跟能屈能伸,在很多事情上都有體現。張作霖當初借助岳父勢力,創立了民團;後又被清政府招安,去打“土匪”。這裡的土匪很多其實就是其他民團,張作霖的確能力很强,沒幾年就混出了頭,入了上面的人的眼。
1907年,東三省改制,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他聽聞張作霖的悍勇,一方面對他很欣賞,一方面又怕他一路打一路收編,勢力太大不好控制,就將他調去蒙古“剿匪”。張作霖當然不樂意,但是再不樂意又能怎麼辦?
在蒙古剿匪時張作霖可謂是九死一生,但好歹這一劫被他給闖過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作霖又奉命進行鎮壓,因為幹得特別出色,在1912年的時候被封為了關外練兵大臣。這個時候張作霖應該是屬於“保皇派”的。
但誰都知道清政府此時已經大廈將傾,在清朝破滅,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張作霖迅速倒戈站到了中華民國序列,被封為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隨著職位越昇越高,張作霖的能力也被越來越多人看在眼中。
上面說了,張作霖很能屈能伸,或者說,他非常圓滑,前期總是能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生存,闖出一番天地,囙此哪怕他表面上擁護民國政府,但實際上卻一直跟滿清貴族的舊勢力關係還不錯。
袁世凱肯定是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的,於是在1915年的時候,他决定召張作霖入京。張作霖早就猜到了這說不定是場“鴻門宴”,囙此帶了手底下一堆莽夫進京,第一天就將北京城的青樓酒肆都給包了下來。那幅沒見過市面的模樣,不知道成了多少當地權貴眼中的“土包子”,但張作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拜見袁世凱的時候,張作霖一方面表現出對他稱帝的極大支持,希望他“速正大位”;另一方面則表現出自己被酒色迷了眼的樣子,還邀請袁世凱一同去喝酒。他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降低袁世凱的警惕心。
很明顯,他成功了,等袁世凱稱帝後,他被封為子爵,次年以盛武將軍的身份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從此正式步入上層名利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