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競爭力10强:香港位居第一,臺北超過上海,成都未上榜!

四川 64℃ 0
摘要:都市的永續競爭力與經濟基礎、地緣優勢、交通區位、發展政策等有關,2021年永續競爭力十强都市為:。論土地面積、常住人口,香港與北上廣深差距甚大,不過香港經濟高度發達,其2020年的GDP約2.4萬億元,人均GDP約32萬元。受限於人口、平原面積,香港的GDP沒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高,不過香港的人均GDP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依然排名第一,經濟質量更高。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成都,此次並未上榜十强,而是排名14比特。

都市的永續競爭力與經濟基礎、地緣優勢、交通區位、發展政策等有關,2021年永續競爭力十强都市為(來源於中國社會科學院):

第一、香港。論土地面積、常住人口,香港與北上廣深差距甚大,不過香港經濟高度發達,其2020年的GDP約2.4萬億元,人均GDP約32萬元。受限於人口、平原面積,香港的GDP沒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高,不過香港的人均GDP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依然排名第一,經濟質量更高。

香港最大的優勢為國際化程度和地緣優勢。香港是我國國際知名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曾經是我國與世界經濟交流的視窗,對世界經濟、金融發展的參與度極高,這一點超過了全國大部分都市,囙此香港的永續競爭力較大,排名全國第一。

第二、深圳。深圳現時的綜合實力不如北上廣,可是深圳金融、科技發達,在科技創新和高科技方面十分突出,是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也是四大一線都市中“最年輕”的都市,無論是深圳本身的建制歷史,還是經濟的發展歷程,均是“後生”。深圳也是四大一線都市中近十年經濟增速最快的都市,有制度上的優勢。

第三、臺北。臺北位於臺灣北部,地處淡水河入海口南側,坐落在臺北盆地,土地面積2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275萬人,2019年的GDP為6170億元。臺北作為經濟發達體的臺灣的省會,其經濟自然不差,之所以常住人口較少、GDP較低,與行政區劃有關。臺北是國際大都市,被評為世界一線都市,以臺北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常住人口近1000萬人。

第四、北京。

第五、上海。

第六、廣州。

第七、武漢。武漢是中部地區第一大都市,在全國“弓”字形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地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之間,是集公路、鐵路、航運、航空為一體的全國交通樞紐都市。

第八、蘇州。

第九、南京。

第十、廈門。論GDP、人口、建成區等,廈門未進入全國前十,不過廈門的人均GDP、城鎮化率位居福建第一,還是經濟特區、副省級都市,營商環境排名全國前列,外貿經濟發達。

分省份來看,2021年永續競爭力十强都市分佈在廣東(廣州、深圳)、江蘇(蘇州、南京)、臺灣(臺北)、福建(廈門)、湖北(武漢),及香港、北京、上海7個省級行政區。除武漢外,其餘全部在東部地區,大部分為沿海,或近海都市。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成都,此次並未上榜十强,而是排名14比特。

成都的常住人口、建成區、捷運、機場等在二線都市中十分接近一線都市,在各類都市排行榜中,成都基本都能入圍前十,甚至僅次於北上廣深,成都也是“中國第五城”的熱門競爭者,為什麼沒有上榜競爭力十强都市呢?

成都地處內陸地區,不沿海,也沒有大江大河,成都GDP雖然排名全國第七,可是其2020年的人均GDP為8.46萬元,低於上述十個都市,與北京(16.49萬元)、蘇州(15.82萬元)、武漢(12.67萬元)等城市差距很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