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如果說在寧夏地界上,誰是真正的土皇帝,那麼一定非馬鴻逵莫屬了。馬鴻逵雖然是蔣介石的手下,但在寧夏,實際上還是馬鴻逵自己說的算,就連蔣介石派遣的官員,他都能隨便罷免,可見其在寧夏的影響力。
如此厲害的人物,並且還是我國抗日戰爭的有功之臣,他的晚年又是什麼樣的呢?
寧夏皇帝-馬鴻逵
馬鴻逵可以說是真正的寧夏皇帝了,1933他被蔣介石任命為寧夏主席,本身就是軍閥出身的他,此時又掌握了公權,寧夏的軍政大權盡歸馬鴻逵之手。有了權力,人自然就開始膨脹,再加上寧夏本來就山高皇帝遠,他慢慢的就開始不聽取命令。
根據記載和回憶,當時蔣介石曾向寧夏派遣了五位教育局廳長,全部被馬鴻逵給趕走,除了趕走以外,他還將自己的親信安插進去。蔣介石對他是一點轍都沒有,只能任由他去。
當然,這還不僅僅是叫他土皇帝的原因。更離譜的是,馬鴻逵當時作為寧夏軍政大權一把手,他連辦公都一副皇帝架子。在政府大樓前,經常能看到他的辦公室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每天都有許多寧夏軍政要員等著他“接見”,一副皇帝上朝的架勢。
這些舉動可以說真正的觸碰到了蔣介石的逆鱗,蔣介石對他的做派非常不滿。更重要的是,馬鴻逵雖然名義上是隸屬於蔣介石的下屬,但實際上馬鴻逵的軍隊並不歸蔣介石管轄。
那也就是說,馬鴻逵並不是蔣介石的心腹,同時蔣介石是一個非常計較的人,他雖然希望馬鴻逵可以歸附忠心,但是在背地裡依舊在搞著小動作。
四馬拒孫,鷸蚌相爭
為了瓦解馬鴻逵的勢力,蔣介石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當時,手握8萬重兵的孫殿英西進,準備進入青海,途經西夏。馬鴻逵、馬步芳等人組成的部隊立刻做出了反應,將孫殿英打的措手不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馬拒孫事件。這起事件的起因很大一部分是蔣介石親手策劃的,想要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當時孫殿英和馬鴻逵都不是蔣介石的心腹部隊,並且馬鴻逵在寧夏的所作所為蔣介石很難容得下,於是想到了這個法子。
1934年,孫殿英被蔣介石任命到青海,孫殿英本以為是升官發財的好機會,誰知道青海之行才是他的鬼門關。在孫殿英去青海上任路途上,蔣介石電告馬鴻逵等人,要求他們在孫殿英去青海路上(途經寧夏時)拒絕孫殿英進入寧夏。
雙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蔣介石想要鷸蚌相爭的局面赫然顯現。其實蔣介石想的也簡單,孫殿英畢竟8萬精銳,雖然馬鴻逵是寧夏皇帝,自然也討不到好。到時候雙方打得差不多了,兩敗俱傷是最好的,如果是一邊倒,他就要補刀了。
最終,孫殿英難敵四馬攻勢,馬鴻逵一路勢如破竹,孫殿英的8萬精銳一路潰逃。蔣介石一看孫殿英敗的如此快,他也必須做出行動。孫殿英一邊逃,蔣介石的空軍轟炸機就追著一路炸。最終,孫殿英潰退河南,從此再也一蹶不振。
蔣介石雖然一石二鳥的想法最終流產,但是好在還是最大程度打擊了孫殿英的部隊,並且也很好的拉攏了馬鴻逵。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又任命馬鴻逵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馬鴻逵也不負眾望,雖然大量徵兵,但是在綏西戰場上,馬鴻逵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多次拒絕日軍拉攏。根據馬鴻逵自己所說,他與日軍有著國仇家恨,雖然是一介軍閥,但也算是我國的抗日英雄。
抗戰結束後,馬鴻逵被蔣介石授予勝利勳章。如此人物,應當受到器重,但是他的結局卻非常的淒慘。
攜款逃亡,晚年淒慘
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國很快開始了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期間,馬鴻逵不僅沒有醒悟,而且不斷的在抗擊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正義終將打敗邪惡,國民黨兵敗退回臺灣,馬鴻逵也跟隨蔣介石來到了臺灣。
來到臺灣後馬鴻逵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當年在寧夏不聽從蔣介石指揮,並且還不是嫡系,蔣介石對他猜忌很深。馬鴻逵也不是一個傻子,他知道這時候就應該要跑路了。
於是,馬鴻逵帶著三個老婆和8噸黃金以養病為由逃亡美國。8噸的黃金可不是個小數目,馬鴻逵在美國生活的有滋有味,身邊還有美女相伴,不過可惜的是他信錯了人。
當時,他把錢財都交給了自己的四姨太打理。面對金錢的誘惑,四姨太最終攜款跑路,這一下馬鴻逵可傻了眼,沒了錢,他在美國一天都沒辦法生活下去。馬鴻逵也想過回國,但是都遭到了拒絕,最終在洛杉磯病逝。
結語
馬鴻逵身上沾染著太多無辜人民的鮮血,他的下場很大程度都是因為自己太過迷戀權力導致的。所以,在他的晚年,想要後悔的時候,已經追悔莫及,落了個死在異國他鄉的下場。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