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以無厚入有間,郭富城的演技成長,為何​竟似​沒有上限?

娛樂明星 76℃ 0
摘要:在香港有個綜藝節目,在街頭隨機抽取一百人做調查。另兩位天王在第五和第十比特,有一比特天王不上榜。在第12届上海國際電影節參賽影片《白銀帝國》發佈會上,主持人介紹郭富城,以“表演藝術家”稱呼,引來現場記者一片噓聲。但他的演技成長,竟然似乎沒有上限。1993年,上映了六部郭富城參演的電影,其中一部客串,有五部主演。這一年郭富城35歲,搭檔吳彥祖。而借助這部電影,郭富城一掃此前數年的頹勢。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在香港有個綜藝節目,在街頭隨機抽取一百人做調查。

問他們,模仿最多的歌手是誰?

郭富城、羅文和譚詠麟居前三,分別是30、16和10個人的答案。

另兩位天王在第五和第十比特,有一比特天王不上榜。

這個問題當然並不說明什麼。

在第12届上海國際電影節參賽影片《白銀帝國》發佈會上,主持人介紹郭富城,以“表演藝術家”稱呼,引來現場記者一片噓聲。

一晃十來年過去了,不知道那些記者,是否還曾記得自己曾經發出過的噓聲。

我不知道郭富城是否有資格被稱作藝術家。

但他的演技成長,竟然似乎沒有上限。

1993年,上映了六部郭富城參演的電影,其中一部客串,有五部主演。

也是迄今為止,他電影同期上映最多的一個年份。

那年四大天王的另外三比特,劉德華上映了四部電影,張學友有五部而黎明只有一部。

放在今天,在香港演員中也就只有古天樂能够做到。

其中有部電影叫做《赤脚小子》,曾經被人以訛傳訛說上映一天下映,票房只有1010元,但實際是上映12天,票房397萬。

郭富城後來接受採訪,說這部電影是當年自己拍到最喜歡的一部,說兩年時間公司幫他接了十部戲,大多不是自己想拍的類型,還說從杜琪峰導演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他對好劇本的渴望,可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在那部電影裏,他發揮了自己身手敏捷的長處,更將一個不諳世事又純真善良的少年刻畫得生動如許,回頭看去,放眼整個影壇,關豐曜這個角色也不能做第二人想,而其情感豐沛的特點在那個時候就表露無遺,片末一場欲穿鞋而不得的戲份,將整部電影畫龍點睛。

雖然很多影評人視角,慣性認為一個出道只有兩三年的演員,演技必然稚嫩。

但如果認真看過電影,自然會有自己的認識。

這是郭富城演技的第一次成長。

他似乎隨時都做好了全情投入的準備。

這應該是原因之一。

2000年的時候,上映了一部陳嘉上執導的《公元2000》。

這一年郭富城35歲,搭檔吳彥祖。

根據劇情推斷,角色年齡大概二十歲左右,整天沉迷於遊戲,飾演他死黨的吳彥祖倒還好,本身要比郭富城小差不多十歲,但對於郭富城來說,這個設定並不友好。

他在電影裏還要扮白癡狀表演。

配戲的吳鎮宇幾乎搶走了所有風頭,其表演和郭富城比起來,真的叫做舉重若輕。

後來他憑著十分鐘的戲份拿了金像獎的最佳男配獎。

或許在粉絲的視野裏,郭富城在這部電影裏的表現很好。

但如果稍微挑剔一點,就會覺得,怎麼會這麼差?

而如果把視線拉回1993年,同樣是少年感的設定,與角色關豐曜對比,Peter就真的令人感覺失望。

作為一個演員,不知道郭富城有沒有反思過這個角色和表演。

一年後上映的《浪漫櫻花》,他依然飛揚跳脫。

在後來的2002年,梁朝偉和劉德華在演《無間道》,黎明演了《三更之回家》,張學友忙著開他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而郭富城整年都沒有一部電影上映。

這個階段的郭富城,與香港影壇那些戲骨級演員,感覺是天地之別。

但距離《赤脚小子》差不多十年後,他又遇到了杜琪峰。

這一次是《柔道龍虎榜》。

雖然表面上看來,電影是雙主架構。

郭富城和古天樂,各自是“姿三四郎”的一個面,郭富城陽光積極,古天樂則陰鬱頹廢。

但杜Sir將戲眼放在了古天樂的身上。

郭富城名為雙主之一,但實則戲份是做輔助用的,他的陽光與衝勁,只是激發主人公“司徒寶”鬥志的一環,雖然戲份多過張兆輝和梁家輝,但在角色設計上並沒有差別。

而這部電影的表現,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

演員的表演,與戲份多少沒有必然聯系,甚至也不在於是否覈心戲份。

熱衷柔道的黑幫老大張兆輝、武道氣息純粹的郭富城與狠辣的梁家輝,甚至是一直癡傻的蔡一智,他們四個人是這部電影最耀眼的符號,以表演而論,他們與電影是緊密貼合的,能令到觀眾信服他們的角色,反而男一號古天樂,表演上乏善可陳。

而借助這部電影,郭富城一掃此前數年的頹勢。

與當年《赤脚小子》時期同而不同。

所謂同,指他尋回了入戲的狀態與表演的尺度,不同則指他已經更加成熟。

為即將到來的蛻變做好了準備。

電影《三岔口》他一鳴驚人。

關於這次首封金馬影帝,可略做延展和剖析。

很多人疑惑於,一個此前在影壇幾無建樹的演員,怎麼就能憑一部電影一飛沖天?

這首先當然得益於金馬獎對於演員突破的褒獎機制。

我們觀察金馬獎就知道,其頒獎機制,很少從履歷去判斷一個演員,评审們都是就戲論戲,每個進入提名的演員,都等同重新來過,新人和老演員一視同仁。

其次,尋找十年的執念與執拗、得知真相後的萬念俱灰和以虛假自欺,這三種狀態將郭富城推上了影帝的寶座,尤其是萬念俱灰的一場戲,那種極致爆發的情緒張力,驚豔而令人動容。

這個表現,很多演員終其一生都不曾有擁有過。

這些東西都可以觀察的。

所以經常喜歡說一句話,只有作品不會說謊。

另一個證明,是譚家明導演借由《三岔口》這部電影而欽點他做《父子》的男主角。

大導演的眼光是精准而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動不動就喜歡講,誰可以替代誰去演某個角色。

其實在這句話之前,首先得先去翻翻那個替代者的作品,看看他有沒有類似的光芒表現。

比如換個人來做《三岔口》的孫兆仁,他有沒有那種情緒爆發力?

那如果又有演員去替代《父子》裏的周長勝,能不能有那種來自骨子裡的頹廢力場?

任何演員都是同理。

而必然有些演員是能被代替的,也說明那樣的演員到不了極境。

就《父子》這部影片來說,它並不是一部溫情脈脈或者含蓄隽永的文藝作品,而是直指人心的現實題材。

周長勝並不是一個內收深沉的角色。

他是一個真正的普通人,市井粗俗又意志薄弱,比如他的嗜賭和脾性暴躁,又經常耽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老婆跑了,還能用阿Q式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上一秒正在雄心壯志自我感動,下一秒遇到停電,就將之拋諸腦後,攛掇兒子趕緊去入戶盜竊。

尤其令人齒冷的,是當兒子被抓住,他唯一可依靠的父親卻倉皇逃離。

郭富城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是圓融無瑕又力道萬鈞的。

可稱光芒萬丈,絕不為過。

這並不是一些人以為的內斂或者外放手段可以解决的,如上所言,這需要一種“力場”。

而這個所謂“力場”,正是表演的真諦。

它是從演員的骨子裡往外散發的。

也是好演員的共性。

而當體驗過這種極高層次的表演狀態之後。

他開始嘗試拓進一步寬戲路。

選角開始偏鋒,永遠以“沒有嘗試過”為第一準則,异域、舊年代、變態、科幻、農村、大人物、勵志及魔幻,這一路走來,我們鮮少看到他有同質化的作品和角色。

即便是同樣的角色,他也令角色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徵。

比如孫兆仁、淩光、劉傑輝、臧sir和高見翔,這是跨越十來年時間裏的五個警詧角色,一個爆裂頹廢、另一個漸進式崩塌,一個正氣無雙、另一個盡責良善,還有一個慫包腹黑,五個角色之間,你找不到有任何相似之處。

很多人在步入表演巔峰後,會停留在被福斯接受和專業讚譽的舒適區。

但這樣做的後果,就如溫水中的青蛙。

演員會逐漸喪失創造力,你會看到他們角色的面目趨同,到最後完全如出一轍。

而當喜樂哀愁都全然公式化,其表演就不再對觀眾有任何吸引力存在。

這就是舒適區的可怕之處。

郭富城的變化、挑戰和嘗試,應該是他不斷成長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空杯心態。

他很像一塊海綿,在職業生涯裏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新的劇本和角色、新合作的導演,甚至包括對手演員,總能讓他找到可充實自我的地方。

梁家輝在《寒戰》文宣期曾說,「郭富城正在一步步走上我的舞臺。」

這句話自傲而精准。

而兩部《寒戰》,或可視作郭富城登臨更高層級的淬火之作。

果不其然,郭富城在電影《無雙》中登臨了巔峰。

這部電影與此前的《父子》、《最愛》和《百年浮城》同而不同。

四部影片雖同列頂級表演,但在《無雙》之後,郭富城正式步入了巔峰狀態的穩定期。

很多人或許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只要你將《無雙》、《麥路人》及《秘密訪客》這三部電影放在一起連看,就能懂得何謂“巔峰狀態的穩定期”。

或者再換個說法。《無雙》之後的作品,絕對不可能有任何表演的失手,而又因他沒有像大多數演員一樣陷入固化,其表演仍然會充滿驚喜和吸引力。

電影《風再起時》待映中,而如果有《寒戰3》,則更能印證這個結論。

高手之間的手談,毫無疑問更能令影迷期待。

以歷史聲譽來講,他不及雙梁那樣有廣泛認同。

就喜聞樂見程度而言,他或許也沒有劉德華那麼龐大的觀影群。

甚至可能還並不及劉青雲、吳鎮宇和張家輝那樣受到老港片迷的認同與歡迎。

但即便如此。

其演技成長似乎沒有上限。

他已經足堪自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