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七裡海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預計明年建成
■ 在此基礎上,以天津濱海及其周邊地區為覈心觀測研究區,最終建成涵蓋濕地、河流和農田相互關聯的全球首個濱海地球關鍵帶觀測研究站,首期建設週期3年
七裡海濕地、地球關鍵帶、院士團隊……這些碰撞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我市引入院士團隊在七裡海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預計明年建成。在此基礎上,以天津濱海及其周邊地區為覈心觀測研究區,最終建成涵蓋濕地、河流和農田相互關聯的全球首個濱海地球關鍵帶觀測研究站。現時,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院長劉叢强領銜的研究團隊已經進駐七裡海濕地。
七裡海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生態資源。近年來,通過一系列保護修復工程,濕地水環境、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均得到顯著改善,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津綠肺”。“此次規劃建設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通過建設全方位監測感知終端,全面掌握保護區內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底數及其動態變化。”市規劃資源局濕地處副處長郭秀民表示,具體建設內容包括院士團隊開展的地球表層大氣、水資源與水環境、土壤、生態系統等多介面多過程觀測研究,還引入了相關部門的氣象、水文、生態環境、動植物等全方位監測;對採集數據進行彙聚存儲,構成大資料庫群;最終通過大資料分析和監測成果視覺化,實現輔助決策指揮。“該監測體系獲得了中央財政1500萬元資金支持,本月已下撥到位。”郭秀民最後說。
據瞭解,院士團隊進駐七裡海後,開展了首次大規模採樣,現時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劉叢强院士表示,地球關鍵帶研究是21世紀地球科學前沿方向,美國、歐盟、中國等相繼部署相關研究計畫。作為全球首個濱海地球關鍵帶觀測研究站——天津環渤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將填補環渤海地區和國際地球關鍵帶相關領域空白,促進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產出。
院士團隊成員、天津環渤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常務副站長王鐵軍教授告訴記者,研究站立足我市生態環境需求,將在3年首期建設週期內建成濕地綜合觀測系統、大氣環境觀測系統、濱海流域生源要素迴圈觀測系統和農田土壤觀測系統及農田改良示範場等,實現各生態系統水、土、氣、生等生態要素的定位觀測,並結合室內外實驗和科學研究分析,為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優化陞級、政府決策等提供支撐,實現從數據觀測、基礎研究到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再到產業應用示範的一體化研究鏈條。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