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冠果之戀

甘肃 63℃ 0
摘要:我出生於甘肅景泰響水村,1968年那是一個苦難的年代,那是一個遙遠的小山村。那是一座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我們家就座落在一座小山頭上。山上光禿禿的,拉羊皮也不粘草。響水村有兩條小溪,北邊的叫北河,南邊的叫南河。我們吃南河的水,做飯時裡面不用撒鹽。這樣我們才能勉强填飽饑餓的肚子,但爸爸卻成了破壞生產的對象,大隊多次召開羣衆大會進行嚴厲鬥爭。“發展文冠果,綠化大西北”就是我的中國夢。

夢中的神樹

我出生於甘肅景泰響水村,1968年那是一個苦難的年代,那是一個遙遠的小山村。那是一座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我們家就座落在一座小山頭上。山上光禿禿的,拉羊皮也不粘草。

響水村有兩條小溪,北邊的叫北河,南邊的叫南河。北河的水很苦不能吃,白白流到黃河裏去了。南河的水沒有那麼苦,村民就引水澆灌莊稼。但水地很少,大面積是旱地,靠天吃飯,十年九旱,十種九不收。

我們吃南河的水,做飯時裡面不用撒鹽。親戚來了喝水嫌苦,媽媽就從鎖著的櫃子裏拿出一個小紙罐,用小勺放一點點白糖。我想那白糖肯定很香很甜,什麼時候也能喝上白糖水就好了。

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脚的農民,養育了我們兄弟姊妹五個人。孩子多,勞力少,工分少,分的糧食就少。冬天農閒時節,爸爸就偷偷跑到民勤去要飯,跑到中衛去換糧。這樣我們才能勉强填飽饑餓的肚子,但爸爸卻成了破壞生產的對象,大隊多次召開羣衆大會進行嚴厲鬥爭。我們這些小兔崽子,也被其他孩子歧視和打罵。那時,我的眼裡常常含著屈辱的淚水,暗暗下定决心,長大了一定要想辦法多種糧食吃飽肚子。

我的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按他們的話說叫“鬥大的字不識一昇”,但他們卻努力供我們上學讀書,希望以此走出農門,改變窮困的面貌。那時候大家上學都比較晚,我十歲才上小學,學習上進,嗜書如命。但向同學借書對換才行,我就每天偷一個雞蛋,攢多了就去買書。時間長了就被媽媽發現了,但她卻從來沒有打罵過我,這成了我們共同的秘密。

後來,景電工程開工,大面積開墾農田,排下來的水含鹽鹼越來越大,南河的水也不能吃了。1982年秋天,我們舉家搬遷到了龔家灣村,終於吃上了甜甜的黃河水。但那裡距離騰格裡沙漠只有二十多公里,每到冬春季節常常黃沙滿天,飛沙走石,這使我從小就飽嘗了乾旱和風沙之苦,也孕育了征服沙漠的雄心和壯志。

黃河母親養育了景泰人民,風沙和乾旱砥礪著景泰人民。在茫茫騰格裡沙漠南緣,在巍巍祁連山東麓,黃河的乳汁哺育了一方厚土——景泰縣。她峰巒疊嶂,沃野綿延,在這片西路軍將士曾經浴血奮戰的熱土上,生活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景泰人民。他們與乾旱結伴,和風沙為友,跟沙漠作著不懈的鬥爭;他們像牛一樣辛勤地耕耘著這片渾厚的黃土高原,把昔日“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荒灘野嶺改造成了今日的萬頃良田。他們播種著歲月的滄桑,也收穫著金色的希望。

景泰縣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是與沙漠的不懈鬥爭分不開的,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由於她北靠騰格裡沙漠,全縣共有沙漠化土地30.5萬畝,境內水土流失年均858.3萬噸,屬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地區之一。典型的荒漠特徵、脆弱的生態環境和乾旱少雨、風大沙多的氣候特點是制約景泰工農業生產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作為甘肅人民的兒子,作為西北土生土長的作家,我一直苦思冥想,苦苦尋找治理乾旱和風沙的良策。如何才能根除西北的“苦”和“窮”呢?有沒有一個好項目,既可治“苦”,又可治“窮”,讓“大西北綠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呢?

長大以後,我從景泰出發,走過了河西走廊,走遍了整個甘肅,走遍了大西北。我深深體會到了西北人民因乾旱缺水而遭受的生態疾苦,自覺成長為一名關注生態的作家,為此寫作了《全球生態危機》《拯救我們的世界》《中國糧油危機》《如何解决13億人的食用油危機》《大力發展文冠果解决食用油危機》等多篇生態和憂思文章。其中,《流血的石羊河》和《只有和諧是良藥》被編入大學課本。“發展文冠果,綠化大西北”就是我的中國夢。

2000年,河西走廊和石羊河流域的生態危機引起了我的高度關注,寫出了泣血呐喊的報告文學作品《流血的石羊河》。我在文中寫道:石羊河是一條古老而美麗的河。她就像一條蒼龍,蜿蜒流長數百公里,只有將騰格裡大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真正降伏了,才能有西北乃至華北的清風麗日。石羊河是一條人丁興旺的慈母河,養育著220萬人民。母親只有一個,而子孫後代又太多太多;由於母親的慈祥和博愛不可能拋弃任何一個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那本是豐腴的乳房開始漸呈乾癟,而嗷嗷待哺的孩子更加爭先恐後、肆無忌憚地吮吸著。母親是慷慨無私的,但她的乳汁是有限的。石羊河將會被吸幹、榨盡,石羊河已無水可流,那汩汩超采的地下水並不是水,那是母親賴以活命的血液啊!啊,流血的石羊河!

如今流經民勤縣的石羊河已經名不符實,只有一條比西施還瘦的黃水,蜿蜒盤曲在有底無幫的爛河灘上,實際上比一條溪流大不了多少。看著這本應是滔滔奔流的大河,如今卻變成了涓涓細流,你就會感到莫大的落寞和失意,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連這條可憐的溪流也要在地球上消失殆盡。而地處民勤縣下游、石羊河末流的景泰縣更是不忍目睹,已經成了一條幹沙河,只能從遙遠的歷史故事中去重溫母親河的溫情和慈愛,但石羊河已經無力顧及她最小的孩子了。

這是塊多災多難的土地,黃沙漫舞,飛沙走石就是她的一大特色。由於氣候乾旱,植被减少,生態惡化,風沙危害日益嚴重。這是塊久旱的土地,多少缺水的幼苗和枯萎的花朵,正期待著雨露的滋潤,而已經大大超載的石羊河卻步履蹣跚、老態龍鍾。善治國者,必先治水。流血的石羊河已經瘦骨嶙峋、血迹斑斑,無法養育眾多的兒女子孫。如果水的條件得不到改善,生態環境的惡化得不到遏制,荒漠化的行程將會更快。再過三、五十年,將是石羊河流域乾涸斷流,走廊東部被沙漠吞噬,古凉州文化銷聲匿跡,民勤綠洲將重演古“樓蘭”的悲慘命運。

《流血的石羊河》在網上發表以後不斷發酵,點擊率很快就沖到了百萬以上,後來榮獲“新世紀之聲”《共和國頌歌》徵文評選二等獎。石羊河生態危機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溫家寶總理批示:石羊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應提上議事日程,當務之急是建立流域統一管理機構,大力實施節水工程,有效地控制土地沙化和草場退化,决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他自2001年開始對石羊河批示了十多次,感動了河西人民,感動了甘肅人民,也感動了全國人民。

2001年成立了石羊河流域管理局,2005年6月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獲國家正式批准,近期重點治理實施專案總投資47.49億元,該項目的實施將對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對武威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亦將對甘肅省乃至整個西北、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生態危機,需要植樹造林。建國以來,國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人工造林面積比國土面積還要大,但為什麼我們北方尤其是西北到處還是荒山禿嶺呢?就因為我們的荒山造林,乃至退耕還林,選擇的都是只有生態效益,而沒有經濟效益的樹種,重栽輕管,導致前功盡棄。囙此,要想把生態建設搞好,就必須尋找一種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價值的樹種。

大西北土地貧瘠,氣候嚴寒,天氣乾旱,水源稀缺,生態脆弱,宜林不宜農,只能選擇一種抗旱抗寒的經濟樹種。於是,我考察了一個又一個樹種,可是常規樹種都無法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無法達到那種理想的效果。多年來,我在希望、失望、希望之中烦乱,怎麼可能會有這麼一種神奇的樹呢?如果有就只能是神樹了!真有這種神樹嗎?

我把這個想法給親朋好友們說了,他們都說我是癡心夢想,只有我的同學和朋友彭駿支持我,願意幫我去尋找夢中的神樹。於是,他駕駛著新買的雙排座農用車,我加油,還買了一些乾糧和礦泉水就出發了。我們主要是圍著騰格裡沙漠邊緣轉圈,看看有沒有特別抗旱而且茂盛,還有經濟價值的樹木。

我們餐風露宿,飽經風霜,走遍了春夏,走秋冬,一路風塵,一路辛酸;走遍了景泰,走河西走廊;走遍了中衛,走寧夏;還走了內蒙古、新疆許多地方。有一次,我們錢花完了準備回家,走到半路上車子沒油了,我倆搜遍全身才凑了80元毛毛錢加了油,卻沒有錢吃飯,只能餓著肚子回家。我們坐火車坐班車不算,但那輛車就跑了20多萬公里,把一輛新車跑成了破車,但我們始終相信,一定會找到夢中的神樹。

皇天不負苦心人。2000年春,在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的內蒙古左旗孿井灘,我們看到一片樹林昂首挺立,而且樹上還掛著果實,樹下又掉了一層殼子。可見其抗旱性和抗寒性,生態價值極高,那它叫什麼名字?能不能吃呢?經濟價值高嗎?

我們采了幾個果子,當地人沒有人認識,內蒙古林業廳也沒有人認識,甘肅林業廳也沒有人認識。我不得不跑到中國林科院,才找到一比特老專家,他向我簡單介紹了文冠果的情况,還給了幾頁介紹資料,這使我如獲致寶。

我又跑到許多圖書館,從古今書籍的海洋裏搜尋文冠果的蛛絲馬跡: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明代萬曆年間蔣一葵著《長安客話》,宋代胡仔篡集《笤奚漁隱叢》,陳吳子著《花鏡》,明代徐光啟著《農政全書》,明代陳溴子著《群芳花鏡全書》清代清聖祖(康熙)敕撰《廣群芳譜》民國賈祖璋、賈祖珊著《植物圖鑒》,文革時期徐東翔等著《文冠果》……

神奇,太神奇了!文冠果竟然是兼具生態和經濟價值的樹種!我猶如醐醍灌頂,相識恨晚,這就是我苦苦尋找的神樹啊!但願您能護佑甘肅、西北這片乾旱而貧瘠的土地,給這裡的人民以富裕與幸福的新生活新希望。

文冠果神樹

有一種樹被稱為神樹,她的壽命長達2000年,千年的古樹還能開花結果。有一種油被稱為神油,她被用來敬佛和點長明燈,能讓高僧活佛健康長壽。

她就是文冠果,民間相傳,文冠果是神樹,最早是由僧人引種的。她是北方寺廟的專有樹種,素有“南有菩提樹,北有文冠果”之稱。

中國佛教協會有關負責同志和武當山遊道長介紹,千百年來僧侶們在寺廟裏點燈,首選的是文冠果油,運用這種油點燈沒有煙霧,沒有異樣的氣味。在沒有電燈的年代裏,僧侶們運用文冠果油點燈,它可以保護寺廟,保護千百年來留下的文化遺產,使這些建築和文物不受有害氣體的熏蝕。

他們說,有條件的寺廟,少數高級僧人,還食用文冠果油,食用這種油,對他們的健康長壽有重要作用。有些出家人,把文冠果油定為“佛油”。據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中醫專家池松泉介紹,在藏、蒙佛教界,把文冠果樹視為“神樹”,把文冠果油稱作“神油”,只有少數高僧和活佛、喇嘛才會有機會和資格食用。這就是以前醫療條件不發達,但和尚能够長壽的原因之一,囙此文冠果油被民間譽為長壽油,或長生不老藥。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aliaBge)為無患子科文冠果屬(單種屬),又名文官果、文登果、木瓜、崖木瓜、文登閣、長壽果等,是被子植物繁茂時期的第三紀(約6500萬年前)遺留下來的我國北方特有的古老物種,“活化石”。《本草綱目》中稱文冠樹,又謂“文光果,天仙果”;《救荒本草》名文冠花;《廣群芳譜》名文光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册》名溫旦革子、文冠木,性味“甘,平,無毒。”

文冠果蒙名僧燈(森登)毛道,藏名旃丹、旃檀,佛門弟子尊稱為菩提或阿修羅菩提。森登是蒙、藏醫傳統的藥用品種,據文獻記載有三種取材,其中檀香樣(檀紅)森登為文冠果的莖枝。

文冠果,又名“文官果”。明代萬曆年間京官蔣一葵撰《長安客話》載“文官果肉旋如螺,實初成甘香,久則微苦。昔唐德宗(西元780年~805年在位)幸奉天,民獻是果,遂官其人,故名。”這就是“文官果”之名的來歷。

宋高宗(西元1127年)時,胡仔篡集的《笤奚漁隱叢》後集卷三十五記載:上庠錄雲“貢士舉院,其地本廣勇故營也,有文冠花一株,花初開白,次綠次緋次紫,故名文冠花。花枯經年,及更為舉院,花再生。今欄檻當庭,尤為茂盛。”

由此得知在宋朝時叫文冠花,而不叫文冠果。概因當時的文官,首穿白袍,次著綠袍,再穿紅袍,最大的官才穿紫袍。而文冠花的花之顏色變化,也正如當時文官的袍一樣,官越大袍的顏色也逐漸變深,先白次綠次紅次紫,故名文冠花。這是文冠果之名來歷的又一依據。

北京八大處的大悲寺始建於元代,寺內有兩棵古老的文冠果。康熙皇帝降香時,見其有感而發,御筆寫下“大悲寺”,寓文冠果為普度眾生之樹,大悲之樹。寺內和尚常在樹旁讀經做詩,每當他們圍著文冠果轉圈後,就激發出創作靈感寫出好詩詞。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們,在應試完等待放榜時,考生們就會湧到大悲寺兩棵文冠果下,借著“文官果”的喻意,在樹下吟詩作畫,並祈求文官果能給他們帶來好運。

人們認為“文冠護院”——文冠果有保佑文官官運長久的作用,文冠果是一種吉祥樹。囙此,全國各地的文冠果古樹,多為達官顯貴所栽。在晋北,農戶喜歡把文冠果栽在土窑洞的腦畔上,成熟的文冠果落下來,他們會說“文曲星降臨了”,“文官入院了”。文冠果也象徵長壽、吉祥,人們喜歡栽種在院子裏作為觀賞樹。

文冠果是我國北方珍稀樹種,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能够在沙漠戈壁和冰天雪地裏生長,可抵抗北方的乾旱和嚴寒,抵禦自然界的一切灾害。她的壽齡長達2000年,比胡楊還要長1000年,千年的古樹依然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文冠果天然分佈於北緯28度-46度、東經73度-125度,橫跨我國溫帶和暖溫帶兩大氣候帶,遍及西北、華北和東北廣大地區,生於海拔50米-3000米處的荒山、溝穀和丘陵地帶。她耐乾旱、貧瘠、抗風沙,在石質山地、黃土丘陵、石灰性沖積土壤、固定或半固定沙區都有生長;她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荒山、丘陵、溝壑、沙地均可正常生長。

在自然分佈區域內,各地的氣候條件差异非常大。從溫度條件看:一月平均氣溫-2至-16.7℃,7月平均氣溫22.5至27.6℃,年平均氣溫4.1至14.2℃,氣溫年較差27至39.2℃,絕對最低氣溫-17.9至-43℃。這說明,文冠果具有極强的耐熱抗寒能力。從降水條件來看:有野生分佈在年降水最少的地區為內蒙古陝壩地區,只有140.7毫米;在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為江蘇淮陰,達到984.3毫米。在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文冠果多數生長在向陽的陡坡、崖畔。當地農民說:凡是能落住雨點的地方,文冠果都可以生長。這些都說明,文冠果具有極强的抗旱能力。

文冠果抗逆性强,適應範圍廣泛,適應能力極强,而且花期較晚,且長達近一個月時間,容易躲避晚霜凍害。歷史上,江蘇北部、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河北、甘肅、寧夏、青海、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都有分佈。從地理位置上看,南以秦嶺、淮河為界,北到呼倫貝爾盟,東到山東,西到新疆昌吉州都有野生文冠果林生長。

經過人工引種,我國北起黑龍江,南到江蘇省,東起山東半島,西到新疆、西藏地區,在北京、天津、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遼寧、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江蘇等21個省區都有分佈,囙此在這些省區都能種植,其他省區可以繼續做引種試驗,南方地區可在山坡地種植試驗。

文冠果全身都是寶,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是樹木中的國寶,園林中的奇葩。她是我國北方珍稀的木本油料樹種,又是珍貴的旅遊觀賞植物,也是優良的木材樹種、水土保持樹種,還是珍貴中藥材,可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文冠果古稱“長壽果”,為歷代宮廷養生珍品,《本草綱目》捧文冠果為養生至寶。傳說古代佛家、道家、儒家在養生過程中都要服用文冠果茶,故稱“養生茶”,被廣大消費者稱為“失眠救星”“痛風剋星”。長期飲用可以起到利尿、止血、去風濕、减肥和降尿酸、降血壓、降血脂、降低血糖、降低膽固醇,以及治療失眠、痛風、胃炎、胃潰瘍、前列腺炎,還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人體免疫功能,保護心腦血管等功效。

文冠果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樹種,文冠果油是高級藥食兼用油,更是天然保健品。文冠果油是極品食用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4%,品質好於橄欖油,為食用油之王。文冠果油具有消化血液脂質物,軟化血管,消除血栓質,阻斷皮下脂肪形成,降低血脂、膽固醇的特效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特別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文冠果是高雅的觀賞植物,樹質堅硬,紋理美觀,具有很大的綜合開發潛力。株形優美,花色豔麗,香氣溢人,花期長達30多天,具有瘦、拙、豔、香的特點,且可人工控制樹型,創造各種奇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文冠果花序較長,有些長達30釐米,每一花序上都掛著大量的花朵。花朵由基部到頂端漸次開放,有的已絢麗奪目,有的卻含苞待放。花瓣粉白色,基部初為鹅黃色,以後逐漸轉變為紫紅色。飄柔的花序,白裏泛黃、黃中透紅、紅裏發紫的花冠在春風的搖曳中,如舞蹈中的裙裝,如飄揚中的彩帶,在嫩綠的新葉的襯托下的確豔麗奪目、光彩照人。

(西北文冠果基地文冠果花寇明燦攝)

文冠果之戀

文冠果也是一種孤獨的樹,老百姓都把文冠果稱為神樹,他們說只有菩薩才能栽活,一般人是無法栽活的。野生文冠果在我國北方分佈很廣,人工栽種的百年古樹卻極其稀少。

她在北京只有三棵,分別在法源寺、大悲寺和故宮。如果追根溯源,這些樹不是高僧大德,就是達官貴人栽種的。由此可見,種活一棵文冠果有多麼難了。

她在甘肅只有兩棵,蘭州工人文化宮一棵,兩年才開一次花,一次只結二三顆果子;靖遠縣東灣鎮乃家溝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當地百姓在樹上披紅掛彩,樹下還有神案供人們上香許願,人們把它當作神樹來供奉。

文冠果是北方水土保持及困難立地生態環境改造的優良樹種,樹高可達10米,胸徑可達90公分,冠幅可達9米;花期4至5月,果期8至9月。它具有較强的適應性和抗逆(抗寒、抗旱和抗鹽鹼)能力,在氣溫-41.4℃地方能安全越冬,在年降水量僅100毫米的沙漠戈壁地區也有散生野生樹木。

文冠果喜光,耐半陰,具有抗旱、耐瘠薄特性,根系入土深,主根發達,萌蘖能力强,生長速度快,屬水土保持先鋒樹種。對土壤適應性很强,平原、溝壑、丘陵、黃土地和岩石裸露地上都能生長,耐鹽鹼,在撂荒地、沙荒地、粘土地都能生長,而不耐水澇,在低濕地不能正常生長。但能够生長發育的地方並不等於它的最佳生長條件,而以肥沃、深厚、疏鬆、濕潤而通氣良好的土壤生長較好,海拔700~1800米、土層深厚的黃綿土和黑壚土、背風向陽、光照充足,是文冠果的最佳生長環境。

文冠果開發潛力很大,種仁營養成分極為豐富,可作為高級藥、食兼用油,更是天然保健品和美容用品;產量高,生產能力優异;枝、葉、幹、根、花都有獨特作用;經濟效益高,被老百姓稱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鐵杆莊稼”;升值途徑多,開發潜力巨大,市場銷路廣闊。

文冠果全身都是寶,她抗旱節水喜光,又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上天恩賜給北國大地的搖錢樹,恩賜給炎黃子孫的養生珍品。人生短短幾十年,能開幾次花,能結幾個果?然而,被古人稱為神樹的文冠果,千年的古樹依然繁花似錦!千年的古樹依然碩果累累!如果您種下一片文冠果,不僅保護了一方水土,還能造福人民福斯,就像建了一個綠色銀行!

2000年前後,網上根本就蒐索不到關於文冠果的任何資訊,也幾乎沒有人認識文冠果。我作為一名作家,自覺承擔起了文宣文冠果的歷史使命。我查閱了大量有關文冠果方面的資料寫成文章,一方面在網上向廣大人民群眾文宣文冠果,另一方面向中央和省市縣領導發送發展文冠果產業的建議書。我還身體力行親自做文冠果育苗和種植實驗,就連自家陽臺上都擺滿了盆盆罐罐。

我欣然提筆寫作了《拯救我們的世界》,在最後一節《只有和諧是良藥》中寫道:人類需要一場深刻的變革,一場綠色革命……由於文冠果具有耐寒、耐旱的特點,且我國廣大的西北地方有大面積的荒漠化土地,從生態建設和生物質能源開發角度看都非常適合於文冠果的種植。如果文冠果能够在大西北推廣種植,建立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不再是夢想。西北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落後,發展文冠果等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基地,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提供高效清潔生物質能源,催生新型綠色新能源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的目標。後來,《只有和諧是良藥》入選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語文》。

接著,我毅然寫下了《發展文冠果綠化大西北》的報導。我在題記中寫到:“大西北土地貧瘠,氣候嚴寒,天氣乾旱,水源稀缺,生態脆弱,宜林不宜農。文冠果全身都是寶,系北方珍稀鄉土樹種。如果大量推廣種植,可破解生態危機、能源危機、經濟危機三大難題,促使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和諧發展。文冠果屬國家戰畧資源和石油替代能源,已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它既是防風固沙的先鋒生態樹種,又是種植效益非常好的經濟樹種,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可發展成為西北最大的產業經濟之一。”

我寫了大量文章,大力宣傳文冠果,但幾年時間過去了,甘肅還沒有文冠果育苗基地,大西北還沒有讓老百姓看了動心的文冠果種植示範基地,作為文冠果的宣導者我心急如焚。為了讓政府看到效果,讓百姓看到利益,促使當地農民大量種植文冠果,帶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在景泰縣創辦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為了攢錢發展文冠果,我拼命採訪寫作掙稿費,四處遊說親朋好友來投資。

2012年4月19日,甘肅日報報導《景泰文冠果工廠化育苗取得成功》:現時,景泰西北文冠果基地採用太陽能溫室無紡布輕基質培育文冠果苗木取得成功,從種子育苗到出圃僅需要3個月時間,具備了大規模生產文冠果苗木的能力。

我們引進中國林科院研製的輕基質網袋育苗容器生產設備,成立了國內首家文冠果工廠化育苗基地,採用當前最先進的育苗技術——太陽能溫室無紡布網袋輕基質培育文冠果苗木取得成功。此前,文冠果育苗均為露天裸根苗,育苗時間長達一至三年。此項科技打破了文冠果僅春季育苗的規律,可四季育苗,三季移栽,三個月出苗,解决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難的問題,具備了大規模生產文冠果苗木的能力。

(西北文冠果基地溫室育苗馬成福拍攝)

30萬株文冠果營養杯苗就要出圃了,本來文冠果還沒有被農民認識,現在又錯過了栽植季節誰來種植?而且生產營養杯苗需要機器、草炭和大量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很難與市場銷售的大田裸根苗接軌。雖然它打破了栽植季節,提高了移栽成活率,但市場是無情的,這些優勢誰能够認識,誰來理解和支持?

那些日子,面對資金的壓力,面對30多萬株活生生的苗子,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但我沒有消沉,沒有失落,而是積極進取,四處奔波為苗子尋找出路。我發展文冠果產業的想法得到了蘭州市市長袁占亭的理解,在他的大力支持,我們的苗子才有了出路。

7月31日,我們在蘭州新區水秦路承包了2542畝荒山造林,立體種植面積大於5000畝。

當地農民有一句俗話說:“在山上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娃娃還難。”那裡是濕陷性黃土,土話叫“立性土”,老百姓稱作“大白土”,挖下去幾十米都是塵土飛揚的幹土,澆下一窩水一會兒就不見影子了。多年來,他們曾經多輪次植樹造林,都沒有栽活一棵樹。他們都罵我是傻作家,說在山上造林就是白花錢,根本就栽不活。

8月6日早上4點,彭駿駕駛著他的雙排座農用車,我們從景泰拉了一車營養杯苗到蘭州新區。我們一邊挖樹窩,一邊栽苗子。窩窩井村書記蔣宜錄和村主任王耀全過來給我們幫忙栽苗,許多村民都來圍觀看熱鬧。他們不相信我們能把樹苗栽活,我說我們一定能够把文冠果栽活,一定能够讓您們看到漫山遍野的文冠果。

傍晚,村民們都陸續回家了,只有我和彭駿了,才想到食宿問題。我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想來想去還是在車上待著吧!雖然當時還是夏天,但這裡海拔1900多米,天氣有些凉。我們又累又餓,就圈縮在車上。第二天,我們才在村民魏至國的家找了一座看羊房住下了,這一住就是半年時間。第二年,老魏臨時蓋了一排房子,我和馬宏福、盧昌明都先後做管理工作,就一直租住在那裡。我白天在山上種樹,晚上在房子裏寫作。2019年11月,那房子一夜之間就垮塌了,幸虧幾天前我們停工回景泰了,不然後果不敢設想。

再說2012年秋季,我們雇用了當地所有能幹活的村民,突擊挖樹窩子栽苗。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我也加入到了勞動的人群中,每天比他們上工早,收工晚,穿的衣服比他們破,幹活比他們還出力。有一比特60歲的老村民叫王文信,他與我搭班幹活好幾天了,就問我:“聽說咱們的老總叫馬成福,也不見他到山上來轉一轉?”一比特村幹部笑著說:“你每天和馬總一起搭班幹活呢?還不知道他就是馬成福啊?”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那年秋天,我們在沒有澆水條件的情况下,就搶種了30萬株營養杯苗。我們用水車拉自來水到山脚下,再用水泵抽到山上,村民們拉著管子澆到樹窩裏。這樣下來,一方水造價在30元左右,堪稱用自來水荒山造林的奇聞。

2013年大旱,一輛水車可謂杯水車薪,我又向新區政府借了兩輛車,不遺餘力堅持拉水,澆灌那些嗷嗷待哺的苗娃娃。可是很快,我手裡的錢就花完了,幹活的人自然就跑光了。眼看著一個個活生生的苗子在太陽曝曬下失去了活力,我欲哭無淚痛徹心肺,就像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渴死一樣難受。

面對漫山遍野的文冠果小苗,面對像火一樣炙熱的陽光,我跑到每個山頭上去磕頭,祈求上天降雨,救活我這些可憐的小苗。可惜好幾天過去了,天公仍然不作美,天上連一絲雲彩也沒有。

眼看著一棵文冠果小苗就要被曬死,我情不自禁地把手中的礦泉水澆到了樹窩裏。很快她就精神起來了,她竟然活過來了!我欣喜若狂,跑到管理房扛起一紮水就往山上跑。然後又跑到小賣部賒欠了兩紮水,一口氣提到了山上。一棵苗一瓶水,她們都活過來了!然而一瓶水的能量太小,天氣畢竟太熱,第二天去看,那些小苗又被曬蔫了。

怎麼辦?在山上轉了半天,我的腦子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滴灌的辦法,就是給水瓶蓋紮一個眼,倒立在樹根周圍持續滴水。但我發現紮一個眼不行,紮小了不滴水,紮大了很快就滴光了,於是我紮了兩個小眼,這樣它就會持續滴幾天水,一瓶水就能救活一棵小苗。

正好有一比特河南客戶到山上來參觀,他送我一瓶水。我僅僅喝了一小口,抿了抿乾裂的嘴唇,就紮了兩個眼放到了樹窩裏。我看他有些疑惑,就解釋說:“這漫山遍野的苗子都是我的孩子,這火紅的太陽烤得她馬上就要幹死了,這一瓶點滴就能救活她的命,讓她再活上2000年,這是多麼值得去做的一件事!”他受了感動,到嘴邊的水也不喝了,也學著我的樣紮了兩個眼,放到了樹窩裏。

後來,有一比特新疆客戶來參觀,他送我一箱奶子,我提著奶子就上了山,給每個樹窩裏放了一盒。他驚奇地問:“文冠果也會喝奶嗎?”我坦率地告訴他說:“只要人能喝的,她就能喝。她也與人一樣,有生命,有尊嚴,還有感情。以前有人把尿灑在她的頭上,她馬上就死了。我愛文冠果猶如自己的生命一樣,小苗子是我的孩子,大樹是我的情人,百年古木就是我敬奉的神樹!”

他感歎地說:“你對文冠果這麼著迷,一定能把文冠果產業做成功!”

每天早上,天剛濛濛亮,我就沿著水秦路撿拾丟棄在路邊的礦泉水瓶子,撿够一袋就裝上自來水,再背到山上。就這樣,路上的瓶子都被我撿完了,山上的苗子活了一片又一片。後來,蘭州電視臺以《鐘情文冠果誓把荒山變綠洲》為題,對這段經歷進行了報導。

老天不負苦心人。2014年初春,下了幾場好雨,苗子成活率很好。親朋好友看到我的苗子都活了,又給我借了一些錢,我們繼續栽種了20萬株裸根文冠果苗。這年雨水比往年勤,苗子長得很快,山林處處煥發出綠色的生機。周邊都是光禿禿的荒山,這裡卻鬱鬱蔥蔥綠意昂然,成了水秦路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無疑成了蘭州新區荒山造林的排頭兵。許多過客都停車參觀,或上山照相,留戀忘返,不亦樂乎。

(蘭州新區西北文冠果基地馬成福拍攝)

2015年清明節,我們在蘭州新區栽種的1000棵高產科研樹木被盜,整個林地變成了一片荒地。這些文冠果是我們花費15年時間,從5代能繁母樹上精心採種培育而成的,既是豐產型的經濟林果,又是非常好的綠化美化樹種,科研價值很高。甘肅日報以《蘭州新區一文冠果科研基地千株苗木被盜》為題進行了報導和呼籲。好幾天時間,我就呆呆地坐在那片荒地裏,思念著那些被盜的苗木。

有一天,我端著飯碗在大門口轉著吃飯,忽然抬頭看到一群羊正在文冠果山林裏,我似乎看到一群狼正在撕咬著我的孩子們一樣。我大喊著:“羊!羊!”丟下飯碗就往山上跑。我跑到羊群跟前時,已經大汗淋淋,腿膝酸軟。我看著那些被啃得只剩一點根的苗子,狠得牙齒癢癢,狠不得一大口吃了這些可惡的羊群。我想抓住它們來償命,就拼命向羊群沖去,可是脚被樹窩子一拐,一個跟頭就栽倒在地。

羊群被這沉重的一摔嚇得跑遠了,我卻沒有力氣爬起來。我用拳頭捶著地,聲嘶力竭地喊著:“我的苗子!我的苗子!”不爭氣的眼淚也刷刷地流下來。放羊人看著我的可憐樣,沒好氣地說:“不就是吃了幾棵苗子麼,看你那樣,比吃了親兒子還疼!放心吧!我以後不到你林子放羊了。”

2016年8月19日,甘肅日報以《栽下文冠果綠起一片山》為題報導:“這幾年來,蘭秦快速通道兩側的小山頭慢慢開始變綠……站在山頭,樹窩窩裏的文冠果苗木還看似柔弱,但馬成福眼中,一片青山分明已在眼前。”

(馬成福研究文冠果花芽寇明燦攝)

沒有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看來成就一番事業真不容易。尤其是文冠果,既然是神樹,就註定要經歷大灾大難,才能休成正果,成就文冠果產業。然而,巨大的投資由一個窮作家來承擔,其中的甘苦有誰能夠理解。但我堅定決心,繼續培育和種植文冠果,繼續大力推廣文冠果,把文冠果產業做大做强。

我的中國夢就是在荒山、荒坡、荒原,甚至沙漠、戈壁裏都種上文冠果,讓西北綠起來,讓農民富起來!把大西北建設成為一個山川秀美的地方,讓祖國變成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

攻克文冠果難題

文冠果的歷史比人類的歷史還要長,文冠果全身都是寶,為什麼文冠果產業卻幾起幾落,始終發展不起來呢?主要就是因為文冠果存在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等難題。移栽成活難是科技問題,這個難題不突破,就無法大規模產業化發展;“千花一果”是產量也就是經濟問題,這個難題不突破,就沒有產業化發展的動力。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敬畏生命,偉大的生命更不會逆來順受!”文冠果生命之偉大主要表現在它的頑強和長壽。文冠果全身都是寶,為什麼千百年來沒有發展起來,就是我們沒有敬畏她的生命,沒有認真研究她的生命特性,我們夢想像馴服其他生物一樣馴服她,結果她寧死不屈,最後失敗的還是人類。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研究培育文冠果期間,我們失敗過很多次,但依然沒有放棄,正因為一次次的失敗和多方面的研究,才讓我們悟透了文冠果之所以移栽成活難的原因,主要是人們沒有重視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質根這兩個重要特性,而是把文冠果作為常規樹種來對待。

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的文冠果苗子移栽成活率高,而別人的苗子移栽成活率低呢?”

我認真地回答:“我的苗子是窮人家的孩子,別人的苗子是富人家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到哪裡都能生活,而富人家的孩子到貧困人家就活不了啦!文冠果是深根性樹種,在水肥充足、光照强的條件下,一年就能長二米多高,杆長得高根就紮得深,挖苗時只能帶二十公分左右,而且主根發達了側根就弱了,所以移栽成活率就低。我的苗子嚴格控水控肥,一年只讓它長四五十公分高,杆長得矮了主根就短了,而側根就發達了,移栽成活率就高了。別人每畝地育苗多達幾萬棵,我們每畝地只育五六千棵。苗少了空間就大,根系就粗壯發達,成活率自然就高了。另外,我們挖苗之後,還要根據文冠果根失水較快的特徵,進行藥水泡根、泥漿蘸根和塑膠包根等繁雜的措施,這樣才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現時,文冠果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往往野生資源豐富的地方,文冠果產業前期發展較快,後期卻陷入了低產的死胡同。大家都知道,小麥玉米等幾乎所有種子都要到種子公司購買,但為什麼購買文冠果種苗時卻要犯糊塗,隨便到農戶家中就購買種苗。現在網上、市場上流行的大多都是野生種苗,或者沒有經過人工選育的種苗,栽了這些種苗開花多結果少,再把這些種苗銷售出去。如此反復運作,就成了文冠果“千花一果”的根源。

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就是土裏刨食的孩子。小時候,我隨父親到田裡播種,不小心把紅胡麻(即亞麻)和白胡麻種子混在了一起,按照常規是不能播種的。但那時家裡非常困難,父親也沒錢購買新種子,無奈只好湊合著播種了。結果胡麻產量卻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病蟲害也很少。有一年,村裡的胡麻都生症絕收了。只有我們家的胡麻長勢喜人,還獲得了高產。囙此,我從小就深刻地認識到種子雜交可以提高品質和產量的道理。

我剛剛研發文冠果的時候,就意識到文冠果存在“千花一果”即低產的嚴重問題。囙此想盡辦法從全國56個地方購買了文冠果種子進行雜交育苗,發現哪一棵掛果早、掛果多就采下來,進行第二代育苗。我知道種子會變異,所以就這樣一直進行了五代,發現所有的苗子都掛了很多果子,整塊地的苗子都被果子壓倒就像地毯一樣,於是我才宣佈培育出了高產文冠果種苗。

通過我精心培育的文冠果苗子,兩年就開始掛果,多的掛到了二三十個,長著長著就垂落下來了,有的甚至倒伏了。有的苗高才三五十公分,就掛了很多果實,這讓人匪夷所思。有人說,那麼小的樹,就能掛那麼多的果子,根本就不可能,那個果子是粘上去的。四五年的樹就能掛數百個果子,需要用木棍支撐,才不會被壓倒。

(馬成福和他培育的高產文冠果馬海博拍攝)

2016年6月3日,甘肅日報報導《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千花一果”難題》:初夏時節,記者走進位於景泰縣和蘭州新區的西北文冠果基地看到:這裡剛定標兩年的苗子就開始掛果,三年的果樹已經碩果累累,有的果子壓彎了枝頭。西北文冠果基地已經突破“千花一果”的難關,為文冠果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4月20日,甘肅日報報導《馬成福和他的文冠果產業》:“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是制約文冠果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歷經18年的潜心研究,他終於破解了這兩大難題,為文冠果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移栽成活難’主要是沒有重視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質根’這兩個重要特性。”馬成福採取“抗旱育苗”和謹防根部失水兩項措施,打破了“從挖到栽不能超過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長了移栽時間,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為了培育出高產文冠果種苗,馬成福精選全國56個地方的優良品種進行雜交育苗,發現哪一棵苗掛果早、掛果多,就摘下來再次育苗。這樣連續選育6代,終於選育出高產文冠果種苗。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的文冠果種苗都是七代之後的高產種苗了,但我們每年還要繼續進行高產選育。這樣高產效能就越來越穩定,高產種苗就越來越多。

一般文冠果都是三瓣的,也有個別四瓣的,但我培育的高產文冠果卻出現了大量四瓣五瓣的果子。這不是我特意培育出來的,是她自己長出來了。我是一個外行,不會人工授粉。我只不過把56個地方的文冠果種子混在一起雜交,然後讓他們自己傳花授粉自由戀愛,就長出了四瓣五瓣的果子,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每到春天五月,西北文冠果基地就呈現出一片花海,五顏六色,萬紫千紅,但卻只有一種花——文冠果。一般文冠果只開白花,色調比較單一,而我們經過雜交選育培育出了高產種苗,意想不到的是,其花色也由單一的白花變成了五顏六色的複色花,無疑成了旅遊觀光的奇花異木。天道酬勤,也許這是上天對我們辛苦勞動的賞賜。

世界上一般作物育苗都是春種或者秋播,但我們文冠果育苗卻從三月一直到十月份,什麼時候騰出地了,什麼時候有時間了,就什麼時候育苗。這不是我研究出來的,是我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是我經常觀察文冠果出苗的結果。以前,我們春天用幹種子育苗,出苗率很不整齊,我發現每天都在發芽出苗,慢的直到兩年才出完。由於文冠果種殼堅硬,出苗困難,但不容易腐爛。還有文冠果是樹苗,是宿根,無論什麼時候出苗都能成活,即使冬天上面的嫰枝細葉凍壞了,下麵的根仍然活著,到春天依然還會發芽成長。

一棵樹,有了抗旱節水的特性,才能紮根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一個產業,只有在最貧瘠的土地上鍛煉成長,才能在任何地方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起來。經過我們20年如一日的深入鑽研和種植實踐,使文冠果這個鮮為人知的中國珍稀油料樹種,正逐漸成為一項蒸蒸日上的好產業。

2019年6月19日,農業科技報報導《從生態作家到技術專家文冠果開啟致富路》:早在2011年,靖遠縣若笠鄉的文冠果結果了,如果沒有人收購文冠果籽,文冠果也會像其他生態樹種一樣七死八活,或者像其他地方的文冠果產業一樣灰飛煙滅。那個時候還沒有榨油產業,但馬成福依然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親自到曹峴村陶正雲等農戶地裏,與農民一起摘果子回收,讓農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而且還向他們承諾:“我們一定會為你們的文冠果產業做宣傳的,如果有人收購你們的籽就賣掉,如果沒有人收我們就來回收,絕對不會讓你們白白辛苦的!”有了他的兜底保障,文冠果種植戶越來越多。馬成福及其團隊多次到若笠鄉回收文冠果籽榨油,解决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現在,文冠果已經發展成為若笠鄉的主要產業,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畝,靖遠全縣發展到了20萬畝。

馬成福說:“文冠果對土壤要求不高、耐乾旱、耐鹽鹼,籽種可以榨油,葉子能做茶葉,很受市場歡迎。”

自2012年開始,馬成福就到白銀市景泰縣海拔最高最貧窮最乾旱的正路鄉,指導農民種植文冠果,每年春天收購葉子制作文冠果養生茶,秋天收購籽種榨油,使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那裡的降雨量只有100多毫米,那裡的農業收入很少,年輕人都跑到城裡打工去了,村裡就剩下一些老人靠放羊生活,羊把草都吃光了,到處都是荒山禿嶺。2015年開始管護好的文冠果林地每畝籽種收入達到了兩三千元,這對乾旱山區來說是個天文數位,種小麥才能收入200多元。

每年五月開始,馬成福與人合作的茶廠就向當地農民大量收購文冠果葉子。黃羊埫村67歲的村民任國軍高興地告訴記者:“文冠果芽尖每斤10元,我一天能采50斤,一年能采20天時間;文冠果葉子每斤6元,我一天能采80斤,一年能采2個月。只要勤快一些,一年採茶收入兩萬多元。”

當前正值夏忙季節,村民們正在文冠果林地裏除草,一人高的文冠果已經果實累累,拉牌村村民王喜國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每斤文冠果籽種賣十多元,一畝地產籽二百斤左右,收入二三千元。隨著樹一年比一年大,收入也會一年比一年好,文冠果真是個一年種千年收的鐵杆莊稼。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非常感謝馬老師,既指導我們種植文冠果,每年還回收籽種和葉子!”

“看到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我感到非常開心,也算這麼多年沒有白忙活!”馬成福由衷地說。現在正路鄉的旱地不再撂荒,種莊稼的地也很少了,種植文冠果達3萬多畝,景泰縣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

現在,文冠果被當地農民稱為一年種,千年收的“鐵杆莊稼”。經過馬成福及其團隊高產選育的文冠果種苗結果早、產量高、效益好,現時已經成為白銀市乾旱山區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林果產業之一,全市種植面積達到了43萬多畝。2015年9月,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評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實踐證明,文冠果是精准扶貧和生態扶貧的好樹種,是國土綠化、鄉村振興的好產業。

西北文冠果的理想是“讓西北綠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多年來,我們每年都回收農民家的文冠果籽種,有力帶動了廣大農民羣衆種植文冠果的積極性。我們生產的文冠果油也銷往全國各地,取得了廣大用戶的好評,同時也贏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

6月,我入選全國木本油料“一線工匠”人才庫,排名第19比特。“全國木本油料一線工匠人才庫”在全國共徵集到183比特工匠人才,評審組根據從事工作年限、特殊技能應用、產業成果推廣、脫貧攻堅效果、區域內社會反響等綜合因素考量,最終選定168名。

7月,鑒於我在文冠果行業扎實的實踐科技和超强的理論功底,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甘肅省職稱改革辦公室破格評審為農民技師中級職稱。

9月,我給中央領導寫信,建議大力發展文冠果產業,解决食用油危機,健康炎黃子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回信答覆我:

馬成福衕誌:文冠果是我國的鄉土樹種,具有耐乾旱、耐瘠薄、花期長、花色豔麗等特點,可以作為城鄉綠化樹種、景觀樹種,適合在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種植。國家支持西部地區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結合京津風沙源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建設等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以及地方林業重點工程種植文冠果,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並享受相應的補助政策。

文冠果還是木本油料樹種、經濟樹種。其種仁含油量較高,可以作為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其花、葉、果皮等器官具有開發利用的潜力。國家高度重視文冠果經濟價值的開發利用,並予以積極推進。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8號)已經明確將文冠果列為木本油料樹種。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發佈了《文冠果油》(LS/T 3265-2019)行業標準。我局專門成立了文冠果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文冠果良種選育、產品開發等科學研究。下一步,我局將協調有關部委繼續關注文冠果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支持文冠果產業健康發展。感謝您對林草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10月28日,中國科學網以《從報告文學作家到文冠果專家——記文冠果雜交之父馬成福》為題報導:馬成福原來是一比特關注生態的報告文學作家,由於寫作《流血的石羊河》,與抗旱節水的文冠果一見鍾情,從此矢志不渝研發文冠果20年。他創辦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的難題,被業界稱為“文冠果雜交之父”和“文冠果產業的拓荒者”。

11月,第32届中華大地之光征評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我獲得“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的榮譽稱號。我的成長經歷《我為什麼鐘情文冠果20年》在《大地之光》總第20期雜誌上發表。

11月5日,人民政協網以《文冠果專家馬成福20年的成長之路》為題報導:時光似水,生命如歌。他20年如一日,開拓創新,艱苦創業,以實踐理論文宣為一體,帶領白銀市乾旱山區農民種植文冠果43萬多畝,把鮮為人知的文冠果做成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興產業。不僅如此,他還把文冠果產業擴展到了整個北國大地,甚至還走到了四川、重慶、江蘇和貴州等南方地區,走出了一條從報告文學作家到文冠果專家的傳奇人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歷經20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人民網、人民日報科技探索、中國農業網、三農網、新浪網、鳳凰網、中國農科新聞網、每日甘肅網等媒體重磅報導《文冠果雜交之父馬成福》《文冠果產業的拓荒者馬成福》;人民政協網報導《從作家到農民》《文冠果專家馬成福20年的成長之路》;政商參攷報導《馬成福和他的文冠果之夢》;中國科學網報導《從報告文學作家到文冠果專家》;今日頭條報導《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難題》;健康導報報導《馬成福的漫漫文冠果之路》;農業科技報報導《從生態作家到技術專家文冠果開啟致富路》;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報導《文冠果產業的拓荒者馬成福》;中國貿易新聞網報導《文冠果專家馬成福20年的成長之路》。中央電視臺報導《文冠果研發者馬成福》;甘肅電視臺報導《鐘情文冠果誓把荒山變綠洲》《綠色管理者馬成福》;蘭州電視臺報導《荒山播綠人——馬成福》;甘肅日報報導《景泰文冠果工廠化育苗取得成功》《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千花一果”難題》《馬成福和他和文冠果產業》《栽下文冠果綠起一片山》;每日甘肅網報導《為了西北大地的豐收》;新疆亞歐網報導《西北文冠果基地遠赴新疆播撒致富種子》《高產文冠果紮根新疆》《西北文冠果基地碩果累累》;河南科技報報導《關於在河南發展文冠果產業的思考》。

文冠果之夢

發展文冠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糧油安全關係到人民的生活和社會安定,始終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尤其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更是關係國家安危的重中之重。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已由本世紀初的60%下降到現時的37%左右,進口依賴度高達63%,超過國際安全預警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進口國,同時也是世界油料進口大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進口貿易量的45%,油菜籽進口量占全球進口貿易量的12%,對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對我國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隨著人口的新增和消費層次的陞級,我國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還將呈剛性增長態勢,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已成為一個重大戰畧問題。

中美貿易戰,使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17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1億噸,而與之相比的是,進口糧食約為1.3億噸,占總需求量的六分之一。換而言之,中國至少有2.8億人口需要外來糧食養活!

在中國糧食產業中,大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中國80%的餐飲習慣都離不開大豆提煉出的“食用油”。2017年,中國自產大豆1400萬噸,總進口9554萬噸,觸目驚心,而且都是轉基因大豆,說明中國極度缺乏食用油。

大豆生產是非常耗費土地的,平均每生產一噸大豆需要8畝土地。這些進口大豆若是換成中國自種,要消耗7.6億畝的土地。而中國的農業耕地紅線是18億畝,拿出這些土地種大豆是不可能的。如果轉向巴西進口怎麼樣?生產量太小了,除了美國,將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大豆都供應中國,也滿足不了中國人的需求。文冠果是唯一能够戰勝美國轉基因大豆的武器,在整個北方,水地可以種,旱地可以種,荒山荒坡,沙漠戈壁都可以發展文冠果產業。

我從口罩緊缺想到口糧斷供,從新冠肺炎想到糧油危機。據說一隻口罩生產只需要幾秒鐘時間,中國具有全世界60%的口罩產能,但新冠肺炎出現以後口罩馬上就緊缺了,兩個多月之後藥店裏才能購買到口罩。實際上在這期間,大多數人戴的口罩都是沒有醫藥防護功能的普通口罩。兩個月不戴醫用口罩關係也並不大,但人一天不吃飯就餓得慌,十天不吃飯就死光光,而一年莊稼兩年做,一旦遭遇不測,就會導致糧油危機。我早在2012年就寫作了《中國糧油危機》,現在新冠肺炎蔓延到了全世界,嚴重影響了糧油生產,多國已經緊急限制糧食出口,糧油危機就要真正來了。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高級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各國群眾和政府恐慌性囤積食品,食品通脹即將來臨。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疫情之下大國競爭的底牌是農業。無論是貿易戰,還是生物戰,美國的底牌都是糧食。疫情疊加自然灾害,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美媒揭露2.65億貧民苦難:“殺死我們的將是饑餓,而不是新冠病毒”》世界原本已有1.35億的人口無法解决溫飽問題,現在受新冠疫情影響,這一數位將在2020年額外再增一倍,預計到今年底全球將有2.65億人口無法解决吃飯問題。有專家認為,儘管還未出現普遍性的糧食短缺,但這次饑餓危機將是全球性的。美國華府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長斯威寧表示,在未來幾個月內危機將會在一些欠已開發國家逐漸出現,尤其是那些貧窮國家。

1994年,有一個叫做萊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美國學者寫了一篇文章《誰來養活中國?》(who will feed China),聲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當年,這篇文章在我國被猛烈批判,被定性為“中國威脅論”,有關方面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我們可以用只占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現在,也許就是布朗的預言成真的時候。

“糧食武器”早在遠古就已經顯示了它的威力!春秋戰國爭霸時期,越王勾踐先是年年向吳國進貢飽滿的種子,讓吳國農民養成不留種子的習慣,再把蒸熟的種子送給吳國,致使吳國顆粒無收、饑民遍地。於是,越國僅用了800名越兵,就吞併了曾經兵強馬壯的吳國。

1840年的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空前的民族危機。當年的鴉片使許多中國人成為有名的“東亞病夫”,使清軍喪失了戰鬥力,最後八國聯軍瓜分了中國。現在的轉基因食品不僅可使全體中國人民成為“東亞病夫”,甚至能使中華民族在地球上整個消失。

戰爭與和平引領和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蘇聯分崩離析,美國不戰而屈人之兵成為全球霸主,中華民族正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和挑戰。古埃及文明滅亡了,古巴比倫文明滅亡了,古印度文明滅亡了,四大古文明只有五千年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如何讓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發揚光大,這是每一位炎黃子孫,尤其是政治家、經濟家、軍事家所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油為先,如何解决食用油危機,進而養活自己呢?我認為唯有大力發展文冠果產業,生產出比美國大豆更多更好的文冠果油。我國食用油缺口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依靠種植草本油料,90%以上的食用油是從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中榨取的,而草本油料畝產量低,抗灾能力弱,產量不穩,經濟效益差,從而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而文冠果屬木本高級油料,生產用工少,產量高,抗灾能力强,產量穩定,經濟效益好,是“一年種千年收的鐵杆莊稼”!現時,我國人多地少的衝突日益突出,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不僅可以改變我國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而且還能够騰出更多的耕地種植糧食,有效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現時,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方針政策,大力支持文冠果產業發展。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食用油種類繁多。從油的來源看,大體可分為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兩大類。動物油脂含較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過多會新增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植物油脂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在人體健康、營養價值等方面優於動物油脂,因而更被福斯所廣泛接受。植物油是從大自然中植物的果實、種子、胚芽中選取的。按其油料植物内容的不同,可將植物油劃分為草本植物油和木本植物油兩大類。

木本植物油大多含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高出草本植物油含量的5%-15%。常年食用草本植物油會造成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過低,如果不通過其他管道補充,易導致營養失衡狀態,體質下降,誘發多種疾病;食用木本植物油,是人們攝取和補充亞油酸、亞麻酸這兩類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理想管道,文冠果油、橄欖油等木本植物油則能幫助人體有效補充所需的不飽和脂肪酸,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西北文冠果基地生產的文冠果油和文冠果養生茶馬成福拍攝)

文冠果油的神奇之處在於含有3%—5%的神經酸,能補充大腦營養,修復大腦創傷,利於嬰幼兒大腦發育,可增强記憶,延緩衰老,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被科學家稱為“腦黃金”。神經酸是各國科學家公認的唯一能够修復疏通受損大腦並促使神經細胞再生的雙效神奇物質。神經酸的缺乏將會引起腦中風後遺症、老年癡呆、腦癱、腦萎縮、記憶力減退、失眠、健忘、抑鬱和精神病等腦部疾病,甚至可引起腦部衰竭死亡。人體自身很難生成神經酸,只能靠體外攝取。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支配和調節著整個機體的生命活動,大腦對人體的意義遠比其他器官重要得多。現時,全世界有70多億人口。這麼多人的身體器官差异實際上並不大,最大的差异是大腦,由於大腦的不同,才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人。就像機器運轉需要加油一樣,大腦也在高速運轉也需要加油,而且科學家、工程師、作家和教師、學生等腦力工作者,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更需要“加油”了。

日本宣導“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我建議一顆文冠果智慧中華民族!建議在大中小學校園裏廣種文冠果,既美化校園又智慧學生;每天都吃上一口富含神經酸的文冠果油,使讓廣大師生們身心健康茁壯成長,從而提高炎黃子孫的整體素質。

作為西北之片旱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報告文學作家,我認為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西北。大西北土地貧瘠,氣候旱寒,水源稀缺,生態脆弱,宜林不宜農。文冠果系北方珍稀鄉土樹種,如果大量推廣種植文冠果,建立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不再是夢想。如果大量推廣種植,可破解生態危機和食用油危機,促使我國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和諧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做出巨大貢獻。

在蘭州新區那麼艱苦的條件下,能種活文冠果樹,還能開花結果,創造經濟價值,確實不容易。囙此,我們要改變生態造林新思路,選擇像文冠果這樣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樹種,這樣的生態建設事業才能做大做强。既然那麼高的荒山上都能種活文冠果,那麼荒坡、荒灘、荒原,乃至沙漠、戈壁都能種活文冠果。

中國是沙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每年沙漠化土地達66.7萬公頃,居於世界首位。

現時,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3%。風沙區生態環境脆弱,耕地萎縮,人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全國有60%的貧困縣集中在風沙地區,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北國大地已經被沙漠包圍,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是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這5個省區,占國土面積的37%。發展文冠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類與沙漠的鬥爭是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結果要麼是沙進人退,沙漠吞噬村莊和良田;要麼是人進沙退,把沙漠變成綠洲。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存空間極其有限,人類治理沙漠的夢想由來已久。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在沙漠裏種水稻科技!沙漠裏即使有水,也是非常稀少的,能够種植水稻這種耗水作物嗎?這個奇思妙想只有南方的教授才想得出來。北方的人都知道水的珍貴,尤其沙漠裏的水都是救命水。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沙產業”的概念。他說:“我國還有沙漠戈壁,面積大約有16億畝,跟農田面積差不多,每年接受的太陽能也差不多,所以提出沙產業。”

文冠果喜光,喜歡沙壤土,是沙漠生長的好植物,是抗旱節水的油料樹種,能够在沙漠裏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2018年5月,我寫作了《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的文章,提出了《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的豪情壯志,希望把沙漠變成文冠果觀光農業和風景旅遊基地,變成人類取之不盡的財富源泉。7月14-15日,中國治沙暨沙產業學會邀請我參加了“2018張掖沙產業論壇暨風沙危害區生態修復與沙產業協同創新理事會會議”。會上,我提出文冠果抗旱節水喜光且具有高附加值,符合沙產業的要求和方向,提出了《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的想法,得到了與會科學家的鼓勵與支持。

旱土地種成功了,旱沙地種成功,荒山上也種成功了,現在附近已經沒有可種的地了。我就想到沙漠裏去種文冠果了,當然沙漠中並不具備文冠果生長的良好條件,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以我對文冠果近20年的深刻瞭解,我滿懷信心地認為沙漠裏比蘭州新區的荒山上更容易種活文冠果,而且沙漠裏人為干預和破壞少,更能够讓文冠果產業茁壯成長。

2020年4月2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我們與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合作種植的300棵文冠果全部成活。

近年來,為了研究沙漠,改造沙漠,我多次跑到沙漠裏。我到騰格裡沙漠,輕輕拋開上面乾燥的沙子,發現下麵就是濕濕的沙子。這使我非常吃驚,於是我跑到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和庫布其沙漠,發現許多沙漠的幹沙下麵都是濕濕的沙子。我又駕車穿行在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公路上,發現每隔四公里就有一口水井,把兩側綠化樹澆灌得葱葱鬱鬱。然而,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是世界上最缺雨、最乾旱的地方之一。

原來沙漠是一座寶庫,它比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黃土地還要濕潤。原來沙漠比黃土地的水分還要好,沙子比黃土的保墒功能還要好,這些水分足以養活文冠果,讓文冠果開花結果茁壯成長。以我近20年時間對文冠果的深入研究,一定能够在沙漠裏種活文冠果,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

為了說明《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不是異想天開,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國外。

埃及是一個沙漠國家,沙漠乾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6%。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乾旱少雨,氣候炎熱乾燥,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從亞歷山大至利比亞國境的西北海岸沙漠,年降水量為120-150毫米,並有淺層地下水,他們在固沙中廣泛栽植了橄欖和無花果。在西奈半島西北海岸沙丘地年降水量為100-150毫米,他們也運用先進科學技術種植橄欖和金合歡等,進一步向知識密集沙產業方向發展。勤勞智慧的埃及人民,歷盡數十年的艱苦奮鬥,沙漠治理已大見成效。昔日的茫茫無邊沙海,如今變成鬱鬱蔥蔥的綠洲。埃及治理沙漠的成功經驗,為世界上所有的沙漠化國家做出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治理沙漠的成功之處就是因為他們選用了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高的橄欖、無花果和金合歡等樹種。橄欖屬於木本油料樹種,是很好的經濟樹種。橄欖油大家都知道,是很好很貴的食用油,囙此他們的路子就走對了,他們沙漠化治理是與沙產業結合在一起的,囙此是成功的,是永續的。

現時,我國人多地少的衝突日益突出,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不僅可以改變我國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而且還能够騰出更多的耕地種植糧食,有效維護國家糧油安全。

如果通過一二十年時間,把其中五分之一沙漠戈壁變成文冠果林,再加上居民庭院、房前屋後、城鎮道路綠化、各類防護林,至少可造數億畝文冠果林,生產上億噸文冠果油,同時會產出更多的相關附產品。而且在農田遭遇乾旱絕收的情况下,文冠果都可以正常生產。那時我國人民就能吃上文冠果高級保健食用油,過上安全健康幸福的好生活。

國家已經把文冠果作為戰畧資源和石油替代能源大力發展,許多省市縣種植面積都成千上萬畝,我實地踏勘後卻發現少有成效。我發現政府規劃多,農民熱情少,老百姓沒有種植文冠果的積極性,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每畝地的補助款。囙此,發展文冠果,在政府和百姓之間需要一座橋樑,需要一個帶頭示範的集約化經營的龍頭企業。

囙此,我建議在全國21個適應文冠果種植的省市縣扶持一些文冠果龍頭企業,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發展文冠果產業;建議各省市縣做出文冠果發展規化,從而達到規模效益和產業效益;建議把文冠果作為當地特色林果產業和退耕還林的主要產業進行推廣種植;建議把生態林和綠化樹種改種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還有觀賞價值的抗旱樹種文冠果,實行綠化美化相結合,經濟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營造現代化的城鄉美景,形成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建議在各大小旅遊景區多種文冠果苗木,甚至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文冠果風景旅遊區。

總之,我國北方,尤其是西北地方乾旱少雨,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嚴重,生態仍呈局部治理,整體惡化趨勢。造林綠化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有效手段,而北方生態綠化樹種當首選文冠果,這對北方經濟發展和根治鹽鹼地以及徹底改善北方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發展文冠果產業是調整北方農村產業結構、治理水土流失和實現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也是國土綠化和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

如果文冠果能够在西北大力推廣種植,建立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就不再是夢想。西北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落後,發展文冠果產業,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催生新型綠色新能源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的目標。

我有一個文冠果夢想,就是擁有一片沙漠,《把沙漠變成文冠果林海》,從育苗種植榨油制茶旅遊觀光一體化幹起來,建設一個百年甚至千年老字型大小企業,建設一片文冠果觀光旅遊休閒養生新業態新夢境。

我有一個文冠果夢想,就是建設一家文冠果大公司,工廠化育苗,工業化生產,每年生產出千萬棵優質營養杯苗;四季育苗,三季移栽,讓北方乾旱山區人民富起來,綠化祖國的荒山荒坡荒灘。讓全國人民都吃上安全高級的文冠果油。因為中國人民太缺食用油了,再不抓緊生產就麻煩了!

發展文冠果,實現中國夢!美化北國大地,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機,健康炎黃子孫,造福中華民族!

文冠果象徵著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歷經災難卻堅強不屈、欣欣向榮,凝聚著中華民族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國大地的希望,她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機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黃子孫的母乳,她是造福中華民族的神樹,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寶。(文/馬成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