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解放前夕,王耀武做了兩件事,為自己留下了後路

山东 79℃ 0
摘要:新中國成立後,有一次,當被問及在眾多的國民黨黃埔系高級將領中,哪幾比特指揮才能比較出色時,粟大將脫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論年齡,王耀武比李仙洲小10歲,比李玉堂小5歲,跟李延年雖為同年,但李延年是上半年生,而王耀武是下半年生;雖然我們知道,王耀武最後也沒有逃脫戰敗被俘的結局,但是在濟南解放前,他做了兩件事,為自己留下了後路。

濟南解放前夕,王耀武做了兩件事,為自己留下了後路

新中國成立後,有一次,當被問及在眾多的國民黨黃埔系高級將領中,哪幾比特指揮才能比較出色時,粟大將脫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

接著又評點這兩位老對手:“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條件下打仗。“

“那麼,王耀武呢?”

“王耀武這個人,在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中比較有指揮才能。陳老總說過,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國民黨那些人裡面比較明白的一個。”

此言不虛。

王耀武,山東省泰安市上王莊人,1904年出生。

在舊中國的山東,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俗語,“三李”是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這三比特皆是鼎鼎有名的山東籍國民黨軍高級將領,職務都是兵團級,軍階又都是中將,剛好都姓李,所以被稱為“山東三李”。

“一王”是王耀武,“三李”皆為黃埔一期畢業,王耀武卻是黃埔三期生,論資歷,王耀武比“三李”低兩期”;

論年齡,王耀武比李仙洲小10歲,比李玉堂小5歲,跟李延年雖為同年,但李延年是上半年生,而王耀武是下半年生;

論官階,王耀武雖也為中將,但他長期受蔣介石信任和器重,曾任國民黨王牌軍第74軍軍長,是黃埔系中第一個出任方面軍總司令和省府主席的人,所以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說。

王耀武出身農家,做過店員,打過雜,能吃苦,韌勁足,有勇有謀,善於處世,在商場也長袖善舞,聚財頗豐,這諸多因素相加,或許正是他扶搖直上的動力。

1937年7月抗戰開始後,王耀武從“八一三”淞滬會戰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轉戰數省,大小戰役上百次,重創日軍,屢立戰功。

上高會戰和湘西雪峰山戰役中,他分別率七十四軍和第四方面軍,均獲大勝,兩場戰役分別擊斃日軍15000多人和28000多人,七十四軍由此被稱為“抗日鐵軍”。

1946年1月,42歲的王耀武,以“山東總督”的身份履任,但七十四軍,被蔣留作御林軍。

王耀武麾下所統的七十三軍,實力無法與他帶出來的七十四軍相抗衡。

1948年9月16日午夜,濟南戰役打響了。

9月17日清晨,司令部內,王靂武正在地圖邊議事。

見到王昭建進來,王耀武問起省府以及外面市民情况,說:“作戰了,省府的事你多與秘書長商議著辦。東面山頭我們即可收復,七十四軍已在空運,即可到濟。”

當時,他還氣定神閑。

然而第二天,由於飛機場受到炮擊,整個七十四軍的援軍只運來172團的7個連,王耀武依賴援軍的心願頓成泡影,開始沮喪。

18日晚,馬家莊爭奪戰激烈上演,大小炮、手榴彈、機槍,響成一片,整個馬家莊陷入火海。

19日晚,得知96軍軍長吳化文起義的消息,王耀武長歎一聲,沉默無言。

他自知大勢已去,甚至想弃城逃走,但革命军包圍緊密,他也怕蔣介石降罪責罰,於是下令縮短戰線,退守內外城。

雖然我們知道,王耀武最後也沒有逃脫戰敗被俘的結局,但是在濟南解放前,他做了兩件事,為自己留下了後路。

當時,他釋放了濟南監獄關押的200多名囚犯,包括政-治犯,並且把他們安全送到我軍駐紮地。

另一方面,他也盡自己一切努力疏散百姓,使濟南市從戰爭中解脫出來,正是因為他積極推動了濟南的解放,所以即使當了俘虜,最終在1959年被首批特赦,獲得自由。

再說一個小插曲,濟南城被攻破後,王耀武被華野抄了家,結果最後只搜出兩臺耕耘機,他回答說是外國友人送的,等到國家太平,自己回家務農時使用,陳老總等人聽了他的這番話,頗為感慨。

特赦後,王耀武被安排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又被特邀為全國政協委員,還在關懷下,與北京的一比特中學女教師共結連理。

1968年,王耀武病逝於北京,享年64歲,12年後,為其補開了追悼會,後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至此,一切塵埃落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