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湖北農民發現麥田裏撿回的青石板:竟是張自忠將軍的墓碑

湖北 77℃ 0
摘要:1952年春天,湖北農民從自家麥田裏撿回一塊青石板,擦拭乾淨後才發現上面有字,一旁的鄰居驚訝地發現,這塊青石板竟是張自忠將軍的墓碑。原來,陳家母親在年輕的時候,親眼看見過日軍的殘暴行為,而張自忠將軍又是為了抗日而死的。5月16日,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宜城市十裏長江與日寇作戰,不幸被日軍圍困,激戰中以身殉國。很快,張自忠將軍的遺骸被運走,送去了重慶舉行了國葬。

1952年春天,湖北農民從自家麥田裏撿回一塊青石板,擦拭乾淨後才發現上面有字,一旁的鄰居驚訝地發現,這塊青石板竟是張自忠將軍的墓碑。

在往後的幾十年裏,陳家因為這塊墓碑生出了很多麻煩事,期間,墓碑的價格也是翻了好幾倍的身價。

有人勸陳家把這塊墓碑賣掉,還有人說這塊墓碑不吉利,可這些話讓陳家母親氣憤無比。

原來,陳家母親在年輕的時候,親眼看見過日軍的殘暴行為,而張自忠將軍又是為了抗日而死的。

囙此,哪怕只是一塊墓碑,陳家母親也要盡全力去維護它。

陳廣華和妻子捐出墓碑

十裏長山位於湖北省宜城市漢江東岸,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率領10多萬將士,在此與日軍浴血奮戰,以生命和熱血寫就了悲壯的一頁。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關鍵的一年,日本為了把中國變成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後方基地,力圖迅速滅亡中國。

5月1日,日軍調集15萬兵力,企圖突破湖北宜城漢江東岸防線,圍殲中國第5戰區部隊,進一步逼向當時國民政府所在地重慶。

那時,張自忠將軍是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集團軍主力部隊在宜城市漢江東安和日軍展開了劇烈的拉鋸戰。

在日軍進攻炮火密集的狀態下,抗日守軍戰線不斷失守,5月7日,張自忠將軍親自率領兩個團和直屬特務營共兩千多人東渡漢江,到第一線指揮戰鬥。

5月16日,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宜城市十裏長江與日寇作戰,不幸被日軍圍困,激戰中以身殉國。

據戰報公佈,在犧牲的最後時刻,張自忠將軍身中數彈,可他仍舊沒有倒下,哪怕手中的槍已經沒有子彈,他也不願意向日軍投降。

而最後保護將軍的幾名阿兵哥,也同將軍一樣,犧牲在了戰場上。

當時,日軍的第三中隊長射出了致命的一槍,這一槍正好打在張自忠的額頭上,另一個日軍一等兵,則用刺刀刺向了張自忠的左肋。

在最後一刻,張自忠將軍仍在大喊:“殺敵!”

被鮮血浸染的石頭

當天夜裡,日軍在張自忠的左胸兜裡找到一支派克金筆,上面刻有“張自忠”三個字。

也是囙此,日本軍官才得知這位鐵骨錚錚的漢子,就是張自忠本人,彼時的日軍還發出了短暫的歡呼。

之後,出於對軍人的敬畏,日軍朝著張自忠的遺體敬了最後一個禮。

張自忠將軍遇難後,其遺體被日軍運去了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峪山鎮陳家集,後葬在陳家祠堂後面的土坡中。

而將軍殉國的消息,也讓全軍的戰士悲痛不已,繼任59軍軍長的黃偉綱率部回渡漢江與敵軍激戰兩晝夜,終於在陳家集找到了張自忠將軍的埋葬地。

很快,張自忠將軍的遺骸被運走,送去了重慶舉行了國葬。

當天,十數萬人一起出動,送張自忠將軍最後一程,日軍的飛機多次在都市上空盤旋,送行的人們卻毫無畏懼。

那天,或許是敵機都被震撼到了,竟出人意料地沒有轟炸。

而當初的埋葬地則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張上將軍初葬處,1940年5月16日。

張自忠將軍初葬墓的墓碑

由於張自忠將軍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壯烈殉國的唯一上將,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軍人中軍銜最高的人。

囙此,他的初葬墓碑作為抗戰歷史遺物,顯得十分珍貴。

然而,在之後的幾十年中,這塊墓碑卻遭遇了諸多磨難,還多次波及了保護它的陳家人。

襄陽解放後,當地很多墓碑都被人扛走架橋墊路了,張自忠將軍初葬墓之地,也建起了糧倉,當年的那塊墓碑也不知去向。

1952年的春天,陳家集村17歲的村民陳廣華,在自家分到麥田裏,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青石板。

也不知何故,第一眼看到這塊青石板,陳廣華就有種想把它搬回家的衝動,他心裡隱約覺得,這個大傢伙應該能派上用場。

當陳廣華把青石板背回家,並擦拭乾淨後,一旁的鄰居突然發現上面有字,眾人在細看之下,驚訝地發現這就是張自忠將軍的墓碑。

那時,在陳家集一帶有個迷信的說法,像墓碑一類的東西是不能弄回家的,因為碑石的諧音是“背時”,在當地就是不吉利,要倒楣的意思。

聽了鄰居的這些話後,陳廣華有些猶豫不決,他想把這塊碑扔掉,卻又有些不捨得,因為他是知道張自忠將軍抗日的事蹟。

幸好,陳廣華60歲的母親趙國芝聽說了此事,當得知兒子搬回的青石板是張自忠的墓碑時,她堅持要把這塊碑留在家中。

趙國芝告訴兒子:“張自忠將軍是為了打日本人而戰死的,他為了國家和老百姓,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們怎麼能連碑不給將軍留下呢?這塊碑就留在我們家裡,我們把它當做張將軍的靈位供上。”

其實,也怨不得陳廣華想要丟棄墓碑,張自忠將軍犧牲時,他只有5歲,年紀並不大,對革命先烈的情懷自然比不上老一輩。

而趙國芝卻不一樣,她對日軍的仇恨可謂是滔天怒火。

那時,日軍攻入陳家集後無惡不作,趙國芝在逃難時親眼看見自家的房屋被日軍燒毀,她的丈夫也被日軍殘忍殺害。

楊家一個18歲的靚女,也沒能逃脫日軍的侵害,日軍要吃肉,就在牛屁股上用刺刀活生生地割了一塊肉燒著吃,一個兩歲大的幼兒也被幾個殘暴的日軍撕成了兩半。

這些過往的記憶,深深地刻在了趙國芝的腦海中,囙此,她才會對張自忠將軍和抗日將士充滿了感激和敬重之情。

在母親的囑咐下,陳廣華用一塊紅布將墓碑包好,又把它放在了房屋的西牆邊。

從那之後,每逢清明和過節,趙國芝都要在墓碑面前放上一些祭品,為將軍燒幾柱高香。

然而,當陳家遭遇不幸時,村裡人卻開始傳起了關於這塊墓碑的流言蜚語。

將軍的墓碑

19歲那年,陳廣華娶了個漂亮妻子,次年,妻子給他生下了一個漂亮的男孩,只是十分可惜,這個男孩在一歲半時突然生病死去。

一年之後,陳廣華的妻子也得病去世,陳家出了這兩件事後,村裡人也傳出了一些風言風語。

有些膽子大的,直接找到陳廣華說:“你們不信邪,那碑石是不能放在屋裡的,放碑石就要背時,要不你家怎麼會老是出事呢?”

聽了這話,陳廣華的心也開始動搖了,於是,他找到母親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我看還是把那塊碑石丟出去吧,放在家裡總覺得不美氣。”

聽了這話,趙國芝有些生氣地說:“你這個年輕人怎麼也那樣迷信呢?張將軍的碑石我們不能丟,如果說世上有神有靈,張將軍就是神靈,他活著為老百姓打日本人,死後也會保佑我們。”

趙國芝的這份崇敬之情,也感動了陳廣華娶的第二個媳婦汪大芝。

一天,趙國芝告訴兒媳:“張將軍是為我們打日本人死的,你們不管遇到什麼難處,都要把張將軍的墓碑守護好,墓碑就是張將軍的靈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把它丟了。”

聽了婆婆的話,汪大芝也覺得有理,她還將家裡的一床紅被單拿出來,將墓碑仔仔細細地包好,每年過年,汪大芝都會和婆婆一起燒香祭奠張將軍。

但是,陳家的噩運卻沒有囙此停止,這個不幸的家庭,再一次迎來了災難。

一年夏天,汪大芝的女兒突然發病暈厥,家裡人趕緊掐人中捏脊背,試圖讓孩子蘇醒過來。

可等汪大芝的女兒醒轉後,陳家的一頭大黃牛又得病死了,村裡人見此,又鬧出許多傳言,大意是說陳廣才帶回來的墓碑不吉利,害了一家人。

但汪大芝卻不信這些話,無論外界有多少風言風語,她始終堅持和婆婆一起供奉墓碑,並且始終不相信家裡的噩運跟這塊墓碑有關係。

陳廣華與妻子汪大芝

1965年,這一年的趙國芝感覺有些力不從心,身體也每況愈下。

或許是感知到自己不久於人世,臨終前,趙國芝喊來兒子和兒媳,囑咐道:“陳家要做到人在碑在,要記住經常祭奠張將軍。”

為了讓母親走得安心,陳廣華含淚答應了她的請求,之後,趙國芝因病離世。

從這以後,“人在碑在”的這句話,成了陳家的家訓,張自忠將軍的墓碑,也成了陳家最珍貴的物品。

由於當時的陳廣華長年在村裡的油坊榨油,家裡的事便落在了精明能幹的汪大芝身上,守護張將軍墓碑的任務,也成了她最重要的事。

1966年,文革開始,陳家集也響起了口號,一切與國民黨有關係的人,都被說成了是叛徒和特務,而藏有張自忠將軍墓碑的陳家,也受到了波及。

汪大芝很明白,這把火一定會燒到自己頭上,為了保險起見,她趁人不注意時將張將軍的墓碑挪到了隱蔽的位置,為的是不讓人把它搬走。

但汪大芝還是低估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很快,十幾個兇神惡煞的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陳家,來人四處翻騰後,很快就找到了張將軍的墓碑。

眼看著墓碑要被帶走損毀,汪大芝立即和兩個女兒沖上去攔住,並表明自家以後不會再供奉這塊碑,而且還會拿它砌牆和墊路用。

與此同時,汪大芝還放出話來:“你們要是敢砸,我就敢和你們拼命。”

陳家的兩個女兒,見母親如此拼命地護著墓碑,也做出了保衛石碑的舉動,兩個孩子一人一邊地趴在石碑上,死活不讓對方砸。

看著陳家人要碑不要命,準備掄起鐵錘砸碑的人也害怕了,畢竟,誰也不敢鬧出人命來。

張自忠將軍的墓碑雖然保留了下來,可陳家卻從此陷入了困境中,外界紛紛傳言陳家人腦子不正常,汪大芝在外幹活時,也沒人敢和她搭話,生怕受到牽連。

並且,陳家兩夫妻還經常被幹部訓斥,連應得的工分都被莫名地扣除。

甚至連一些學生在經過陳家門前時,都會故意高喊兩聲:“國民黨!國民黨!”

在那個年代,人人都懼怕這三個字,陳家人也是如此,可除了默默忍受外界的辱駡之外,陳廣華夫妻什麼都做不了。

但是,除了一部分心思不好的人,對英雄崇拜的也大有人在,這些人的存在也給陳廣華和汪大芝帶來了不少的安慰。

將軍紀念館

由於不敢光明正大的祭奠英雄,不少人都悄悄來到陳家,看一眼張自忠的墓碑,然後再悄悄離去,汪大芝知道,他們也是不得已。

1980年的清明節,原宜都市的一名政協委員,在報紙上發表了一則這樣的消息《湖北宜城青少年為張自忠將軍掃墓》。

此消息一出,讓國內外多家媒體轉載,兩年後,張自忠將軍也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84年,宜城市政府先後在長山修建了張自忠紀念碑和戰死十裏長山的2000多名國民黨軍隊官兵的公墓。

此時,汪大芝家所藏的張自忠將軍初葬墓碑的命運,也開始有所轉變。

最初,襄陽政府的一個領導拜訪了陳家,在查看張自忠將軍的墓碑後,他囑咐汪大芝要好好保管墓碑。

隨後,宜城縣也來了一比特領導,希望汪大芝把墓碑捐給縣裡保管,但被汪大芝夫妻倆婉言謝絕。

有了領導的拜訪,再加上張自忠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陳家保留的那塊碑,在不少人眼裡都成了寶物一般的存在,有些別有用心地人也打起了歪主意。

1985年1月16日,這天的陳廣華起了個大早,當他去查看放在房屋東牆處的墓碑時,才發現該碑不見了。

情急之下,陳廣華立即撥打了報警電話,並將墓碑的重要性告知,警察也對此案十分重視,進行了深入調查。

最終,警方在同村的一戶人家,找到了張自忠將軍的墓碑,該案告破後,本應事陳廣華將墓碑領回家去,可當地政府卻將它收走了。

將軍後人

眼看著保護了多年的墓碑要不回來,汪大芝不幹了,她當時可跟婆婆保證過“人在碑在”的家訓,如今碑不在了,她怎麼對得起死去的婆婆呢?

為了把墓碑要回來,汪大芝隔三差五就往區政府跑,見接待她的工作人員不鬆口,汪大芝就在辦公樓前守著,一守就是一天。

這樣的日子,汪大芝足足過了三年,可政府的領導任由汪大芝在辦公樓面前轉悠,就是不鬆口將墓碑還給她。

汪大芝急了,再一次找上了區政府的領導,堅持要把墓碑拿回去。

區政府的領導說:“張將軍的墓碑是政府的文物,不是你汪大芝的私人財物。”

聽了這話,汪大芝也顧不上許多,氣得揪住領導的衣領就開始理論。

那天,她把護碑多年的心酸全都說了出來,就連文革時受到的波及,都一股腦地告訴了這位領導。

張將軍的初葬墓就在糧站倉庫這面牆下

最終,區領導被汪大芝揪著衣領制服了,只好轉告下屬:“算了,算了,你們把張將軍的墓碑還給她吧。”

後來的汪大芝回憶起這段經歷,頗有些感慨地說:“三年裏,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挨了好些餓,流了好些淚啊。”

而汪大芝把墓碑領回家裡後,麻煩事也沒有停止,一些販賣文物的人,也陸續找上門,想把這塊墓碑買走。

最初,文物販子出三千塊買碑,後來見汪大芝不肯賣,又將價格提了提,但汪大芝依舊不肯鬆口,文物販子急了,直接開價十多萬。

但汪大芝不是個見錢眼開的人,為了讓對方不再上門騷擾,汪大芝直接告訴文物販子:“你們有錢,我們有良心,張將軍的墓碑我們不能賣,賣給你們了,我們就賣了我們的良心,虧良心的事,給多少錢我們也不做。”

20世紀80年代末,宜城市籌建張自忠紀念館,可因為張自忠將軍留下的遺物比較少,紀念館便把目光放在了汪大芝收藏的墓碑上。

陳廣華捐贈墓碑的紀念證書

但為了那句“人在碑在”的家訓,汪大芝婉言謝絕了紀念館,此後,宜城多次派人來陳家,試圖說服汪大芝捐碑。

一次,來人提出一個這樣的條件,大意是,只要汪大芝同意捐出墓碑,有關方面將安排汪大芝和陳廣華一家隨墓碑到宜城市落戶。

這在當時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好事,可汪大芝卻說:“我們開始收藏張將軍墓碑的時候,是想讓為抗日犧牲的張將軍英靈有所安慰,我們只想紀念張將軍,從沒有想到借張將軍的墓碑獲取錢財和利益。”

由於汪大芝的堅持,宜城市只好暫時停止此事,打算過段時間再來說服汪大芝。

而自從張自忠將軍犧牲後,其女兒張廉雲就經常來宜城祭拜父親以及一起蒙難的將士們,期間,張廉雲還偶然得知了汪大芝收藏著父親的初葬墓碑。

2000年春天,張廉雲來到汪大芝家中看到了父親的初葬墓碑。

當她撫摸著這塊飽經風霜的墓碑時,心中感慨萬千。

離開陳家之前,張廉雲和汪大芝握手,並多次感謝她收藏父親墓碑的義舉,此時的張廉雲還有了把父親墓碑送去戰爭紀念館的想法。

2007年6月2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工作人員,來到了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峪山鎮,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動員汪大芝把張自忠將軍的墓碑捐獻。

並且,工作人員還做出承諾,一定會把紀念館最好的展位留給張自忠將軍,這一收藏將是永久的,還會向全世界展示張將軍以身殉國的珍貴遺物。

得知紀念館的來意後,這一次的汪大芝下定了决心,她慎重决定,要把張自忠將軍的墓碑捐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6月22日的下午,捐獻儀式在汪大芝家門口舉行,陳廣華把裹著大紅被單的墓碑莊重抱出,遞到了抗日戰爭紀念館工作人員的手中。

這一刻,前來參加捐助儀式的各方領導和工作人員,情不自禁地向汪大芝家人報以熱烈的掌聲,抗日戰爭紀念館工作人員還代表國家,給汪大芝和陳廣華頒發了5萬元獎金。

張廉雲

汪大芝說:“我家三代人為張將軍供奉了55年的墓碑,祭奠了55年張將軍和張將軍一起犧牲的烈士們,今天,我們把張將軍的墓碑捐獻給抗日戰爭紀念館,就是想讓全中國和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這個珍貴的墓碑。”

7月7日晚,陳廣華和一家人從電視上看到墓碑已安放在抗日戰爭紀念館後,十分高興地說:“我們終於為張將軍的墓碑找到了最後的安身之處,這是我去世老母親的遺願,也是我們全家人的心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