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南新田縣石羊鎮史家村,找到了大明朝第二比特皇帝朱允炆

湖南 62℃ 0
摘要:大明朝第二比特皇帝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還是喬裝成和尚逃離了南京。關於這件事,現在有了新說法。湘南新田縣石羊鎮史家村,村民皆以“史”為姓。史家族譜中記載了建文帝大臣史仲彬的生平,敘述了建文帝從南京出逃、祝發避難及後來和史仲彬往來情况。史家村祖公名叫史惠通,史惠通為史必情之子,生於明洪武二十八年即1395年。

大明朝第二比特皇帝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還是喬裝成和尚逃離了南京。關於這件事,現在有了新說法。湘南新田縣石羊鎮史家村,村民皆以“史”為姓。史家族譜中記載了建文帝大臣史仲彬的生平,敘述了建文帝從南京出逃、祝發避難及後來和史仲彬往來情况。

史家村祖公名叫史惠通,史惠通為史必情之子,生於明洪武二十八年即1395年。族譜記載史惠通一支是從永興胡碑下到寧遠嶺頭沅何家、下墜清水嶺,再到新田清水洞田頭,最後才到史家村定居。村民至今都只祭史惠通,不祭史必情。史家村及附近發現的兩塊碑刻十分耐人尋味。一塊是立於村宗祠前的石碑,這個碑文是建文帝大臣鄭才後人、史家村女婿鄭尚中寫的,另外一塊是史家村邊景仙寺的石碑。

新田縣誌記載,景仙寺建於明初永樂五年(1407),此碑為“化緣僧本通號惠圓”所立,碑刻有“其師早而真俗,遺下本通等”、“後人之觀斯碑者,而知某僧化某處之擅信,而某人舍其比特之佛相,垂成於萬家,耿耿不磨”等句。暗合建文帝“舍其比特”為僧,以“師”相稱,攜子修行之事。“師”之子“本通”,“本通號惠圓”,加上“史”姓,那麼“史惠通”已躍然紙上。

據此推測,皇太子朱文奎避難新田為僧,名“本通”而號“惠圓”,還俗後成了史家村的開支祖史惠通,重立輩分,繁衍子孫,代代相傳至今。史家村史世信老人是史惠通一支的第18世孫,他說當年建文帝一行,是分兩條路來這裡的。一條是建文帝和葉希賢、程濟、楊應能、王昇五人坐船,從廣東沿海來的。另外一條是宋和他們一行,從北邊陸路來會和。建文帝在史家村一帶裏住了二十年,曾經鑄大小兩個鐵鐘,大的有300多斤,小的也有100來斤,村裡老人都還見過,後來大煉鋼鐵時代熔毀了。

建文帝朱允炆死於1440年5月18日,死時63歲,史老堅持認為建文帝的墓就埋在村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