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坊: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宁夏 81℃ 0
摘要:在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溫室生態餐廳,溫度濕度恒定,草木四季常青。牛家坊村打造了以“吃喝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服務業新業態,村內餐飲從業人數占到總人數的40%。如今,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成為助推牛家坊村發展鄉村旅遊的金字招牌。近日,農業農村部公佈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和億元村名單,牛家坊村取得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稱號。牛家坊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的成名之路,與牛家坊村黨支部書記張少雲密不可分。

河水清清,小橋彎彎。

在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溫室生態餐廳,溫度濕度恒定,草木四季常青。服務員張瑞嫻熟地為客人端茶上菜。她說:“從家裡到大院上班,走路只花5分鐘時間。每個月能拿3500多塊錢的薪水,還不算獎金。”

牛家坊村打造了以“吃喝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服務業新業態,村內餐飲從業人數占到總人數的40%。

在牛家坊村頭,坐落著村級博物館——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館內石磨、風箱、馬燈……一件件褪色的老物件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為了讓一件件展品“活”起來,牛家坊村在館內開闢農耕民俗文化體驗區,提供本村出產的雜糧、牛肉、亞麻籽油、辣椒面等多種原生態食材,讓觀光者借助石碾、風箱、土灶等展品,動手烹製粉湯雜碎、燴小吃等特色小吃。在烟火氣息中“情景再現”昔日農耕民俗,讓一餐道地農家飯喚醒味蕾記憶。如今,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成為助推牛家坊村發展鄉村旅遊的金字招牌。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佈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和億元村名單,牛家坊村取得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稱號。

牛家坊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農耕民俗文化、吳忠特色美食、桃園景象等優勢資源。近年來,該村以發展鄉村休閒農業為突破口,融合一二三產業,因地制宜發展餐飲服務、生態觀光等特色產業,年接待遊客100萬人,休閒農業產值達7000萬元,新增村集體收入136萬元,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600餘人,轄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0元。產業興旺、人民富裕的牛家坊村先後獲得全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一村一品休閒農業產業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榮譽,不僅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更成為上橋鎮鄉村振興發展的“樣板間”。

牛家坊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的成名之路,與牛家坊村黨支部書記張少雲密不可分。2009年,面對家鄉村容村貌“髒亂差”、村民生活水準低下的窘境,張少雲毅然放弃個人事業,扛起牛家坊村黨支部書記這份重擔,帶領黨員幹部一頭紮進村裡危房改造、衛生整治、綠化村莊、產業發展等鄉村事業中。

張少雲對牛家坊村鄉村旅遊產業進行佈局,培育了像“牛家坊大隊”“桃園農莊”“丫丫農莊”“牛家大院”、村級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特色生態農業觀光園等亮點,形成了民俗文化村旅遊品牌,帶動起一批小型農家樂和民宿。

村民王英原本在市區租房經營一家雜貨店,因為房租成本高、銷售收益低,她最終回到村裡。回村之後,在政府出資改造自家危房的基礎上,王英投資36萬元建成了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王英農家”,年收入達9萬餘元,今年她被村上評為勤勞致富先鋒示範戶。

據悉,上橋鎮黨委以“黨建聯盟”助推鄉村“抱團”發展的模式,實施以牛家坊村為覈心,東西拓展地域相鄰、產業相輔、優勢互補的羅渠村、解放村、澇河橋村、花寺村四村,通過以產業“黨建聯盟”為紐帶,串聯成牛家坊民俗文化村“一核兩翼”融合發展集羣,推進區域內組織聯建、產業聯姻、人才聯動、文化聯培、生態聯育,帶領各村“抱團”前行,形成品牌效應。

現時,上橋鎮在農業生態觀光領域以牛家坊高標準設施溫棚種植為模範,輻射帶動澇河橋、解放村新建成25座採摘大棚,通過採摘觀光、休閒旅遊等管道,推進澇河橋村、解放村的農業轉型陞級發展;在休閒旅遊發展領域,實施吳吃堡城、綠地公園等項目,全面提升五村休閒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准,做强全鎮現代特色農業。

六月龍舟賽、八月荷花節、九月農民豐收節、十二月冰雪節、花燈節等節日系列活動,讓四方遊客春賞爛漫桃花,夏避炎炎酷暑,秋賞繽紛落葉,冬玩皚皚白雪,有效構建了牛家坊村全域旅遊格局。(寧夏日報記者蘇峰文/圖)

編輯:韓强

【來源:寧夏日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