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一樓大堂裏,正在舉行今年最後一個特展“儀象萬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數十件彩色釉陶器中,有兩尊人物陶器是離開中國百年又回歸的“故人”;旁邊的“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逾200件(組)展品和影像,則來自全球17家博物館和收藏機构。
“沒想到不出國門,還能看到這麼多全球頂級文物和藝術品。”前來觀展的市民胡旭翻開自己的“觀展筆記”,那裡面記錄著她今年參觀的24場展覽和活動,其中絕大部分是國際性文化活動。
國際疫情形勢仍不明朗,國際商旅交通阻礙重重。但在不少市民和遊客的親歷中,即將過去的2021年,世界頂級的藝術品、文物紛至遝來,各類文化藝術展覽和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仍不斷舉辦。上海的國際文化交流表現出强大的活力,為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的國際文化交流探索著創新方案。
匯融全球博物館力量
“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的壓台展品,是一幅長171.3釐米、寬79.5釐米的陶瓷壁磚,頂部描繪的是《西遊記》中觀音和孫悟空——這件收藏在荷蘭國立博物館的17世紀末文物,記錄著歷史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展覽的主題是早期全球化中的東西匯融,而展覽本身則是全球博物館力量的匯融。”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用“熬”來描述這場疫情發生以來堪稱國際博物館界“參與地區最廣、參展規格極高”的展覽籌辦過程。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計畫——方案一再調整,展期多次延遲,重新策劃展陳的展覽於今年10月底亮相,“這不是簡單地引進一個展覽,而是原有展覽的再策劃再創作,呈現的脈絡結構和整體風格很不一樣,其中至少70%的展品是新加入的。”
“首次”“最大”“全新”這些關鍵字,在今年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頻頻出現。今年7月30日,“愛即色彩——馬克·夏加爾展”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夏加爾作品巡展;作為浦東美術館開館展覽之一的“胡安·米羅:女人·小鳥·星星”,也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米羅作品展;包括3幅《睡蓮》在內的“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今年8月剛一落幕,拉斐爾、提香、魯本斯等名家作品又隨“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義大利卡拉拉學院藏品展”而來……“都市的發展不光要有經濟的增長,也要有宜居的環境,‘軟實力’能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才、企業和機构。”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是“人民都市”的生動寫照。
會場交流變“雲上對話”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執導過《無主之地》的波黑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在答應出席上影節“電影大師班”活動後一度“失踪”了,在最後一刻才聯系上影節並完成連線調試。疫情讓國際交通變得艱難,但與國際頂級影人對話的“電影大師班”從未中斷。昔日的會場交流變成“雲上對話”,變數在新增,線下工作只多不少。
今年大師班還請來執導《俄羅斯方舟》的俄羅斯國寶級導演亞曆山大·索科洛夫。因為對翻譯不太滿意,他很少參加這樣的活動。經過各處尋找、多方推薦,上影節聯系到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原副主任李磊榮。活動開始前一周,雙方進行了1小時的連線測試。結束後,索科洛夫特地給工作人員發來郵件:“他翻譯得很好,相信他可以把我的理念很好地傳達給觀眾。”
曾有業內人士讚歎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全球電影行業和觀眾呈現了舉辦國際電影節的‘上海方案’”,疫情之下的創新是今年上海各項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得以成功舉辦的關鍵。
上海文化藝術場館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既專業又靈活的工作方式逐漸為國際認可,也成了市民有序參與城市文化活動的“新規範”。胡旭在“觀展筆記”上提前記錄每場展覽的要求:“口罩、健康碼是必備的,有些展覽還需要提供行程碼”。最近,她又寫下一條備忘:“部分展覽不允許攜帶自拍杆、三脚架”。
“中國故事”走向海外
在耀客傳媒YouTube的官方頻道上,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下的評論區裡,有人留言“每一集都看哭了”,有人“催更”,有人希望出小語種版。在這一平臺上,這部電視劇的累計總觀看時長超235萬小時,觀看人次超840萬。此外,《在一起》還被譯製成多語種登入十多個國家電視臺,並通過騰訊WeTV、愛奇藝、芒果TV的海外新媒體和迪士尼旗下衛視中文台等平臺,“出海抵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
“讓跨越國界的人們共情,關鍵在於貼近生活、會講故事、基於共通的人性。”在業內人士看來,身處中西文化交融之地的上海,在“講故事”上有著天然的創新基因。
上海出品的原創動畫《伍六七》是中國首個奈飛原創系列動畫,現時這一系列動畫的海外總播出量已經破億。
在內容輸出通路上,上海同樣在探索。今年5月4日,2021年莫斯科春季世界內容市場展(WCM Online)開放線上展會通道,“中國聯合展臺”攜18家中國企業參加,較去年新增近30%,是各個國家館裡規模最大的。在展會上亮相的“上海出品”都市題材劇《兩個人的世界》近日剛剛收官,在YouTube平臺“SMG尚世五岸夢想劇場”總觀看量已突破200萬,單集最高播放量達25萬。
“尚世五岸”是國際主要影視節展“中國聯合展臺”的長期承辦者和運營者。負責人魚潔說,因疫情阻隔而形成的“雲展覽、雲交易、雲推廣”模式,順應了媒體融合的大趨勢,是“中國故事”走向海外更堅實、更全面的助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