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顛觀使其無叛,卻囙此而變得態度消極呈治以不治狀態

云南 102℃ 0
摘要:再加上經常會處於沒有朝廷管理的狀態,所以想要强行收復並非易事,所以朱元璋發起了使其不叛的治滇觀。但是到了明朝後期,明朝自身實力不斷下滑,再加上管理政策出現問題,導致明朝的治滇觀也從最初的使其不判發展成為治以不治,後續的治理態度也越來越消極。

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後,自然也希望可以實現全國統一的效果,而此時想要徹底地將元朝勢力清除乾淨,那麼就需要將部分偏遠地區徹底收復,此時雲南就成為了朱元璋收復的主要目標。

朱元璋明確表示,自元朝之際雲南就屬於疆域一部分,這樣的情况下,明朝建立後,雲南自然也屬於元朝國土,被收復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由於雲南本身屬於比較偏遠的地區。

再加上經常會處於沒有朝廷管理的狀態,所以想要强行收復並非易事,所以朱元璋發起了使其不叛的治滇觀。如若按這樣的態度治理雲南,確實可以保障雲南與朝廷和平共處下去。

但是到了明朝後期,明朝自身實力不斷下滑,再加上管理政策出現問題,導致明朝的治滇觀也從最初的使其不判發展成為治以不治,後續的治理態度也越來越消極。

一、朱元璋重視雲南收復

1、朱元璋明確雲南主權

朱元璋極為清楚,雖然自己已經建立了明朝,但是並不代表著元朝殘破勢力被徹底解決,所以收復雲南變得至關重要。朱元璋表示雲南自漢朝之際,就已經開始向中原朝貢。

也就意味著雲南屬於中國版圖當中的一部分,所以明朝收復雲南也是理所應當的。在收復後對雲南進行合理管理,也是在情理當中。

2、朱元璋收復雲南

在明確雲南主權後,接下來就是進行收復,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自然是要歸順於進行,朱元璋最初派遣多名使者前往雲南,希望可以通過招降的管道將梁王收服。

但是梁王對此並不理會,甚至還以殺害使者來表達自己拒絕收復的决心,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是以武力實現統一效果,最終將蒙元勢力全部清除,大理段氏也歸順於朝廷。

二、朱元璋治顛制度形成原因

1、雲南地勢偏遠

之所以朱元璋會提出三個觀點來治理雲南,主要就是考慮到此地的特殊性,想要通過寬嚴適度威德並行的治理方針來實現治理雲南的效果。

治理雲南面臨的首個問題就是地勢偏遠,遠離中原且交通並不便利,這樣的情况下明王朝對雲南的管理頗有些鞭長莫及,所以一味地強征並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2、各種民族混雜居住

因為地勢偏遠,所以許多小型民族均在此地生根,也就導致雲南地區形成各族混雜居住的局面,不僅文化水准不同,與中原本土差距更是明顯。

在這樣的狀態下,如若與中原統一治理管道,自然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出現,不僅不能將雲南治理成功,很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所以朱元璋制度專業的治顛制度極為明智。

3、民風凶蠻

因為文體水准比較低,所以當地的居民解决問題也比較凶蠻,在這樣的情况下強制管理只會令普通群眾反感心理越來越嚴重。而綿軟寬鬆的治理方法。

既可以服眾又避免與雲南群眾起正面衝突,逐步就可以改善當地的驕縱暴戾之氣,後續管理起來自然也就越來越簡單,恩威並施的情况下,可以令朝廷更具說服力。朱元璋表示管理雲南只要做到使其無叛,就已經是最大成功。

三、治顛理念發生轉變

1、征與不征

明英宗時期治顛理念開始發生變化,思氏力量逐步做大,開始吞併雲南地區的大部分地區,而麓川也越來越嚴峻,面對這樣的局勢變化,明朝內部也出現兩種聲音。

征與不征成為了明朝主要爭論點,從而導致治顛觀念從最初的使其無叛,發展成為征與不征,後續更是出動軍隊圍剿面臨失敗結果,令思氏的力量越來越强大。

2、宦官掌權局勢失控

如若征與不征還不能反映當時的明朝問題,那麼後續宦官專權給明朝造成的影響,才是治理雲南越來越消極的明顯轉變。後續主戰派佔據優勢,向思氏發起攻擊。

也囙此為後續思氏被緬甸收復埋下種子。而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實力更是迅速下滑,對於雲南的管理更是出現極大疏忽,甚至形成了以夷制夷的局面。

3、治以不治

就是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之下,東籲王朝被成功建立起來,而莽瑞不僅成立了王朝,更是將緬甸也整個吞併,後續又將孟養收復到自己手中,最後又拉攏其他的雲南土司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明朝進入治以不治的態度當中,放任雲南自成一派,令朱元璋的早期謀劃全部毀於一旦。

朱元璋打下江山後,在其明智帶領下,雲南地區與朝廷度過了一段和平共處時期,最終還是因為明朝逐步走向衰敗,令治顛政策也受到影響。如若朱元璋的政策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相信明朝後期也不用面臨雲南後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因為明朝的放任不管政策,令雲南局勢越來越失控,而朱元璋的一番籌謀最終也毀於一旦。

參考文獻:《明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