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屬證00001號的後代,去世九年後,女兒才知他真實身份

甘肃 71℃ 0
摘要:1951年12月初的一天,甘肅蘭州天氣已經很冷了,高錦明像平時一樣,一放學就往家裡跑,準備吃午飯。然而今天卻被一夥人堵在了門口,這讓高錦明懊惱不已。“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第00001號,查叢德滋衕誌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其家屬當受社會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工作人員傷亡褒恤條例》發給其家屬恤金外,並發給此證以資紀念。

1951年12月初的一天,甘肅蘭州天氣已經很冷了,高錦明像平時一樣,一放學就往家裡跑,準備吃午飯。媽媽老說她是餓死鬼轉生,爸爸也說作為一個女孩子一定要文靜一些,可高錦明從來不管這些。然而今天卻被一夥人堵在了門口,這讓高錦明懊惱不已。這群人敲鑼打鼓,前面人抬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革命烈屬”。

高錦明趕緊擠回家中,看到父親高克明,正在用玻璃鏡框把一張紙裱了起來,恭恭敬敬掛到了屋裡的牆上。家裡擠滿了人,比過年還熱鬧。高錦明走到玻璃框下麵,讀起了上面的內容:

“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第00001號,查叢德滋衕誌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其家屬當受社會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工作人員傷亡褒恤條例》發給其家屬恤金外,並發給此證以資紀念。

”落款是“毛澤東”

高錦明在這邊讀著,她沒有注意到,不遠處媽媽眼裡已經噙滿了淚水。等到眾人離開,吃完中午飯後,爸爸把高錦明拉到身邊,鄭重地對她說:“我不是你的親生父親,你的親生父親就是這張紀念證上的人:叢德滋,而你原本也不姓高,你原本的名字叫做叢丹。”這一番話,對於高錦明來說,完全接受不了,年齡小的高錦明以為爸爸不要她了,開始傷心大哭。

而在以後的日子裏,叢丹這個名字便出現在了高錦明的生命中,生父叢德滋成為了叢丹最想要瞭解的人。叢丹逐漸從母親那裡瞭解到一些關於父親叢德滋的消息,零零散散的資訊,母親害怕傷害養父的感情,也不會多說。用這些零碎的資訊,叢丹在腦海中拼凑出一個關於生父的模糊輪廓。那麼叢德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他的烈屬證編號是00001號?他有著怎樣的故事?

叢德滋1910年出生在遼寧鳳城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家裡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為生,一年到頭來,幾乎所有的收成都交給了地主,雖然吃喝短缺,好歹一家人還能生活在一起,這成了幼年叢德滋心中最大的安慰。

到了入學的年齡,叢德滋的父親不想讓孩子像自己一樣每日面朝黃土背朝天,於是咬牙和親戚借錢讓叢德滋去讀書,希望能讓孩子改變命運。1923年,叢德滋從鳳城縣高小畢業,考入了鳳城第二師範學校,在校學習期間,在革命的洪流下,叢德滋逐漸受到進步思想的衝擊。

1928年叢德滋考入東北大學,在校期間接觸到了新思想,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學遷入了北平,叢德滋也來到了北平,看著日本人在家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叢德滋心中憤怒不已,决定投身到抗日救國的運動當中去。

叢德滋畢業後,被分配到東北軍北平軍分會政訓處工作,成為張學良手下一員,後來跟隨張學良參與了圍剿陝北紅軍的行動,這場行動使他徹底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真面目,開始在報刊、雜誌上寫文章抨擊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投降賣國行徑。

叢德滋這番言論很快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在1935年6月13日,被抓了起來,後來在張學良的營救下出獄。此後張學良把他留在了身邊,擔任了報刊的主筆,他筆下的多篇文章,引發了社會的强烈反響,周恩來總理也常常拿來閱讀。

西安事變後,叢德滋把《西京日報》改名為《解放日報》,以最快的速度,把西安事變真相傳遞出去,積極文宣抗日主張。西安事變成功解决後,《解放日報》被迫停刊,叢德滋被迫開始流亡生活。

在流浪期間,結識了山西女青年王竹青,後來二人一起返回山西汾陽,並在家鄉舉辦了婚禮。叢德滋沒有想到在這裡駐紮著八路軍,這讓叢德滋高興异常,後來還結識了鄧小平等人。

叢德滋本來是想加入八路軍,為抗戰貢獻自己的力量。不過組織考慮叢德滋身份特殊,打算讓他打入敵人內部,叢德滋考慮到自己文宣出身,怕因不熟悉工作,給黨組織帶來損失。不過黨組織給了他充分的信任,認為他可以勝任一切工作。

隨後叢德滋被安排到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工作,直接接受謝覺哉和伍修權的領導。來到蘭州後,為了更好展開地下工作,叢德滋需要一個公開身份,想開辦一家通訊社,經過一番艱苦努力,終於創辦了《民眾通訊社》。靠著這個身份掩護,積極文宣抗戰主張,秘密暗中營救紅軍戰士,收集敵人相關情報。無論安排什麼工作,叢德滋都能完美完成。經過黨組織特別考驗,1938年10月,叢德滋成為中共特別黨員。

不久後在謝覺哉的安排下,成為國民黨第八戰政治部主任曾擴情的秘書,由於兩人多年前曾在一起工作,很快獲得了曾擴情的信任,在擔任秘書期間,叢德滋獲得了許多國民黨秘密情報,為掩護黨組織在蘭州設立電臺,特地開辦了一家煤場,成功躲過了敵人的偵查。

隨著抗戰形勢的變化,國民黨反動派面貌開始暴露,一面消極抗日,一面積極反共,蘭州的情况變得越來越嚴峻。1939年6月,中共甘肅工委遭到破壞,這對叢德滋來說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因為叢德滋的身份資訊就在甘肅工委。

這件事情發生後,伍修權緊急找到叢德滋談話,希望他可以轉移到延安,保證自身安全。不過叢德滋拒絕了,他認為在這裡開始發揮更大的價值。

伍修權離開不久以後,叢德滋的身份就暴露了,1941年2月20日,這天恰是小年,上司曾擴情邀請叢德滋赴宴,當接到消息的時候,叢德滋已經感覺到了不對勁,身邊的朋友勸叢德滋趕緊離開蘭州。但叢德滋依舊决定赴宴,打探一下情况。

其實叢德滋心中已經經過了一番思考,他明白這是一場鴻門宴,肯定是凶多吉少的。於是臨走前叢德滋特地囑咐妻子王竹青:“現在情况很緊張,如果今晚我沒回來,就是被抓捕了,你聯系組織請求離開蘭州。”

這一句囑咐,更像是道別。當叢德滋出門時,王竹青看著丈夫離去的背影,默默流下了眼淚,那一晚她根本沒有閉眼,看著牆上的掛鐘,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簡直就是煎熬。天終於放白了,王竹青到門外望了又望,聚精會神聽著門外的動靜。慢慢的,天已經大亮,王竹青心情越來越沉重,日上三竿後,她知道丈夫再也回不來了,瞬間哭成了淚人。

鴻門宴上,叢德滋被逮捕,後被押送到蘭州大沙溝秘密監獄,為了套出有價值的資訊,敵人軟硬皆施,然而最終也沒有撬開叢德滋的嘴。接著敵人想出了更惡毒的方法,把叢德滋關在一個極其狹窄的空間中,每天還使用不同的酷刑,即使如此,精神、身體的雙重折磨,也沒有讓叢德滋屈服。

而另一邊,組織上知道叢德滋被敵人逮捕後,便動用了各種關係,使用了各種方法,最後也沒有把叢德滋營救出來。

監獄裏氣急敗壞的敵人,打算除掉叢德滋,此時的叢德滋已經重病纏身,身體極度虛弱,敵人佯裝給叢德滋治療,殘忍的用毒藥毒死了叢德滋。這一天是1942年4月19日,而叢德滋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2歲。後來敵人又把叢德滋的屍體,丟到了黃河鐵橋北面的山洞中,還假惺惺地通知王竹青去領屍體。

當王竹青看到丈夫屍體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僅僅兩個多月,為何變成了這般,王竹青沒有哭,而是拼命地吼,對於王竹青來說這朗朗乾坤卻黑如午夜。後來在叢德滋好友的幫助下,叢德滋被安葬在五省義地墓區。從此以後,王竹青帶著孩子們隱姓埋名,四處流浪。

後來王竹青遇見了高克明,二人結為了夫妻,高克明知道兩個孩子的身世,為了兩個孩子,便給他們改了名字。

而另一邊老領導謝覺哉一直記掛叢德滋的家人,建國後多次派人尋找叢德滋妻子王竹青的下落。功夫不負苦心人,幾番周折後,終於和王竹青取得了聯系。王竹青還給謝覺哉寄了兩個孩子的照片,謝覺哉讓地方上照顧王竹青一家人,將烈士叢德滋遷到了革命公墓。後來國家給這些烈士的家屬頒發了烈屬證,而叢德滋的烈屬證上赫然印著是“第00001號”,這是對他功績的充分肯定。

1977年10月的一天,天氣很好,伍修權夫婦帶著叢丹去拜訪鄧小平同志,當叢丹進入院子後,發現一位老人正在院中散步。這時伍修權走上前去,對鄧小平同志說,我給你帶了一比特小客人,叢德滋的女兒,叢丹。

鄧小平同志迎了上去,盯著看了一會,握住叢丹的手說:“和你爸爸好像啊!”這一句話戳中了叢丹的內心,當即哇哇大哭了起來。叢丹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爸爸,現在她終於知道爸爸是什麼樣的。卓琳走過來,把叢丹抱在懷裡,安慰她一切都過去了。

鄧小平同志思緒仿佛再次回到了1937年,他和叢德滋相識的那一天。後來小平衕誌和叢丹提起了他父親的一些趣事。臨走的時候,小平衕誌給叢丹留了一個地址,告訴她:“以後有什麼事就直接跟我說”。

在近代民族求獨立、求解放的過程中,有無數像叢德滋一樣的革命烈士,而我們祭奠先烈最好的管道就是成為他們,捍衛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