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同學:如果你再次遺失,他們會再找一個男孩代替你

广东 77℃ 0
摘要:中國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的前一天,即2021年12月6日,湖北監利人、在深圳打工的孫海洋先生,終於和被拐十四年的兒子孫卓團圓了。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下,孫海洋和孫卓見面時抱頭痛哭的情景,啟動了無數圍觀者的淚腺,同時,孫卓被拐的真相也浮出水面:。而在山東聊城陽穀縣的國某立夫妻,一直想要一個兒子,但是接連生下了兩個女兒,於是,吳某龍在得知這個情况後,把拐來的孫卓交給了國某立夫妻倆。孫卓的這種情感,我們可以理解。

作者|李美璿

1

中國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的前一天,即2021年12月6日,湖北監利人、在深圳打工的孫海洋先生,終於和被拐十四年的兒子孫卓團圓了。

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下,孫海洋和孫卓見面時抱頭痛哭的情景,啟動了無數圍觀者的淚腺,同時,孫卓被拐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十四年前,在深圳當警衛的吳某龍,因看見孫卓獨自在外玩耍,於是拐走了孫卓,並把孫卓藏了起來。

而在山東聊城陽穀縣的國某立夫妻,一直想要一個兒子,但是接連生下了兩個女兒,於是,吳某龍在得知這個情况後,把拐來的孫卓交給了國某立夫妻倆。

喜提“兒子”的國某立夫妻,對孫卓極為寵愛,雖然夫妻倆是普通農戶,家境很一般,但是舉全家之力供孫卓上學,兩個异父异母的姐姐亦是愛烏極屋,於是,孫卓認為養父母一家是非常愛自己的,養恩比生恩還大,在與親生父母見面後,表態還是想留在養父母身邊。

從失散前的稚嫩4歲男孩,到就讀於當地重點中學、比親生父親高出半個頭的18歲男生,孫卓說他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18年,有14年是和養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所以,對養父母的感情還是很深。

孫卓的這種情感,我們可以理解。

然而,拋開表面的情感,再看看孫海洋夫妻倆多年尋子的苦痛,以及他們的另外兩個孩子即孫卓的姐姐和弟弟,我們會看見孫卓在這14年裏,缺失的是怎樣的一種教育和情感?

 2

十四年前,孫海洋夫妻倆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帶著孫卓來到深圳開了一家包子店,卻因為孫海洋太累打了一個盹而被人販子拐走了孫卓。

孫卓遺失後,孫海洋夫妻在極度痛苦之下,並沒有相互埋怨對方,而是相互安慰和扶持,在苦苦尋子的同時,仍然把孫卓的姐姐和弟弟撫育成才,如今,孫卓的親姐姐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親弟弟是學霸,愛好也很豐富,在學校裏主持、滑冰、籃球等項目都得過獎。

親姐姐和親弟弟的成長教育軌跡是正常的、有迹可循的,高考可自由選擇,也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政府公職崗位。

孫卓18歲才上高一,在養父母家中從沒有見過自己4歲之前的照片,雖然養父母對他不錯,他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但是這種幸福是建立在自己親生父母失子的長期痛苦之中,而且,孫卓被找到後,養母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即使孫卓和孫海洋夫妻倆原諒養父母,但是,孫卓如果不脫離養父母的戶口本,不能選擇軍警政大學、不能考公務員,不能從事公職。

 3

十年前,孫海洋在尋子路上認識彭高峰。

彭高峰的兒子彭文樂,同樣也是被拐走的。

孫和彭認識,相似的尋子境遇讓兩人成為好朋友,後來,彭高峰在微博上貼出兒子彭文樂的照片,被江蘇邳州市一比特回鄉下度假的學生看見後聯系彭高峰,彭高峰才在2011年2月找到兒子。這件事情,當年在互聯網上引起很大的轟動。

而孫海洋的兒子孫卓被拐一事,當年在互聯網上也引起很大的轟動,之後又成為影視劇的原型素材之一,在2014年被陳可辛導演拍成電影《親愛的》,在中國大陸的影視票房達到3億多。

孫海洋在社交平臺上長期尋子,把兒子童年的照片作為頭像,尋子路上的痛與苦是所有圍觀者都可以腦補到的。

這一切,當時年幼的孫卓有可能不知情,但是比他年長的姐姐們、養父母應該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卻抱著僥倖心理隱瞞下來。而國某立夫妻倆為了自己家族的姓氏傳承,在明知孩子來歷不明的情况下,寧願冒著法律的風險和道德良心的譴責,私自修改孫卓的出生年月,把孫卓當成自家兒子來養,這種民間收養的管道原則上就是建立在另一個家庭長期的痛苦之上,養父母的行為憑什麼被法律和社會公德原諒?為什麼要拿養父母對孫卓的好來道德綁架孫海洋的原諒,以及孫卓的最終選擇?

 4

令人唏噓的是,還有與孫卓相似命運的符建濤。

符建濤也是被吳某龍拐走的,被送到了吳某龍的哥哥家,並且喊孫卓的養父母為大伯。

符建濤被拐時,大約是四歲,思想和記憶上成熟不少,一直知道自己是被拐的,一直記得被拐前母親說得玩笑話:“不聽話就賣掉你”,雖然被拐後換了環境,以為真的被母親賣掉了,可是他一心想著等長大了有能力了一定去尋找親生父母,親口問親生父母是不是真的把自己賣掉了,只想給自己一個交代。

符建濤的這個心思被收藏多年,在無數個暗夜裡的輾轉思量下,在渴望對親情血緣的熱切擁抱下,終於在18歲前主動找到警方,坦白了這一切。

而也是在符建濤找到親生父母後,在他的重要指認下,孫海洋才得以找到親生兒子孫卓。

同樣是被動遺失的孩子,同樣的年紀,符建濤和孫卓的被拐前後的生活境遇頗為不同:

符建濤被拐前,一直和親生父母生活在深圳,被拐後則和爺爺奶奶生活農村成為孤獨的留守兒童,所以與親生父母的共情能力很强,自始至終就是想著長大了有能力養活自己了就去找親生父母問個明白。

孫卓被拐前,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被親生父母帶到深圳一起生活不過十多天,被拐後則和養父母一直生活了十四年,所以對親生父母的依賴和情感很一般,於是被拐後,即使警詧找來,也不相信自己是被拐的,並選擇留在養父母身邊。

然而,無論是符建濤還是孫卓,都希望親生父母能够原諒養父母。

但是,孩子們可能沒有想過,對於為了讓自己家族的姓氏能傳承下去而不惜冒著法律風險買下你們的養父母們,如果你們不小心再次遺失,養父母們會再找一個男孩代替你們。

親生父母並不是主動遺棄你,對他們來說,如果這一輩子找不到你,始終是一生中最大的傷痛。找到了你,在你面前,考慮到你的感受,親生父母對買賣你的人販子、養父母有一肚子的苦痛無法直接釋放。

所以,孫卓們,就算養父母對你再好,也是對你和親生父母的一種作孽行為。

為了更多還在路上尋找親生孩子的父母們,為了更多的孩子不被拐賣,那些被拐孩子的養父母們都不應該被原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