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最後一名將領結局如何?並未跑出國外,與清軍奮戰8年

四川 81℃ 0
摘要: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入天京城,太平軍覆滅。歷史一般把這一年作為太平軍滅亡時間,其實此時在全國還有許多散落的太平軍力量,他們繼續與清軍作戰,只不過歷史記載的很少。但有一支實力較强的太平軍殘部,天京攻陷後堅持與清軍奮戰8年英勇救義。1860年,石達開進入廣西後,李文彩加入石達開的太平軍,並成為石達開手下將領。太平軍最後一個將領犧牲。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李文彩,太平軍在清朝已經被妖魔化,一些群眾並不認可太平軍。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入天京城,太平軍覆滅。歷史一般把這一年作為太平軍滅亡時間,其實此時在全國還有許多散落的太平軍力量,他們繼續與清軍作戰,只不過歷史記載的很少。但有一支實力較强的太平軍殘部,天京攻陷後堅持與清軍奮戰8年英勇救義。

太平孤軍殘部

剛才所說的這支太平軍殘部勢力,是屬於石達開那支太平軍。嚴格來說,石達開雖然打著太平軍的旗幟,其實這是一支形同“叛軍”的太平軍。石達開被殺後,繼續率部作戰的將領叫李文彩。

李文彩也出自太平軍起源地廣西,廣西橫縣人,由於太平軍大都出身貧窮,囙此李文彩的出生情况並沒有記載。李文彩起義前是理髮匠,據說當時清朝駐地政府向當地增稅,如果不繳稅就被殺,囙此李文彩就在1852年在永淳縣起義。這一起義事件,歷史上稱“永淳十三屯農民起義”。

李文彩所屬的起義軍勢力發展很快,在廣西接連攻下五個城縣。李文采參與了廣東的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大成國起義,並被封為定國公。

1860年,石達開進入廣西後,李文彩加入石達開的太平軍,並成為石達開手下將領。不過李文彩在石達開手下並不出彩,因為石達開手下能打的將領太多,李文彩是石達開手下的手下,歸李福猷管轄。

李文彩雖然在石達開手下不出名,卻是跟隨石達開時間很長的一名將領。但此時的石達開為避禍獨自率軍作戰。石達開攻浙江、福建、湖南失利後,在廣西經湖北進入四川,並攻克成都。後在攻取大渡河時失利被殺。

石達開的孤軍向四川發展,一路上孤軍奮戰,而且他又不善於建立根據地,雖一時取勝但持續耗費了元氣。石達開部雖然失敗,並未全部被剿殺。李福猷、李文彩率領殘部又再次殺回湖南,到了老家廣西一帶。但廣西形勢更為緊張,李福猷在廣西連州被清軍所殺,李文彩只得帶領殘部進入貴州。

三投主人失敗

李文彩之所進入貴族,主要是貴州的農民起義勢力比較大,像張秀眉、包大肚、楊大六、金幹幹、柳天成、陶新春等當地農民起義軍發展形勢不錯,為了避免孤軍被滅的危險,李文彩率部投靠苗族起義軍首領柳天成,在柳天成手下擔任宰輔。

太平天國未滅亡看,清朝對貴州的起義軍還沒有上心。但天京陷落,曾國藩兄弟佔領天京後,柳天成、李文彩决定聯手在貴州做大。1869年6月,李文彩、柳天成率軍與貴州提督張文德在羊安進行了一場大戰,殲滅清軍一萬多人,張文德受傷逃回貴陽。

此時,清朝已經有了清剿的精力與實力,清朝得知李文彩等人在貴州的勢力後,就調派西南四省兵力進入貴州準備剿滅李文彩與柳天成的起義軍

面對清朝大軍,起義軍裏就有不堅定的人,選擇投降清朝。1871年4月,在敵我懸殊的情况下,起義軍再次出現叛變行為,而叛徒吳義甫暗殺了柳天成。面對兇險的形勢,李文彩再次率領殘部逃出,他又到丹寨準備投降馬登科。

但令李文彩的沒想的是,3個月後馬登科也投降清軍,李文彩不得已又跑到雷山投靠張秀眉。清軍並沒有放過貴州境內的起義力量,而張秀眉是力量最强的,有近20多萬起義軍。當清朝大軍進行圍剿時,張秀眉、李文彩為保存實力撤出雷山,向烏鴉坡突圍。

到了烏鴉坡後,李文彩發現此地地勢險要,但只能守一時,無法籌集起義軍的糧草。李文彩建議再次乘船順江而下殺入湖南,但張秀眉沒有同意。於是1872年5月,清軍與張秀眉部在烏鴉坡大戰。此次作戰清軍數量不佔優勢,只有八萬人,而起義軍有25人。但起義軍糧食供應不上,起義軍沒有力氣打仗,在長期的消耗戰中,起義軍傷亡慘重,李文彩只得再次率部突圍。

李文彩突出重圍後不久,又被清軍包圍,最後李文彩突圍出來的起義軍全被清軍剿滅。李文彩堅持了8年最終失敗。太平軍最後一個將領犧牲。雖然各地還有打遊擊的太平軍殘餘。但群龍無首,剩下都被清軍逐一消滅。

戰畧籌畫不成功

李文彩作為最後一名太平軍將領,他能堅持8年與清軍作戰著實不易。但當時形勢看,太平軍想翻盤的機會幾乎沒有,雖然英勇抗爭精神值得稱讚,但戰略戰術並不成功。

暫且不說整個太平軍失敗的原因,就從李文彩率領的殘部失敗來看,雖然他想借助其他起義力量保存太平殘軍實力,但“借殼”並未“生蛋”,沒有真正讓太平軍力量發展起來,強強聯手方法很對,但後續兵員力量及根據地需要長遠規劃,如不發動當地群眾參加,兵只會越打越少。而且打下都市的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李文彩,太平軍在清朝已經被妖魔化,一些群眾並不認可太平軍。這一點李文彩應該清楚。既然力量接續、後勤保障都無法在一地展開,莫不如逃到更為偏遠的地區,再圖發展。不過清朝民心思定,再以生靈塗炭的管道抗爭,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