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36名出院的新冠患者入住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中心時,醫療保障組副組長、副院長沙琳,被人發現倒在車子副駕駛上。
沙琳已連續14天堅守在抗疫一線,日夜奮戰,全力協調籌集醫療設備、防疫物資及藥品耗材等醫療救治物資。他說“病毒不會休息,疫情不會給我們喘息的機會,每一分鐘都是我們需要爭取的寶貴時間”。
據@大連發佈官微報導,沙琳是因為太累了,他只是想在車裏稍事歇息,可能因過度勞累,導致心源性意外,雖經10多個小時搶救,還是在27日淩晨離世,年僅47歲。
這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離世,官方少見的、公開宣稱“因為過度勞累”所致。
而卒於心血管意外的沙琳,妻子就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名醫生。
真是讀來幾分諷刺,幾分寒凉,幾分心酸,幾分悲痛!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起醫不自醫的悲劇。但是,卻又似乎不能簡單的以醫不自醫來解讀。
疫情發生以來,有哪一個醫務人員還有暇顧及到自身的健康?還有空審視一下自己身體的警報?一天到晚預檢分診,核酸篩查,疫苗接種等等防控工作再加上原本的臨床工作,幾乎沒有空閒。即便稍事休息,又要學習新冠防控這個知識,完成那個答卷,折騰沒個够!更何况疫情之下的大連、接收新冠感染者的大連醫大附屬三院的分管院長了,那真是不管老少,都必須袱驥千里!
記得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去年曾說,疫情一發生,一天有50多個衛生員辭職,甚至有人不打招呼直接跑了。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數以萬計的醫生、護士,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冒著生命危險開赴湖北,枕戈待旦,晝夜奮戰。
這一場疫情,就如同一個放大鏡般,將醫院領導幹部的肩負壓力窺視得明明白白,並加以放大,直至每個人臨近自身所能承受的邊緣。特別是醫院分管防控的副院長,面對突發疫情,既要完成院長的任務、也要兼顧下麵醫護人員的想法。要協調很多事情,要扮演很多角色,千頭萬緒,容易產生焦慮和受夾板氣。
而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工作涉及社會管理、政府管理、應急回應、資源配置等種種環節,醫院本身是無法承擔起統籌協調的職責,更何况一個小小的副院長,本身能够發揮多大的作用?大家可想而知。
但是,身為副職,一旦出事,往往就是頂鍋的。所以、不管哪個組織,副職要想幹好都不是一間容易的事。也囙此,現在許多年輕人寧為雞頭,不為鳳後。
大家還記得發生在雲南某縣一個局機關的事嗎?
組織上想要提拔該局2名職工,到鄉鎮任副科幹部,結果2人卻都選擇放弃,哪怕多次談心也不更改决定,你說氣人不氣人?最後,2人囙此受到了嚴肅處理。
這說明什麼?說明疫情常態化之下,副職是一個高危職業。官不大,但責任大。
疫情發生兩年來,被問責打板子的大小醫院副院長不計其數:
去年2月24日,四川達州新增1例新冠確診病例,開江縣人民醫院分管副院長蔡旭,立即被免職。原因是對相關醫護人員培訓不到位。
去年4月7日,青島市新增2例境外輸入病例。當天,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兩名分管門急診和院感的副院長邢春禮、魏秀娥雙雙被免職。
去年4月17日,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李宏偉,因疫情防控失職,被黨內嚴重警告。
去年6月30日,黑龍江因為疫情防控不力,一次性處理多名副院長:賓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匯喜,被誡勉談話,該院另一名副院長馬珊珊,被行政警告;榆樹鄉衛生院副院長劉相延,被黨內警告,該院另一名副院長薛雲峰,被誡勉談話;蘭西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楊維波,被行政警告;澤惠醫院副院長蔡文芝,被院內警告。
今年7月30日,因為疫情失職失責,河南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蔡朝陽,被立案審查調查並採取留置措施。
今年8月3日,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院負責院感的副院長胡某某,因疫情防控不力,被給予政務警告處分。
今年8月16日,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傳魁,因對疫情防控工作嚴重不負責任,被撤銷黨內外職務。
……
說句實話,問責常態化,是對醫院領導,尤其是分管領導工作態度,業務能力的考驗。平心而論,現在中國和大陸公職人員的工作責任越來越大了。誰不以為然,缺少敬畏之心,誰失職,誰就要為此承擔責任,付出代價。這是從嚴治黨,自我淨化的時代要求。
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醫院的副院長多是一個閒職,清茶一杯,報紙一攤,崗位職責不存在很大風險。但如今,防疫持久戰,時刻無間斷的態勢下,病毒不講人情、不講政治,可身肩防控分管之責的副職,必須講政治,居安思危,時刻繃緊防疫之弦,否則隨時就有可能失職被問責。
而疫情發生以來,醫院人不卸甲馬不卸鞍之外,各地紀檢監察機關也不停的明訪暗察,堅持問題導向,從嚴從快從重查處疫情防控中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高舉問責大棒,嚴查不擔當、不作為、不落實及推諉扯皮、臨陣退縮等行為。
這種情況下,身為醫院副院長,在自己分管之責範圍內,必須確保不會出現監管缺位和巨大漏洞。在病毒面前,不容有任何怠慢和疏忽。
我們一直覺得自己活在一個功利性極强的社會裏,身邊充斥著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這次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讓人們看到了看到了基辛格說的那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也讓人們看到這個時代像金子一樣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無數醫者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所以,對於疫情防控問責,既要有警示,也要有溫度。
如今來看,新冠疫情防不勝防,此起彼伏,高度不確定,有種哪裡攤上哪裡倒楣的味道。只要疫情發生,醫院上下能够迅速行動打響阻擊戰,最大限度的盡力了,科學的防控了,就是基本盡職了。就應當體諒他們,既鞭策他們,也應當實事求是對待醫院一線幹部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事後總結發現疏漏,只要不是怠忽職守,不是嚴重不作為,該做的基本都做了,那麼,對他們的處理就不應該輕易走到免職甚至撤職這一步,而應當從輕發落,避免矯枉過度。
之所以把疫情防控稱作抗疫,說明這就是一場殊死搏鬥,醫務人員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與體力,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生命。但是,抗疫目前看來是場馬拉松,動態清零必須堅持,但同時也要讓大家擺脫緊張情緒。勻速奔跑,不能當成百米衝刺。以避免發生像沙琳副院長一樣,累倒在車裏的悲劇。
沙副院長最後一條朋友圈,是轉發了一條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援助莊河的醫護人員返程的視頻,並配文:“聞道凱旋乘騎入,看君走馬見芳菲。”這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七絕詩句,意思是聽見路人說我們打仗的部隊勝利歸來了,騎著馬看這似錦的花簇。
可見,沙副院長是性情中人,對生活充滿理想和激情。也囙此,他這條最後的朋友圈,令人淚目,讓人悲鳴:願得此生成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但是,人就像一根蠟燭,能够照亮多長,時間是有尺度和定數的。如果加速的燃燒,就會導致自己的壽命變短。
生活在當今飛奔的時代,生活中的壓力隨時都有,誰都會有。生活中的衝突,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來,永遠有解决不了的問題,永遠有幹不完的工作,永遠有釋放不了的壓力,就看我們如何去看待。有時候換一個心態,也就換了一個狀態。
不是提倡幹工作不要認真,而是不要拼命。要懂得張弛有道,勞逸結合才能行穩致遠。否則,有可能是給別人做嫁衣。人只有活著,愛才會有所附麗。身體是1,後面所有的,諸如官職、財富、名譽啥的都是零。如果1沒了,那後面的0再多,都失去了意義。
長城不是一天修成的,羅馬從來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實在身不由己,不能改變工作壓力和環境,那就努力改變自己的心境。在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中,學會舉重若輕,學會放鬆、淡定和從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嚴冬將至。在緊抓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同時,在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和這個高發季節,各位同道,還是首先把自己心腦血管檢查一下,多多保重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