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九比特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後下場如何?

天津 64℃ 0
摘要:清朝時期有別於其他王朝的官制,無疑就是總督了,我們日常所提到的封疆大吏一般指清朝九大地區的總督,直隸、兩江、四川、閩統治時期,總督的名稱也是不斷地變化的,大家在一些影視劇中,也聽到過川陝總督的稱呼,後來分離成四川總督和陝甘總督。其實總督開始是個臨時職位,或特定職位如河道總督和鹽務總督,後改為常設。清王朝滅亡時,九大總督無疑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那麼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清朝時期有別於其他王朝的官制,無疑就是總督了,我們日常所提到的封疆大吏一般指清朝九大地區的總督,直隸、兩江、四川、閩統治時期,總督的名稱也是不斷地變化的,大家在一些影視劇中,也聽到過川陝總督的稱呼,後來分離成四川總督和陝甘總督。

其實總督開始是個臨時職位,或特定職位如河道總督和鹽務總督,後改為常設。清王朝滅亡時,九大總督無疑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那麼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直隸總督張鎮芳

直隸總督在九大總督中比較特殊,一般都是由內閣總理兼北洋大臣兼任,這些官職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當時朝廷內外最有權勢的人,主要代表人物是袁世凱。

袁世凱前是李鴻章,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但是最後一比特直隸總督卻是叫張鎮芳的無名小卒,因為那時的直隸總督已經不再是內閣總理兼北洋大臣了,而選擇張鎮芳的原因也比較特別,因為他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這時的直隸總督不過是為安撫袁世凱而選擇的過度人選而已。

囙此張鎮芳身上打下了袁世凱的印記,辛亥革命後,張鎮芳一直跟隨袁世凱,袁世凱稱帝失敗後,不久就死了,張鎮芳卻和辮子軍的張勳勾結在一起,張勳復辟失敗後,張鎮芳被判了個無期徒刑,後通過賄賂坐了幾天牢就出來了,從此退出中國政壇。

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這個人,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是清朝的死忠,辛亥革命後,唯一一個保留辮子的部隊,人稱“辮帥”,張勳自幼出身貧寒,雖然後來獲得權勢和地位,但是一直沒有忘本。

從他的經歷和人品來說,是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的行為準則,可惜因循守舊,開社會倒車,捲入府院之爭,參與復辟,最後因為其人緣和關係,沒得到什麼懲罰,後來一直在天津租界做寓公,1923年去世,屍骨遷回老家江西,得以落葉歸根。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三省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地位比較特殊,它的歷任總督都是由八旗中重要人物擔任,出身東北的趙爾巽作為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他的權力雖然比不上直隸總督,但是地位無疑是最高的。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掌權,本想重用趙爾巽,但是趙爾巽對清朝的忠心還在“辮帥”張勳之上,拒絕了北洋政府的招攬,袁世凱於是讓其編撰清史稿,可惜未完成便因病去世了。

很多歷史學家對趙爾巽編寫清史稿都很有看法,認為其過於美化滿清統治者,但是對趙爾巽本身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局,為滿清統治,燃盡了最後一絲能量,也成全了他的忠心,算是死而無憾吧?

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是繼晚清名臣張之洞以後接任湖廣總督,正是因為他的處理不當,才導致武昌起義爆發,當時起義前,革命黨名單已經洩漏,當時有兩個選擇,要麼銷毀安撫人心,然後慢慢圖之;要麼當機立斷把名單上的人員全部抓了杜絕後患。

而瑞澄卻只抓了幾個人,卻致使人人自危,很多新軍將領和阿兵哥不知道名單上是否牽連著自己,於是不得不提前起義,武昌起義後,瑞澄並沒有派兵鎮壓或以身殉國,而是逃到了上海,其後又跑去日本,這麼說瑞澄還是為革命做出一些貢獻的,正是因為他的無能才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其後,清王朝被推翻,北洋政府掌權,瑞澄在國內政局穩定後,回到了上海,在租界裏了此殘生,1915年去世。

閩浙總督松壽

無論是張勳還是趙爾巽都是清朝的死忠之士,但是能够以身殉國的烈士,在總督類的高官中,松壽是為數不多的一個。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總督巡撫紛紛獨立,只有松壽一人組織抵抗。

當時阿兵哥都不願意跟隨,他就給婦女發放武器,在時代的革命浪潮中,松壽的行為無疑是螳臂當車,最後不願被俘受辱,更不願逃跑,於是就自殺殉國了。

陝甘總督昇允

昇允出身蒙古八旗,是頑固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循守舊反對一切變革,曾被立憲派排擠被迫辭官,辛亥革命後,他重新回到陝甘總督的位置上,準備佔領西安為清王朝留條後路。

可惜大業未成,皇帝反而先退位了,從此清王朝滅亡,但是昇允並不認輸,他的餘生致力於給革命黨人死磕,晚年出沒於北京天津等地,是宗社黨中的標誌人物。

不談昇允的愚忠,但論人品和官聲而言,昇允為官清廉,也算是個能臣,可惜開歷史倒車,後半生更是圖謀復辟,1931年9月18日,溥儀在東北建立滿洲國,兩日後昇允去世,也算是含笑九泉了。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這個人比較複雜,作為李鴻章的侄子,也算背景强大,他在雲貴總督任上的時候,就創辦了雲南講武堂,蔡鍔、龍雲等人大都出自這裡,經他手培養了不少革命黨。

辛亥革命後,他直接跑去投靠了袁世凱,而被他禮送出境的蔡鍔李烈鈞等人,迅速佔據了雲南,袁世凱稱帝失敗後,李經羲回到上海,在租界裏度過了晚年,1921年才去世,也算是得到了善終。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北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當時一門雙總督,可謂一時無兩,在四川任職期間,曾出兵西藏剿平叛亂,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可惜身陷四川“保路運動”的泥潭,最後卻被處決,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兩廣總督張鳴岐

兩廣地區總督的最大職責應該就是和外國人打交道,雖然地處賦稅重地,但是一般人是不願意來這的,而張鳴岐為了巴結袁世凱,主動請纓來到這個是非之地,辛亥革命後,他更是投奔袁世凱。

袁死後,張鳴岐躲進天津租界,九一八事變後,他又和日本人眉來眼去,最後竟然賣身投靠,成了名副其實的漢奸,在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去世,沒有受到人民審判,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