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吹徹|有一個地方,叫“鹽湖氣田”

青海 88℃ 0
摘要:在它西南方向50餘公里外,是有“中國最大的鹽湖”之稱的察爾汗鹽湖。杜亮和其他3比特工友一起,負責鹽湖氣田安全生產以及運行維護。操著一口四川方言,杜亮介紹,鹽湖氣田發現於1958年,2012年9月開始開採,2018年7月停產關站。9月5日,鹽湖氣田正式開站外輸,暫態外輸瓦斯達1320立方米每小時。

編者按:

11月29日至12月3日,央廣網記者前往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工作區,用文字和鏡頭記錄高原石油人不畏嚴寒,在荒無人煙的柴達木盆地腹地堅守瓦斯生產運輸一線,為千家萬戶輸送溫暖背後的感人故事,本網從7日起刊發系列報導“寒風吹徹”。

矗立在戈壁雅丹地貌中的鹽湖氣田(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央廣網格爾木12月8日消息(記者樊永濤)鹽湖氣田中並沒有鹽湖,有的只有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在它西南方向50餘公里外,是有“中國最大的鹽湖”之稱的察爾汗鹽湖。

剛剛睡醒,杜亮就聞到飯菜飄香的誘人滋味。身處戈壁之中,離家千里之外,能吃上一頓尋常農家飯菜,也是一份莫大的欣慰。杜亮是青海油田井下作業公司鹽湖氣田的站長,昨晚值了夜班,臨近中午時才緩過勁兒來。

“我們是生命禁區的守井人。”杜亮和其他3比特工友一起,負責鹽湖氣田安全生產以及運行維護。12口天然氣井,1座集氣站和公寓,還有2只剛剛滿月的小狗,組成了全部“家當”。

鹽湖氣田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離主城區130公里,215國道8公里,可以說是無人區中的“有人區”。

操著一口四川方言,杜亮介紹,鹽湖氣田發現於1958年,2012年9月開始開採,2018年7月停產關站。今年初,青海油田為實現多元化發展和提質增效總目標,成立了鹽湖氣田項目組,鹽湖氣田開始籌建複產。杜亮也是這個時候被抽調至此。

鹽湖氣田集氣站和公寓(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時間回到今年3月的一天。剛到鹽湖氣田,杜亮的心裡就“咯噔”了一下——由於常年嚴重風沙,井場和道路積砂嚴重,且公寓設施破敗不堪。

百廢待興。杜亮和同事們首先從整修道路開始。8公里的路,他們用鐵鍬一鍬一鍬清理積砂,用皮卡車一趟一趟拉運,就這樣公寓和氣站的積砂慢慢被清理完畢,後面協調到了裝載機,井場和主路才得到恢復。

那幾天,他們每天吃泡面,加上沒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大家嘴巴裂起了深深的口子,疼得只能抿嘴和含著水保持濕潤。

“7月至9月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一邊操著老本行,當修井工對12口井進行維修,一邊還要跟采氣工一樣,檢修氣站分離器,壓縮機,三甘醇等設備。”

9月5日,鹽湖氣田正式開站外輸,暫態外輸瓦斯達1320立方米每小時。截至目前,氣田日外輸瓦斯達30000多立方米。

杜亮聞到的飯菜香味出自杜占新之手。這是一比特“老石油人”,在青海油田做了22年修井工,8月來到鹽湖氣田工作。

李維年、杜占新、杜亮、莫軍生(從左至右)(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4人之中,杜占新做得一手好飯,“廚師”這個職位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他頭上。“兼職”在鹽湖氣田比較常見,他們不僅要做好一名給采氣工,還要身兼巡井員、修井工、保潔等崗位。

前不久,輪休的同事從外帶了兩隻小狗,取名“小黑”“小黃”。它們也成為方圓50餘公里範圍內唯一的除人以外的活物。

沒有社會依託這是生活在鹽湖氣田最大的苦惱。吃飯所需的肉、菜要從格爾木市或者敦煌(青海油田生活基地在甘肅省敦煌市、生產基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送過來。生活用水也是需要從100裡外的澀北氣田運送。

杜占新、李維年(左至右)正在巡檢天然氣井(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柴達木盆地中雅丹地貌廣泛分佈,大風常年東奔西突,把岩層侵蝕出不同的樣子,人們冠以它“魔鬼”之名。鹽湖氣田正處於一片雅丹地貌盆地之中。

莫軍生,是一名“油二代”,已經在修井崗位工作20年,目前正在學習適應采氣工崗位。“這裡既是家,也是工作單位,都需要操心。”莫軍生說,僅僅是進氣田的土路,每個禮拜就要清一次沙,否則就找不到路。

工作的辛苦,加上生活單調,讓性格開朗的莫軍生一遇到陌生人就想聊上幾句。“如果是一名遊客第一次來到這裡會驚歎於雅丹地貌,但如果是一名長期工作在此的石油工人呢?”

李維年是站裡唯一的90後。昨夜巡井,他裡裡外外穿了4層,可在零下18度的天氣中,依舊被凍得瑟瑟發抖。

李維年回憶,沙漠裏的氣候總是很極端,夏季修井時,稍一幹活就會汗流浹背,休息時連塊陰涼地都找不到。

其實比起艱苦的環境,最難的是修井工到采氣工的轉變。

11月5日夜,寒風吹徹。瓦斯脫水裝置出現異常,幾個“門外漢”研究了半天也找不到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要麼明天天亮諮詢一下其他師傅吧!”

“所有零部件都是好的,這可怎麼辦?”

4個人焦急地議論了起來,一遍遍對所有零件進行仔細檢查,但卻發現所有零件完好無損,一時判斷不出故障原因。

鹽湖氣田周圍的雅丹“魔鬼城”(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查資料,問專家……瑟瑟寒風中,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淩晨3點。摸索中,4人發現了問題所在,脫水裝置因為散熱器效果太好,反而造成散熱太快。最終,在散熱器上包裹了保溫層後,問題得以解决。

鹽湖氣田很荒凉,也只有身著紅色工裝的杜亮、杜占新、莫軍生、李維年為這裡留下了一絲溫暖和熱情。

他們4人只是青海油田堅守在冬季保供一線石油工人的普通一員,他們並沒有遠離組織而放鬆紀律,沒有因為遠離基地而忽視責任,更沒有因為深居戈壁而放弃信念。他們平凡,但絕不平庸。

也是,堅守在這“魔鬼城”中本來就是一種奉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