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臥底、線人“不良人”是一群什麼人?|索影

四川 75℃ 0
摘要: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熱播,講述的是武周時期,神都洛陽底層出身的不良副帥高秉燭查案緝凶的故事。高秉燭曾住在不良井,不良井是神都的地下黑市,那裡陰暗潮濕,是大唐繁華盛世光照不到的隱秘的角落,那裡生活的不良人不是賤民就是罪臣的後代,他們就像洞中的老鼠一樣精明而惶恐地討生活。不良、不良人、不良帥是什麼意思?不良就是指不好的、惡意的,如不良少年、不良居心等。不良人都是幹什麼的?

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熱播,講述的是武周時期,神都洛陽底層出身的不良副帥高秉燭查案緝凶的故事。高秉燭曾住在不良井,不良井是神都的地下黑市,那裡陰暗潮濕,是大唐繁華盛世光照不到的隱秘的角落,那裡生活的不良人不是賤民就是罪臣的後代,他們就像洞中的老鼠一樣精明而惶恐地討生活。

《風起洛陽》中的不良副帥高秉燭

不良、不良人、不良帥是什麼意思?

先說良人,良人在古代一般指非奴婢出身的平民百姓,有別於奴婢賤民,泛指善良、賢良、清白之人。如《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這裡良人指良善的人。《水滸傳》林沖娘子斥高衙內:“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調戲。”“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關在這裡!”林沖:“調戲良人妻子,當得何罪!”這幾處良人都指清清白白的平民或良家,稱呼女性時如同過去所謂良家婦女。良人也用於妻子稱呼丈夫,如《孟子·離婁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李白《子夜吳歌·秋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不良就是指不好的、惡意的,如不良少年、不良居心等。不良人,從本義來講,自然與良人相反,顧名思義,就是不清白、非善類之人,如街上的混混,市井潑皮無賴之徒,有劣迹案底的人。

在唐代,不良人還有另一層特殊含義。《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對“不良人”的解釋是:“唐代官府管偵緝逮捕的小吏。”江藍生、曹廣順《唐五代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對“不良”的解釋是:“唐代官府徵用有惡迹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其統管者稱‘不良帥’。”

明代孫承澤《春明夢餘錄》

《四庫全書·曆代職官錶》上的不良帥

這些釋義大同小异,與古代文獻也是一致的。如明代孫承澤《春明夢餘錄》稱:“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清代梁章钜《稱謂錄》所引《說鈴續》與這段文字也大致不差。據《中國曆代官稱辭典》:“漢代,掌門禁者稱為‘大誰’,屬‘公車司馬令’。‘大誰’者,主問非常之人。雲姓名是誰也。因用以名官。其長稱‘大誰長’。”相類似的,不良人在唐代作為一種專職查案緝凶的職官,任職之人大多是有惡迹的不良人,這一職位便被稱為“不良人”,也不算離奇。唐代的不良人,相當於明清兩代專職緝事的番役、番子,即專司偵探、緝捕和刑訊的差役或捕快。不良帥,相當於捕頭。《四庫全書·曆代職官錶》載:“所謂‘不良帥’者,則如今之番役頭目。”

不良人都是幹什麼的?

《風起洛陽》中的高秉燭是不良副帥,同樣是馬伯庸IP,《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張小敬身份是不良帥,兩人的形象類似,作為不良人頭目,他們都幹著同樣的事——查案緝凶。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不良帥張小敬

文獻記載中有一些唐代不良人的故事,大抵可以看出,不良人的專職就是偵探、緝捕和刑訊。

唐人張鷟筆記小說《朝野僉載》中有兩條關於不良人的故事。《王璥》條講,貞觀年間,左丞相李行廉的弟弟李行詮有個兒子叫李忠,是李行詮前妻所生,李忠同繼母通姦,將繼母私藏別宅中,謊稱繼母被皇帝召進宮了。李行廉不知實情,就禀告了皇帝。皇帝見左丞相向自己要人,肯定也是一頭霧水,就下令徹查。李忠繼母見追查急了,遲早破功,就假裝被人捆綁躺在大街上,然後對前來訊問的長安縣辦案人員謊稱,有人假傳聖旨把她騙去,被一身披紫袍的人留宿幾日,她也不知道對方姓名,後來就被捆綁著丟在了大街上。李忠也十分惶恐,偷偷去算卦,“被不良人疑之,執送縣”。縣尉王璥,相當於公安局長,就想了一個辦法使得李忠和他的繼母都招供伏法了。這個故事中,不良人就是官府偵辦案件的眼線或臥底,連私下算命這種事,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一旦發現嫌疑人就可以扭送官府。

《郭正一》條講,中書舍人郭正一被高麗婢女玉素下毒,幾十件金銀器物也被婢女卷走。郭正一上報朝廷,“錄奏,敕令長安、萬年捉,不良脊爛求賊,鼎沸三日不獲。”皇帝令長安、萬年兩縣緊急捉拿高麗婢女,不良人的脊背都被打爛了,兩縣喧鬧搜捕了三日,還是沒抓到人。“不良主帥魏昶有策略”,他想了一個辦法,得到一條線索,一個歸化的高麗人給郭正一養馬的奴僕留過一封書信,上面只有“金城坊中有一空宅”幾字。“不良往金城坊空宅,並搜之。”最後,歸化的高麗人、高麗婢女玉素和養馬的奴僕三人都被不良人抓獲,押解東市斬殺。

唐代孟獻忠《金剛般若經集驗記》記載,梓州郪縣(綿陽三台縣境內)人唐晏因得罪豪强遭人陷害,躲藏在遂州(遂寧市)張希閏家,長史韋伯良派不良人捉拿,做佐史的張希閏得到消息後給唐晏通風報信:“韋長史差不良人於閏家搜掩足下。幸知之也,千萬好去。”唐晏於是逃回了老家。

《舊唐書·楊慎矜傳》記載了不良人刑訊的事。殿中侍御史盧鉉抓捕了太府少卿張瑄,百般拷問,張瑄就是不肯開口,“乃令不良枷瑄”,就是讓不良人給張瑄上枷刑。不良人也屬於狠人,他們對張瑄使用了一種被稱為“驢駒拔撅”的酷刑,史書上詳細記錄了這種刑訊管道:“以手力絆其足,以木按其足間,其枷柄向前,挽其身長校數尺,腰細欲絕,眼鼻皆血出。”張瑄鐵骨錚錚,終究一言不發。

不良人為何會被官府徵用?

不良人都是有惡迹有案底的人,官府為何徵用他們管理治安?一則是不良人混迹市井,在江湖中耳目多、線索多,可以做官方的線人或臥底,有助於官府偵察案件,追捕逃犯。再則,不良人多是橫行街市的混混,遊手好閒,久而久之,容易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唐朝官府招徠這些社會閒散人員管理市井,以惡治惡,以黑治黑,也算是社會管理的一個手段。

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

由於不良人本身並非善類,其中貭素低下者多,官府徵用他們管理社會,當然也會有負面影響。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中記錄了一個不受約束、橫行霸道的不良人。唐德宗朝宰相李勉,在做開封縣尉時,負責抓捕盜賊,抓捕盜賊就要依賴不良人,“有不良試公之寬猛,乃潜納人賄,俾公知之”。這個不良人就想試探一下新任局長辦理公事的手段是寬宥還是剛猛,他怎麼做的呢?他故意收人賄賂,還故意讓局長知道,可說是公然受賄,挑戰上司底線。李勉就召集手下吏卒,開誠佈公:你們之中有人受賄,我都知道,望你們有受賄的三日內自首,否則抬著棺材來見我。受賄的不良人可能此前也沒少欺辱上司,他以為這個局長和之前的沒兩樣,不但故意逾期不投案,三日過後,還欣然自己帶著棺材去見局長大人。李勉也不会,就讓人在那口棺材中撒入石灰和棘刺,命令受賄的不良人自己躺進去,再命人把棺材蓋釘上,送到了汴河邊,然後請來管理廉政的官吏,給官吏們現場上了一堂廉政課。後來李勉做大粱節度使,有人問他,如果現在還有當官的那樣做,你會如何處置?李勉說,誰還敢這樣,我打他的腿!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吉溫

官府徵用不良人並不代表朝廷會信任、重用他們。李林甫的心腹吉溫,最初也是不良人出身,他做新豐縣丞時,太子文學薛嶷見他是個人才,就向唐玄宗舉薦他。唐玄宗面試吉溫時,轉頭對薛嶷說:“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可見皇帝並不信任不良人。吉溫確實有些本事,後來憑藉個人能力被把持朝政的李林甫賞識,進而成為李林甫打擊政敵、羅織朝臣的幫兇。《資治通鑒》稱吉溫和杭州人羅希奭,一同成為李林甫麾下酷吏,“鍛煉成獄,無能自脫者,時人謂之‘羅鉗吉網’。”

不良人的生活其實也挺艱難,很難被重用,很難當官,地位低下,還要經受嚴厲的考核。由於古代官吏殊途,吏要跨過鴻溝成為官,可能比鯉魚躍龍門還難。不良人作為吏卒,不僅沒有做官的希望,而且出身低賤,待遇可能還不及平常百姓。工作上完不成KPI,還要遭受肉刑。

山東大學教授宋開玉在《“不良”與“脊爛”》一文中說,在古代刑法中,不但百姓犯罪常受杖脊之刑,就連官府中的差役幹辦公務如果不能克期完成,按杖限考比制度,也往往要受杖脊之罰。“有時一個案件在多個考比期內不能完成,幾次杖脊之後,脊背自然會破爛的。”

可見,如果限期不能破案,將賊緝拿,或者不能完成考核,不良人的脊背被打爛也是常有之事。

從偵探、搜捕、刑訊的職責和官方考核來看,不良人類似捕快,但考慮到他們混迹市井,可能沒有公開的官方認證身份,更類似臥底或被收編的線人。

封面新聞記者文康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