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包呼圖尋蹤湟水源

青海 56℃ 0
摘要:“兩彈一星”精神在這裡誕生,《在那遙遠的地方》從這裡開始傳唱,一條生命之河從這裡發源。湟水河,河湟大地的生命之河。它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包呼圖山間的一眼眼泉中汩汩流出,形成濕地,一路向東,甩出無數個漂亮的淺灣,流經湟源、湟中、西寧、平安、互助、樂都、民和,綿延三百餘公里,在蘭州達川匯入黃河,奔流向海。2016年,他成為海晏縣400名林管員中的普通一員,負責巡邏湟水源頭8130畝林場和草場。

“兩彈一星”精神在這裡誕生,《在那遙遠的地方》從這裡開始傳唱,一條生命之河從這裡發源。

湟水河,河湟大地的生命之河。它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包呼圖山間的一眼眼泉中汩汩流出,形成濕地,一路向東,甩出無數個漂亮的淺灣,流經湟源、湟中、西寧、平安、互助、樂都、民和,綿延三百餘公里,在蘭州達川匯入黃河,奔流向海。它像一幅人體經絡圖,孕育了河湟文明,如串珠般形成獨特的河谷地貌,千百年來深情注視著青海,滋養著河湟大地,款款講述著這裡的動人故事。

從海晏縣城出發,經西海鎮一路向北,汽車轉入一條山溝,崎嶇難行。路面和兩側偶有積雪和結冰。冬日的包呼圖山已經披上褐色的外裝,一條溪流從山谷裏順勢而下,至寬闊處,又變成十條百條冰制銀帶,在斜陽下直刺我們這些陌生訪客的眼。

他們和野生動物是“熟客”

生命的起源和人類文明從水的滋養開始,湟水河流域集中著青海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也成為青海工農業最集中的區域。

如若是夏天,“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就不只是停留在我們想像中的美景了。包呼圖是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這裡海拔3400米,泉水眾多,牧草豐茂,灌木叢生,生物多樣。

買了兩桶速食麵後,誇新加騎上機車出發了。2016年,他成為海晏縣400名林管員中的普通一員,負責巡邏湟水源頭8130畝林場和草場。網圍欄是否完好,有沒有牛羊進入封育區,植被有沒有病蟲害……這些都是他日常巡護的任務。現在是冬季,林區防火是頭等大事,如果路上遇到陌生人,他會上前讓對方掃防火碼,然後叮囑注意事項。碰上村裡開會,他還要趕去給羣衆文宣林區保護的事項和法規。牧民居住分散,抓住這個時機文宣效果事半功倍。算起來,這樣普通而忙碌的日子也有一千多個日夜了。

“巡護時經常能見到馬鹿、石羊、野雞、狐狸、狼這些野生動物,已經習慣了。”誇新加說,有時候碰到狼,它會和人對視片刻後慢慢離去。

酷愛攝影的海晏縣林場甘子河管護站林管員尕布藏購買了一部紅外線攝像機,經常巡護的他熟悉野生動物活動軌跡,將攝像機安裝在發現雪豹足迹的地方。2020年2月4日,紅外攝相機在甘子河管護區察拉河附近拍到兩隻在雪地上嬉戲的雪豹,讓他成為海晏縣使用紅外攝相機同時拍到兩隻雪豹的第一人。

2020年8月,林管員仁青本和兩名同事在海晏縣青海湖鄉小新口附近巡護,目睹了雪豹啃食活羊的場景:“離我們600米左右,肉眼就能看清。一隻雪豹將兩隻羊拖到一起,咬死後啃食。”

在海晏縣,400名林管員守護著湟水源頭的綠水青山,他們時常與各種野生動物偶遇。

實現綠色夢想

海晏縣自然條件嚴酷,為了打造全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共贏,海晏縣把森林資源的保護放在重要地位。

為了保護好林地資源,海晏縣與全縣林管員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數百名林管員為生態海晏、綠色海晏和河清海晏奔走忙碌,把身影拉長在山間和林地、牧場和源頭。

海晏縣發動廣大幹部職工投身植樹造林,僅“十三五”期間完成天保人工造林0.5萬畝,封山育林19.8萬畝。

部分林地封育後,一些牧民嘗試並轉變為半舍飼養殖。現在,當地的牧民羣衆家家有了圈養設施。通過補飼,牲畜的出欄率明顯提高。

海晏縣林場場長黨永壽談起這些年海晏縣生態環境的變化如數家珍,一組組林地調查反復更新後的數位裝在他心裡:

2002年,海晏縣林地調查面積42.86萬畝,森林覆蓋率6.4%;

2009年6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0.5%;

2015年80萬畝左右,森林覆蓋率10.8%;

2021年93萬畝……

2008年12月,地處湟水源頭的海晏縣生活汙水處理廠項目開工建設,2010年4月投入運行,兩年後又進行提標改造。截至2021年,汙水處理廠污水收集量達到177.1萬噸,汙水處理量165.8萬噸,月平均處理量15.1萬噸,汙水處理率達到98%。

據海晏縣官方數位統計,全縣森林資源量從2002年天保工程啟動以來的41.86萬畝新增到現在的88.5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6.4%提升到11.72%。這一系列數位的背後,是多年來海晏縣人民為了實現綠色夢想,讓湟水源頭清洌如初,不忘初心、孜孜不倦的努力。

共亯生態紅利

生態治理,久久為功。短短十幾年間,湟水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悄悄發生著喜人的變化。黨永壽說,海晏縣真的變了。

這些年,海晏縣環境明顯改善,雨水明顯增多。經過退耕還林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現在的湟水源頭植被多了,水源得到涵養。生活工作在西海鎮,黨永壽記得曾經起風時沙塵漫天,而現在,這種情況早已成為歷史。

半冰封的湟水源頭河水清洌。

一河清水向東流,哺育著世代逐水而居的湟水沿岸居民。沿河而下,青海東部城市群傲然聳立,一個個現代化園區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宜居宜業,欣欣向榮……

(記者張衛平盧曉茜馬璞馨李增平範啟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