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和醫保控費給醫院的盈利模式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以前醫院靠茅臺模式賺錢,現在醫院不得不轉變為沃爾瑪模式。
什麼是茅臺模式,什麼又是沃爾瑪模式呢?
這個要從著名的“杜邦分析”說起。
杜邦分析的三個模式
杜邦分析用來評估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這個代表企業的盈利能力。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
例如,你花100萬開了一家店,這家店今年賺了20萬,那麼淨資產收益率就是20%。
為了分析得更為詳細,淨資產收益率可以被折開為三個部分:
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杠杆率)
從這個折開的公式來看,企業賺錢的模式有三種:
1.淨利率高,比如茅臺和奢侈品;
2.周轉快,也就生產得快,賣得快,通常都是薄利多銷,比如沃爾瑪和互聯網電商;
3.加杠杆,自己沒多少錢,但是可以借別人的錢來賺錢。比如銀行。
醫院以前靠賣藥賣耗材賺錢,利潤率非常高,是典型的茅臺模式。
集采和醫保控費後,醫院的高毛利一去不復返,為了生存怎麼辦?只能轉向高周轉和高杠杆!
高周轉,就是讓病人快進快出!以前每年接診100萬人次,現在要做到150萬,甚至200萬。
高杠杆就是借錢擴張,多開分院,多修大樓,新增醫院的接診能力。
為了實現高周轉和高杠杆,醫院就會採取如下措施:
1.大量新增床位,走廊過道全部塞滿;
2.新增床位還是無法滿足需求,那就借錢修分院蓋樓;
3.新增醫生的KPI考核量,新增接診量和手術量,讓患者快進快出。
高周轉帶來的弊端
這樣做雖然能新增醫院的收入,但也帶來了諸多的弊端:
第一,醫療服務得不到保障
雖然床位可以瞬間新增幾千張,但醫護人員卻不能短時間得到補充,這就會導致醫生和護士的工作量陡增,治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人床比,指的是醫院全體員工與床位數的比值,可以衡量醫院的人力充裕情况。
縣級醫院是1:1;地市級醫院是1:1.2~1.5;省會城市醫院是1:1.2~1.5;省部級醫院是1:1.8~2;頂級三甲醫院是1:3,由此可見,大醫院多缺人!
第二,醫生貭素得不到提高
醫生這個職業比較特殊,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修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醫療科技。但在高强度的KPI考核下,醫生忙於工作,貭素提高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第三,大醫院搶小醫院的生意,醫療資源錯配
患者傾向於去大醫院治病,但大部分的病根本不用去浪費大醫院的醫療資源。這就讓大醫院大材小用。
另一方面,中小醫院的利用率卻很低,醫生都閑著。看看一級和三級醫院的病床利用率就知道了。三級醫院是一級醫院的一倍多!
大醫院新增床位和接診量,勢必讓小醫院的醫療資源閒置。而大醫院則是用大炮打蚊子。
第四,體檢和手術量新增
既然藥和耗材不賺錢,那麼體檢和手術量就必然會新增。
體檢就不多說了,去過醫院的人都懂。至於手術,我國醫院的手術量和手術收入持續新增。
而且,越是大醫院,手術占比越高。下圖就能看出,大醫院數量少,但手術占比最高。
如果是必須做的手術,當然應該做,但是否每個手術都必要呢?是否可以用保守治療或者微創手術替代呢?
每個手術都能給醫院和醫生創收,在這樣的立場下,恐怕很難保證患者不成為小白鼠吧。
第五,負債率高企
全國公立三級醫院平均資產負債率高於40%,約三分之一的醫院負債率大於50%!
為了實現高周轉,醫院就要擴建,擴建就需要借錢。
要花錢的還不僅僅是蓋樓,買設備更是無底洞。為了維持三甲醫院的評級,也為了吸引患者,醫院必須時常更新自己的設備。而這些設備動輒就是幾百萬,但這些固定設備的投入很難短時間賺回來。
並且,科技發展太快,這臺機器還沒用到退休,更高級的機器又出來了。到時候還得花錢買。
為了維持醫院的評級,只能不斷地借錢,砸錢。負債率不斷提高。
高負債會侵蝕利潤,17.6%的三級公立醫院存在虧損!為了創收,就還得擴張,惡性循環!
醫院儼然成了房地產公司!
總結
縱觀中國整個商業界,很多行業都在從茅臺的高利潤模式轉變為高周轉的沃爾瑪模式。沃爾瑪模式下的企業,生存將更加困難。
而高杠杆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新增利潤。用得不好就是催命符。
醫院走到這一步,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
作為患者,小病就別去大醫院了,當心成為小白鼠。也給真正需要醫療資源的患者讓個道。
另外,即便是大病,還是多去不同醫院對比對比,不同的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可能很大,都聽聽他們怎麼說,然後再做治療的决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