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一座距今600年歷史的宅院,荒蕪破敗令人惋惜

江苏 100℃ 0
摘要:從文保領域上看,一般50年以上的建築,有著特定的歷史關係就可以被劃歸為歷史建築。徐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舊時能够劃為歷史建築的古迹自然不在少數。但很多的古老建築,大多在都市的行程中,被大規模拆除了。但如果你深入到都市偏遠鄉村中,仍能發現一些具有百年歷史的古建築。在徐州九裏湖南岸,鼓樓區拾屯鎮拾東村境內,有一座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拾家大院。

從文保領域上看,一般50年以上的建築,有著特定的歷史關係就可以被劃歸為歷史建築。徐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舊時能够劃為歷史建築的古迹自然不在少數。但很多的古老建築,大多在都市的行程中,被大規模拆除了。但如果你深入到都市偏遠鄉村中,仍能發現一些具有百年歷史的古建築。

在徐州九裏湖南岸,鼓樓區拾屯鎮拾東村境內,有一座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拾家大院。整座宅院長約350米,寬約120米,占地約4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徐州地區規模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這座建築是舊時拾氏家族聚居之地,整體分為住宅和祠堂兩部分。

石姓在全國屬於稀少姓,據說早前先祖姓“石”,原是山西洪洞縣人,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任御林軍總領、糧草押運官二職。朱元璋感覺石姓石頭太重,不利於行船,改為拾姓。在其告老還鄉後,因喜愛此地的風景,便攜家眷屯居於此。拾姓也逐漸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清朝嘉慶年間和咸豐年間,家族還出過武舉和秀才。

據史料記載,整座大院舊時有12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自己的門樓。打開則連成一體,關閉則自成空間,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大門正上方懸掛著嘉慶皇帝頒贈的“青雲連步”匾額,兩側各有石鼓,石鼓之上還有巨大的石獅子。大門一側還有一塊旗杆石,當時的旗杆有20多米高,無不彰顯著家族的威望。但如今這些古迹都已遺失,不見蹤影。

新中國成立後,拾家大院曾被改造為公社辦公、糧管所、黨校、小學校等,一些古老的建築遭到嚴重的破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拾家大院被徹底荒廢。缺少保護的大院,早已不復當年的容貌,門樓門牌早已倒下,寬大的房屋內布滿了灰塵,大廳只有幾根粗大的立柱之稱,蛛網與蟻穴並存,處處都是衰敗之相。

藤蔓植物爬滿了屋頂和窗沿,還有古老的石磚縫裏密密麻麻的青苔,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訴來人,這裡已經很久無人涉足。站在這廢墟之中,一種悲凉不由從心而生,萬古長河裏,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尋常百姓,都隨著時間的更迭變成過往,成為塵埃。

這樣的建築群在徐州地區十分少見,堪稱當地建築之精髓所在。然而,我們在為其深深震撼和驚歎的同時,也在苦思,這樣的建築為何沒能完全地保留下來,為何沒能專款維修和保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