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閥混戰時期,西北有一支武裝力量,他們從清末開始逐漸强大,稱霸了西北數十年,這就是在西北赫赫有名的馬家軍,其中以馬步青、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這四人最為有名,又被人稱為“西北四馬”。不過,再强大的武裝也抵不過革命军的炮火,“馬家軍”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這西北四馬也因為各自的選擇而有了不同的結局。
最有實力的大軍閥馬步芳兵敗後逃到了沙特,最終死在了異鄉。馬鴻逵兵敗後跑去了臺灣,被撤職查辦,無奈去了美國,最終懷着對故鄉的思念病逝在美國。馬步青一直待在臺灣,病逝於臺北,也沒能回到家鄉。只有馬鴻賓,最終弃暗投明回歸人民,留在了家鄉,繼續為新中國奉獻。
馬鴻賓,臨夏人,這支馬家人的軍隊從馬鴻賓的父親馬福祿開始,在寧夏擁兵幾十年,按照現代人的說法,馬鴻賓就是兵二代,32歲就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20年晋昇為陸軍中將。
直皖兩系軍閥作戰時,馬家一系支持直系,囙此在直系大勝後紛紛加官進爵,馬鴻賓被升任為寧夏鎮守使兼新軍司令,統領新軍七個營的兵力。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馬鴻賓再次擴兵,統領二十個營二千多人。
馮玉祥
馮玉祥討伐蔣介石的時候,馬鴻賓是二十二師師長,統領八千多人,不過這場戰爭蔣介石贏了,戰敗後跟隨馬鴻賓返回寧夏的人只剩下了四千多人,馬鴻賓的部隊也被蔣介石接收,成為第七師師長,甘凉肅的邊防司令。此後,馬鴻賓先後成為甘肅省主席、寧夏省主席,曾經奉命堵截路過的紅軍二十五軍,最終無功而返。
抗日戰爭爆發後,馬鴻賓也爆發了血性,抗戰非常積極,多次派出軍隊前往抗日前線,因為馬家軍騎兵眾多,偷襲時往往能有奇效,配合了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抗戰時期也立下了不少戰功。
解放戰爭時期,馬鴻賓被任命為寧夏兵團司令官,可是馬家軍並不是革命军的對手,很快蘭州、西安都被解放了。馬鴻賓不願和馬鴻逵一起去臺灣,又對起義後的前途有所顧慮,最終專門跑去綏遠找到了傅作義,最終馬鴻賓打消了顧慮,接受了革命军的條件,宣佈了起義。
馬鴻賓在解放後曾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960年因病去世。不管馬鴻賓曾經做過什麼,那都是時代所造成的,在民族大義面前,馬鴻賓始終看得很清楚,他在甘肅對民族團結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了廣大人民的稱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