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省綠色建築建設模式和發展路徑將發生較大轉變——將從“速度化、規模化”的推進模式轉向“高品質、高效益”的發展模式。這是12月2日從省住建廳召開的“加快綠色建築高品質發展,推進建築領域碳達峰”新聞發佈會上獲得的消息。
江蘇綠色建築規模全國最大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碳排放大省,去年建築領域碳排放量約1.2億噸,占全省比重的16.7%。“推動綠色建築高品質發展,是推進江蘇建築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為人民群眾建設更加健康宜居生活家園的重要抓手。”省住建廳副廳長劉大威介紹。
“十三五”期間,我省編制了《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綠色城區規劃建設標准》等一系列地方標準,為綠色建築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全省城鎮新建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由53%提升至98%,累計建成綠色建築超8億平方米,綠色建築規模全國最大,標識項目數量、面積全國最多。18個項目獲得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獲獎數量居全國前列。新設省級綠色建築示範區19個,區域內建成高品質綠色建築項目約3000萬平方米,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占比超過80%。
全省建築節能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新建建築節能標準從65%提升到75%。全省新增節能建築8.6億平方米,節能建築累計達到23億平方米,占城鎮既有建築總量的63.3%,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3.7億平方米,太陽能光熱建築應用占新建建築比例由30%提升至47.1%。我省還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4409萬平方米。全省建築節能新增節能量3183萬噸標煤,相當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75萬噸。
做到“三提升、三優化、三推廣”
“十四五”時期,我省如何“高品質、高效益”地發展綠色建築?“將從提升新建建築綠色效能、改善既有建築綠色品質、擴大示範工作綜合效益、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創新發展、突出科技創新引領等方面重點推進。”劉大威說。
新建建築將做到“三個提升”。提升百姓感知度,全面推動人員密集場所空氣監測、公告制度和住宅新風系統應用,提高建築健康效能與適老化水准;提升節能標準,規模化發展超低能耗建築,積極開展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築示範;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水准,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水准,發展分佈式太陽能光伏科技,鼓勵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有效實現建築能源替代。
既有建築做到“三個優化”。優化建築低碳發展體系,研究製定適合省情的建築節能發展路線和實施計畫;優化建築能效提升機制,分類製定公共建築用能限額,聯合地方共同推動基於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的用能管理機制建設;優化綠色運營管理制度,建立綠色建築標識項目運行數據上報制度,加强建築能耗監管平臺更新維護。
推動新型建築工業化做好“三個推廣”。推廣標準化技術應用,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築產品供應體系;推廣裝配式建造,大力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推進裝配化裝修,要求政府投資的項目積極採用裝配化裝修科技,鼓勵商品住宅應用裝配化裝修科技。
一組數據勾勒我省“十四五”綠色建築圖景:打造一批品質優良、效能突出、特色鮮明的高品質綠色建築項目,總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推動既有建築綠色節能改造面積達到3000萬平方米;新建超低能耗建築總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建築常規能源比例達到8%;裝配式建築占同期新開工建築面積比例達到50%,裝配化裝修建築占同期新開工成品住房面積比例達到30%。
完善建築全壽命期管理體系
“建築物是否符合綠色建築標準,關鍵是看在建築物的運營階段是否能真正减少資源消耗。”省住建廳綠色建築與科技處副處長王樂說。現時,我省逐步構建管理上覆蓋方案設計審查、施工圖設計審查、建造施工及竣工驗收等環節,科技上貫穿規劃方案、設計、施工、檢測評估全過程的綠色建築長效監管機制。省住建廳正積極引導物業管理企業開展綠色物業管理,不斷提升綠色建築智慧運行管理水准,進一步完善建築能耗分項計量、監測和評估制度,開展綠色建築運行評估,加强建築能效測評工作。
落實“雙碳”目標,做好建築的拆除和處置十分重要。“我們積極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納入高品質發展考核指標體系。今年省住建廳出臺的《關於推進碳達峰目標下綠色城鄉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縣以上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全覆蓋。”王樂說。記者瞭解到,現時,常州市武進區建築垃圾迴圈利用產業化示範專案,可年處理160萬噸建築垃圾,運用建築垃圾製成的再生磚石骨料適用於海綿城市建設,價格比傳統產品市場價低15%左右,建築垃圾綜合轉化率可達95%。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