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黃水旅遊度假區和千野草場景區之間,何不瞄準需求發展高山蔬菜產業?
土家風情濃郁,能否發揮資源優勢推特色鄉村旅遊,搭上“全域康養”快車?
黃龍村一帶的高山大米採取生態管道種植,以生產週期長、口感香糯而聞名。(受訪者供圖)
時節臨近大雪,海拔1200米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石家鄉黃龍村廟壩組,風起天寒。
坡地上,村幹部和村民們正在量測即將進行宜機化改造的土地。
他們希望,到來年開春,這120畝耕地裏的種子,能成長為鮮脆欲滴的高山蔬菜。這些種子,孕育著黃龍村這個偏遠高山村落的“康養夢”。
地處偏遠、基礎薄弱,鄉村振興任重道遠
黃龍村距石柱縣城有55公里,卻與黃水旅遊度假區僅一山之隔,車程十餘分鐘。
近年來石柱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生態環境良好、夏季凉爽宜人的黃水旅遊度假區每年的遊客接待量都超過千萬人次。
可一山之隔的黃龍村,卻沒能真正吃上旅遊飯。
黃龍村是重慶少有的土家族特色村寨之一,仍保存著當地傳統的民族文化生態,村寨內21個土家特色院落保存完好,或依山而建,或掩映在茂林修竹中。土家傳統民俗文化滲透於當地村民生產、生活方方面面。
田寧發介紹,此前村裡發展的906畝翠紅李、核桃等產業,因氣候、土壤以及後期管護等原因,規模大收益低,傳統的黃連等中藥材產業,也因缺乏精細化加工,還停留在初加工階段,村民收益不穩定。
“交通便利但地處偏遠,傳統產業亟待轉型陞級,鄉村振興任重道遠。”這是市委宣傳部幫扶集團派駐石家鄉黃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巨建兵對村子的第一印象。
瞄準需求發展特色農業,分享“康養”福利
如何才能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黃龍村羣衆也享受到“全域康養、綠色崛起”的福利?
巨建兵經過深入細緻的調研後,决定另闢蹊徑。
“每年5月到10月,黃水可謂人山人海,對高山大米、蔬菜、辣椒、臘肉、竹笋、水果的需求量極大。”巨建兵發現,黃水旅遊度假區的瓜果蔬菜,除少部分由黃水當地羣衆供應外,大部分來自外地長途運輸,價格高、難以保鮮。
黃龍村地處黃水旅遊度假區和千野草場兩大景區之間,何不抓住商機發展高山特色蔬菜產業,滿足景區所需呢?
巨建兵的想法與田寧發不謀而合,也得到了許多村民的支持。
“巨書記見過世面,我們聽書記的。”53歲的村民崔學明說道。
這一計畫很快付諸實施。黃龍村村民紛紛以土地入股並進行宜機化改造,發展大棚高山蔬菜和食用菌種植,發展村集體經濟。
不僅如此,村裡還引進了電商物流公司,負責與黃水旅遊度假區進行蔬菜配送對接事宜。
冬閒把地整平,開春種菜,入夏就能賣了。廟壩坡地宜機化整改,在村裡掀起了波瀾,給村民們帶來了希望。“我們已經注册了兩個高山蔬菜系列的商標,接下來還要把我們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化,提高附加值,讓百姓增收。”巨建兵說道。
村裡有了自來水廠,下一步計畫發展鄉村旅遊
傍晚,一天勞作後的馬澤比特回到家中,就著水龍頭清洗臉頰。
自來水冰涼,馬澤比特卻開心不已,“這可是消毒淨化後的自來水哦,看著就乾淨。”
黃龍村530餘戶、1800餘名村民,此前有兩個飲用水源。
“有些村民自己挖有水池、水井,用水不成問題。”田寧發介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村裡鋪設筦道,從村裡的朱廠溝水庫引水,解决了其餘村民的飲水問題。
可無論是村民自備水源還是從朱廠溝水庫引水,都沒有對水體進行消毒和淨化,村民飲水安全沒有保障。不僅如此,隨著村裡越來越多的旱廁改為水廁,用水量上升,原有水源已無法滿足村民日常所需。巨建兵說:“朱廠溝水庫庫容很小,其實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堰塘,儲水全靠季節性降雨,很難保證供水。”
為了解决全村人的飲水供應及飲水安全保障問題,在石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黃龍村在長嶺組建設了一座自來水廠,在11月底開始陸續供水。
水廠的水源是黃水鎮萬勝壩水庫,經過消毒淨化後輸送到各家各戶,這不僅能滿足村民日常用水需求,還能保障村民的飲水安全。
“‘全域康養、綠色崛起’,當然也包括老百姓的身體健康。飲水安全就是保障身體健康的基本要求。”巨建兵介紹,下一步,黃龍村還將借助鄉村旅遊井噴式發展的契機,以有效保護土家特色建築、大力挖掘土家民俗文化為目的,集特色產業與土家文化為一體,打造“品土家特色菜肴,住生態天然氧吧,賞土家風情文化,購土家特色農產”的土家特色鄉村旅遊,讓黃龍村的“康養夢”真正成為現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