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二十五歲開始加入反抗元朝的紅巾軍中,後自稱吳王,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要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朱元璋最終得以推翻元朝,實現了全國統一,建立明朝。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然而他能建立大業不僅是靠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更是有無數的才能之將無怨無悔始終站在他的身後,幫他完成大業。朱英便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一生誓死追隨朱元璋,從明朝還未建立到他時世都在為朱元璋征戰沙場。
是什麼原因使朱英能如此忠心耿耿地對待朱元璋呢?
亂世命苦卻遇恩人
朱英本名為沐英,出身貧寒,早年喪父的他跟著母親艱難度日,六歲時由於紅巾軍起義,他和母親被迫離家躲避兵亂。
然而母親卻在途中離世,孤苦伶仃的他在八歲時流落到濠州城,許是上蒼憐憫,沐英遇到了朱元璋,使他脫離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朱元璋幼時同樣出身貧寒的家庭,同樣遭遇的他更能體會這年僅八歲的沐英是多麼的不易,對上沐英雙眼的那一刻當即決定收留。
此時膝下無子的他與馬氏商議後收他為義子,並改名“朱英”。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隨時看不見第二天太陽的他重獲了新生。
朱英不僅活了下來,馬氏還悉心照料他的生活,朱元璋夫婦像對待親兒子一樣對待他,教他讀書認字、教他帶兵打仗,使朱英能够像普通孩童一樣在爹娘相伴下幸福生活的童年,也正是這樣的環境更加激發了他的聰明才智,為以後奠定了重要基礎。
救命之恩、養育之恩——永世相報
常年隨朱元璋生活在兵營的朱英轉眼到了十八歲,從這年起,朱英開始擔任軍事要職,正式宣戰沙場,開始走上了報效朱元璋的道路。
由於鎮守鎮江、江西重鎮廣信有功,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在攻取福建時,派朱英親自領兵自西進攻,不僅勝利,又攻破了閔溪十八寨,俘虜了元朝將領陳友定的部將馮穀保。
一路戰捷的朱元璋大喜,朱英作戰的表現深得稱讚,於是下令恢復朱英原本的姓——沐。
朱英深知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但就算他恢復了自己的姓,在心裡卻早已是朱家一員。領命的朱英立刻又趕去鎮守福建別的縣。
洪武三年,朱英被授予了鎮國將軍的稱謂,第二年又升任大都督府同知。如此快速的升職速度在別人看來卻是理所應當,都是贊同的聲音,戰績喜人的朱英就像一名冉冉升起的太陽,為朱元璋的抗元之路充滿希望。
之後朱英北上攻進川藏,遇到如此惡劣的環境絲毫不影響前進的步伐,一直進攻到了昆侖山才凱旋而歸。
此戰也使他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西平侯並被受世襲憑證。征伐西番中,不僅俘虜了首領及上萬男女、牲畜二十餘萬,還一路擴大領地。
洪武十三年,朱英受命剿滅位於屯兵和林的一支殘留元朝勢力,於是他立刻從現今的內蒙古額濟納旗出發,短短七天就到達了敵軍附近。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時,要渡過黃河、跨過賀蘭山、經過流沙地才能到達目的地,他不僅都已克服,還只用了七天,誰聽了不為之一震呢?
面對元朝勢力,朱英鼓足鬥爭欲,兵分四路,四面包圍,打得敵人無法後退,只得被俘。
洪武十四年,朱英在跟隨大將軍徐達北征途中,憑一己之力攻下了公主山長寨,俘虜了知院李宣及部眾。獨當一面的勢頭越發顯露,使他越發有能力擴大明朝版圖。
從此明朝又多了一省
為了進一步鞏固明朝、剿滅元朝餘黨,朱英跟著傅友德和藍玉一起向南逼近元朝的梁王,梁王得信便在曲靖安排了一波人進行抵禦。雙方隔著一條白石江,誰貿然進攻都是死路一條。
在這種情形下,朱英心生一計,假意擺出渡江的樣子,大造聲勢擾亂敵軍,後又趁虛而入,讓熟悉水性的阿兵哥先遊去對面作戰。敵軍慘敗。朱英等人一路攻破到昆明。
在雲南大理一帶,段氏家族已經佔據了數百年,根深蒂固且人數眾多,而大理的地勢又環山靠海,對於作戰方面來說,易守不易攻。朱英快速研究分析形勢,抓住關鍵點,立刻進行部署。
洪武十五年初,朱英開始攻打大理,派兩隊人馬分別達到上下關要點,自己領隊下關,還另外派了一隊人馬從蒼山背後而上,作為策應。
抱著必死的心,朱英一路拼在最前面,他的將士們更是同他一樣的英勇,敵軍見狀慌亂一團,最後被俘。
大理的勝利穩定了雲南西部,朱英又和傅友德分別平定了雲南和江西的幾個縣。當朱英還在征服其他地方時,土官楊苴擅自散佈明軍回朝的消息,並且召集了二十萬的兵力攻打昆明。
當時守城的是馮誠,他的部下多傷病,且城中資源匱乏,如果被攻打,只有被攻佔的份。朱英得知消息立刻帶兵趕回昆明,並跟馮誠裡應外合打敗了叛軍,維護了昆明的和平穩定。
十足瞭解雲南地勢的朱英被朱元璋奉命鎮守此地。此後不論是曲靖的酋長作亂還是思倫再次侵犯定邊,都被朱英一舉鎮壓,不敢再隨意派兵引戰。如他的名頭“鎮國公”一樣,整個雲南被鎮的十足安穩。
隻身在雲南的朱英,看著日益安穩的景象,想為這裡做些什麼。
記得之前昆明差點被攻陷的窘境,他命令部隊在不忘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耕田補充糧食,組織群眾疏河修路,不僅方便本地幹活,還方便外地來往,從小熏陶讀書的他,還為當地修了幾十所學堂,使優秀的學子繼續深造。
朱元璋對朱英來說,不只是重獲新生而已,他長大後的言行舉止、謀略都有朱元璋的影子。對這樣一個存在他生命中的人來說,無法再用言語來表達感激之情,
我在,你的山河就在,這是對朱元璋最深的報答了吧。
朱英因為接連得知馬皇后和皇太子朱標去世的消息,深受打擊,不久在雲南任所病世,享年48歲。
自古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雖然朱元璋的恩情使朱英無以為報,但永遠守在朱元璋身後的朱英每一次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守護“父親”的願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