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誕生了一比特三國諸侯!

甘肃 89℃ 0
摘要:首先,靖遠縣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每年均氣溫8.9℃左右,每年極端最高氣溫35.1℃,每年均降水量240毫米,每年蒸發量1634毫米,每年平均日照時數2696小時,無霜期165天。就靖遠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義渠國的疆域。截至2018年底,靖遠縣總面積達5809.4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6.5萬人。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靖遠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中東部,白銀市腹地,白銀市平川區從中析置,將縣域一分為二,形成南北相對的兩個部分。靖遠縣東西間隔120千米,南北相距135千米,總面積5809.4平方千米。在歷史上,張繡這位漢末三國時期的諸侯,就出自今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一帶。

首先,靖遠縣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南與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毗鄰,西南與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白銀市白銀區接壤,西北與白銀市景泰縣相連、北與白銀市平川區交界;飛地北、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海原縣相連,南與白銀市平川區交界,西白銀市景泰縣相連。靖遠縣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中東部,屬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300~3017米之間。靖遠縣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每年均氣溫8.9℃左右,每年極端最高氣溫35.1℃,每年均降水量240毫米,每年蒸發量1634毫米,每年平均日照時數2696小時,無霜期165天。就靖遠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義渠國的疆域。

直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西元前272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滅了義渠,在該舊地置北地、隴西。北地郡治義渠縣。由此,到了戰國中後期,今甘肅省靖遠縣一帶成為秦國的疆域。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白銀市靖遠縣一帶屬北地郡義渠縣。西漢,武帝元鼎三年,靖遠境內始置祖厲、鶉陰二縣,屬安定郡,郡治高平。東漢,祖厲縣治南遷,鶉陰縣改為鸇陰縣,屬武威郡。張繡(?—207年),武威郡祖厲(今甘肅靖遠縣)人也。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諸侯,漢末群雄之一。曹魏時期,張繡與段煨、賈詡、明元郭氏皇后是同鄉,也是凉州士族的重要人物。

東漢末年,張繡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錶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複與劉錶連和。官渡之戰前夕,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張繡跟隨曹操征討南皮而擊破袁譚。後與曹操聯姻,成為皇親國戚。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因病去世,諡定侯。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靖遠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東晉十六國,後趙將祖厲縣南遷,置隴東郡。前秦於鸇陰縣地置平凉郡。西秦屬苑川郡。南北朝,北魏置高平鎮,鸇陰縣屬之。西魏置會州,靖遠始稱會州。隋朝,在該地區設立會寧鎮,後改為會寧縣,屬平凉郡。唐朝這一歷史階段,改會寧縣為西會州,後複為會寧縣,屬關內道。

最後,北宋,西夏國曾兩度攻陷靖遠地,置敷川縣。崇寧三年改為敷文縣,屬涇原路。南宋,先後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縣為保川縣,今靖遠縣一帶屬之。元朝,該地區仍為會州,屬陝西行省鞏昌府。明朝,撤銷會州這一建制。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屬鞏昌府。康熙二年(1662年),靖遠衛併入隴右道。雍正八年(1730年),改靖遠衛為靖遠縣,屬鞏昌府。由此,就靖遠縣這一建制,始於清朝時期,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乾隆二年(1737年),靖遠縣改屬蘭州府。到了1913年,靖遠縣屬蘭山道。1928年,靖遠縣直屬於甘肅省。1961—1963年,靖遠縣劃歸白銀市管轄。1964—1985年,複屬定西地區。1985年8月,白銀市恢復成立,靖遠縣複歸白銀市管轄。如今,靖遠縣屬甘肅省白銀市。截至2018年底,靖遠縣總面積達5809.4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6.5萬人。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靖遠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