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五常市拉林鎮民豐村村民們憧憬的“南稻北菜”工程,十年後的今天,帶給村裡合作社卻是1000多萬的債務,村民張金良近日向記者反映,債務已經讓合作社債臺高築而倒閉。為了替兒子還債,張金良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政府主導後資金不到位
2011年初,五常市為響應哈爾濱市發展菜籃子工程的號召,提出打造“南稻北菜”產業格局,在北部毗鄰哈爾濱市區的鄉鎮發展蔬菜生產。
知情人介紹,到外地考察一番後,五常市政府就决定在紅旗、拉林兩個鄉鎮建設蔬菜園區,每個鎮建至少1000棟溫室蔬菜大棚,每棟大棚面積不少於一畝。
當時五常市政府的建設計畫是,建棚資金由政府補貼、貸款和招商三個通路解决,水、電、路等配套工程全部由政府負責完成。經研究,拉林鎮蔬菜大棚基地選址在民豐村。
當年5月,民豐村蔬菜大棚項目開始建設,因政府承諾的貸款沒有到位,投資商中途撤出,項目剛建設就遇到了資金難題。
在沒有投資主體的情况下,市里、鎮裡便找到民豐村支部書記、五常市綠地有機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稱綠地合作社)法人張興國,要求其以合作社的名義繼續建設。
“村民俗仔過大棚蔬菜心裡沒底,當時我們不想接這個爛攤子,但市里、鎮裡的領導多次來提要求,讓我們的合作社來接下這個項目。”張興國的父親張金良說,對於建設資金的來源,市里和鎮裏的領導承諾,錢全部由政府出,合作社先借款建設,等市里有錢了再還給合作社。
舉債兩千多萬只還了一半
2012年6月,占地千餘畝的800棟溫室大棚在民豐村基本建成,總投資6000餘萬元,合作社為此高息舉債2000多萬元。
由於市里承諾的排水等配套設施沒有完成,加上設計建設不達標等原因,致使基地沒有達到正常生產條件,種一年菜賠了錢,再無人繼續種植,該基地最終也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繼續用於蔬菜種植的大棚只有一少部分,大部分閒置荒廢起來,後來不得不又回歸到種植普通旱田作物。
蔬菜大棚遲遲未能按計畫發展起來,但合作社卻囙此欠下大筆債務,張金良父子開始到鎮裡和市里尋求解決方案。
2016年7月,五常市農業局、拉林鎮政府委託司法鑒定所對民豐村蔬菜大棚基地項目投入資金情况進行了司法會計鑒定。鑒定結論為,截止到2016年7月31日,五常市政府、農業局在該項目上還欠綠地合作社建設資金本金及利息共計2860餘萬元。
鑒定完成後,五常市和拉林鎮政府將其中的1280萬元的債務承接下來。
2016年11月,張興國找到時任五常市主要領導,雙方商量委先由五常市政府解决580萬元以解燃眉之急,餘下的1000萬元通過訴訟管道解决。
11月8日,根據市領導的指派,農業局、拉林鎮領導出面解决債務問題。令張興國沒想到的是,他看到了一份已經擬好的協議書,主要內容是,收到580萬元後,合作社無權就蔬菜大棚有關事宜再向政府部門主張任何權利,也就是放弃這1000萬元的債權。
想到臨近年底債主天天登門,張興國最終不得不先簽了協定,拿到580萬先還掉要得急的債務。
工程爛尾多年至今無解
近日,記者在五常市拉林鎮民豐村看到,林平公路兩側矗立著成片的蔬菜大棚龍骨和簡易房廢墟,龍骨已經鏽跡斑斑,下麵種植著玉米等作物。
知情人介紹,這個項目不僅當年6000多萬元打了水漂,現在還在一直賠錢無法止損,因為當年建棚的土地是政府花高價從農民手裡租來的,簽了16年契约,即使項目爛尾,五常市政府現時還是要每年向農民支付高額租金。
當年在拉林鎮建大棚時,紅旗鄉也同步建設了近千棟大棚,後來由於坍塌、內澇等原因,如今大部分大棚也處於閒置荒廢狀態。這些占地幾千畝的大棚工程大部分建在基本農田上,配套建設的辦公樓、水泥道路等嚴重破壞了耕地的生態環境。
五常蔬菜大棚工程爛尾多年,留下的“後遺症”至今難愈。可是,當初負責以及參與此事的政府領導,如今均有變遷,時任五常市的主要領導對記者表示:“我已經調任了,並且在開會。”就掛斷電話,時任拉林鎮書記的王偉如今就任五常市林業局局長,他則告訴記者:“這些事都是政府定的,當初政府定的讓合作社接也是鎮長去的,後來我去了兩次,出現這樣的結果,還需要跟政府繼續溝通,如果需要我們配合,我們也會。”而時任拉林鎮鎮長的吳世明如今調任另外一個鄉任書記,在記者表明身份後,吳世明立刻掛斷電話。
現任五常市分管農業的副市長申潔對記者表示,自己剛調任不久,對此事不甚清楚,需要調查瞭解。
張金良為了替兒子還債,已經賣掉了房子,他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來源:二三裏資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