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辭去縣委書記職務去做公益事業,怎麼看怎麼說都感覺不可思議。
有人說他出格,有人說他不拘一格,不可否認,他在官場上樹立了自己的風格。
陳行甲,男,漢族,1971年1月生,湖北興山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曾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委書記。
對人民負責、敢說真話的行事風格,讓他成為深受公眾喜愛的“網紅縣委書記”。如今,他辭去公職,從事公益社會政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他成立深圳市恒暉兒童公益基金會,並擔任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自此開始了他的下半場公益人生。
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後,恩施州紀委接到情況反映,有人列舉了陳行甲的“七宗罪”。
比如第二個問題,“自我竭力炒作,撈取政治資本,思想意識差”。
陳行甲是這麼回複恩施州紀委的:炒作屬實。從2015年5月以來,我上過兩次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上過兩次《人民日報》,被很多自媒體報導過。撈取政治資本是否屬實,我無法自證,我將用將來的行動證明其不屬實。思想意識差,我無法自證,如需要我可承認。
比如第三個問題:心胸狹隘,借反腐泄私憤,做人品質差。
陳行甲回復:心胸狹隘屬實,我無法容忍劉冰(原縣長)、薛昌鬥(原縣委副書記)之流在如此窮苦的一個縣動輒幾十萬的收受錢財。正是由於我對縣內一些科局長和那些工程老闆的窮追猛打最終連累他們被查。泄私憤不屬實,我只有公憤,沒有私憤。
比如第六個問題,“提拔幹部憑‘精神賄賂’,微信互動點贊的人隨意提拔。”他回復:“精神賄賂”屬實,我習慣用微信辦公和交流,朋友圈有近4000好友,巴東普通百姓隨意申請加我,我都會加,我發到朋友圈的東西,每一條點贊和留言都很多,最多的突破了400個,“受賄”屬實。隨意提拔不屬實,我的微信朋友圈痕迹都在,可接受組織審查。
當時,陳行甲已經在悄悄申請辭職,但恩施州和巴東縣的官場並不知情。
陳行甲說,這是州委書記安排州紀委弄的,“他知道我有道德潔癖,利用函詢對我誅心,這麼做就是故意羞辱我。”
據說當時的情形是:有一段時間陳行甲想找州委書記彙報工作,但州委書記一直不見他,後來終於見到了。兩人面對面坐著,州委書記對他說:陳行甲,你只是個縣委書記,老子是州委書記,你約老子十次,老子見你一次就是給你臉。
陳行甲他有記日記的習慣,所以當縣委書記那些年記錄了很多親歷的事情。由此我推斷,他最近出版的新書主要就來源於當時的日記。書裡,關於他的“七宗罪”有些提及,而且寫得很詳細,比如他當年是如何“自我炒作”等。
陳行甲給這本書命名為《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在這本書中他揭秘了大量不為人為的官場黑幕,堪稱當代的“官場現形記”,讀過此書的沒有不震撼的,書中的故事全部都是陳行甲親身經歷,堪比小說和電影還精彩。
陳行甲保持一心為民的初心,他將自己的心裡話寫在了這本《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當中,在這本書中寫了陳行甲在人生道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陳行甲說,寫書不是為了讓別人記得你,而是你要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過整理自己最自我的東西,最不被异化的東西,找到我之為我的理由。
而我卻覺得他的這本書,是為了告訴世人怎樣做一個清白的人,怎樣做一個浩然正氣的人,怎樣做一個有用的人。
我們可以從這本《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當中看到陳行甲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寫了進去,從他的童年開始、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指引他前行的母親、為官數年的感慨、踏入公益的思考,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本耐讀的書。
有人抨擊陳行甲過度文宣自己,以公益之名消費榮譽,而陳行甲卻不以為然,他要做的是讓更多人明白:人在任何時候都要走正道,哪怕是遭遇不公,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旦放弃原則和底線,將徹底地滑向深淵而無法自拔!
陳行甲曾經說,縣委書記就是幹部群眾們精神的燈塔,行動的座標,道德的尺度,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做一個有信仰的人,一個乾淨的人,一個有愛的人,一個心存敬畏的人。
看陳行甲的新書《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總能感受到他身上那一股正能量,總是激情滿滿,熱情滿滿,只有讀透這本書才能更深入的瞭解陳行甲出這本書的真正用意,此書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陳行甲在發行這本書的時候就承諾該書所有售賣金額全部用於公益事業,用來幫助貧困地區的重病兒童,讓我們一起向陳行甲致敬,讓我們一起為公益事業貢獻一份愛心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