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畧三周年江蘇亮出“成績單”

江苏 48℃ 0
摘要:2018年11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畧。這塊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强的區域,從此承載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三年來,江蘇與滬浙皖等兄弟省市緊密協同,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執行者,讓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對全國的示範引領效應不斷增強。12月1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總結三年來的江蘇擔當與江蘇貢獻。

2018年11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畧。這塊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强的區域,從此承載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三年來,江蘇與滬浙皖等兄弟省市緊密協同,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執行者,讓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對全國的示範引領效應不斷增強。12月1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總結三年來的江蘇擔當與江蘇貢獻。

碩果累累,三年推動四個“新”

“三年來,我省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圍繞‘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畧定位,立足總書記提出的‘三大使命、七項任務’新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在江蘇落地落實。”省發展改革委(省長三角辦)主任李侃楨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加速期,邁入快車道。

具體來看,三年間,江蘇“成績單”體現出四個“新”:推動形成國家戰畧實施新體系,重大事項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取得新成效,示範區建設取得新突破。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我省推動形成“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年度要點+三重清單”的國家戰畧實施新體系。及時研究製定《〈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江蘇重點工作任務、重大平臺項目和重要改革舉措清單;細化製定年度工作要點和重點專案推進計畫……全方位立體式的戰畧實施體系,為我省參與一體化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基於此,三年間,我省“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專案”均成果斐然。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發展、蘇錫常都市圈發展規劃等一批重大政策被列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方案、太湖清淤固淤試點方案、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建設總體方案出爐,一批重大專案開展“掛圖作戰”。資料顯示,2020年和2021年我省共14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4.7億元。

“三省一市各揚所長、優勢互補,成功聯手培育長三角12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占全國近一半。”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常如平介紹,近年來滬蘇浙皖建立長三角產業鏈協同工作機制,有效促進長三角產業鏈迴圈暢通,共同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和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並為全國服務的產業鏈供應鏈。

以打造製造業集羣為代表,我省聚力推動一系列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並攜手上海、浙江合力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了73項“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制度創新成果,成為一體化的“樣板間”。

聚力創新,重要領域謀求重點突破

從技術創新同推進,到交通設施更便利,再到污染治理齊攜手……“有界”變“無界”,江蘇聚力推動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三年來,創新鏈上的長三角深入推進——

江蘇與滬浙皖共同組建了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聯合成立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產業鏈聯盟,一起實施了22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和9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長三角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正愈發密切。今年3月27日,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燃燒室試驗平臺在連雲港市首次點火,這一由江蘇牽頭、上海參與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填補了我國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的空白。

“江蘇同長三角地區優勢科研力量強強聯合,建設了一批高水准創新平臺,部署了一批聯合攻關項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高水准科技供給。”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說。

三年來,軌道上的長三角提速發力——

去年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滬蘇通鐵路正式通車運營,南通到上海的鐵路不再需要繞道南京,兩地間最短行程壓縮到1小時左右。

“南通好通”,從一個側面反映,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呼嘯而來。“三年來,省際交通設施互聯互通邁上‘新臺階’。”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惠先寶介紹,現時我省與滬浙皖省際高鐵介面達9個,占長三角區域內高鐵介面總數量的75%,省際高速公路介面達到22個,占長三角總介面數的76%。

三年來,藍天下的長三角攜手共建——

太湖,是長三角共同的“母親湖”。“堅持鐵腕治污、科學治太,堅持標本兼治、攻堅克難,太湖水質明顯改善,連續14年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兩個確保’目標。”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秦亞東說。

太湖蝶變,來之不易。秦亞東介紹,2007年以來,流域累計關閉化工企業5000多家、關停重污染及排放不達標企業1000餘家;新建污水首長網1.3萬公里,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76座,處理能力達831.6萬立方米/日,是2007年的3.2倍。我省將排污口排查整治作為太湖治理的“牛鼻子”工程,對流域163條骨幹河道和106個湖泊排污口全面排查,共排查各類排污口2.16萬個,基本完成監測、溯源工作。

示範先行,打造一體化“加速引擎”

南京是省會城市、東部地區重要中心都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蘇州地處長三角腹地,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北向拓展帶。這兩座都市,是江蘇高品質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兩個重要節點都市。三年來,南京與蘇州率先探索,打造推動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加速引擎”。

“南京打造好三條軸帶,建設好南京都市圈。”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邢正軍介紹,三條軸帶包括滬寧產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寧合融合發展帶。以寧合融合發展帶為例,南京和合肥兩個都市圈聯系日益緊密,處於兩個都市圈重合地帶的蕪湖、馬鞍山、滁州三個都市,與南京攜手推動跨界區域一體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南京江北新區向滁州來安縣轉移了132家軌道交通企業,形成軌道產業集群。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國家層面批復的首個跨省域都市圈發展規劃。如今,借力國家政策東風,都市圈高品質發展全力推進:都市圈第一條跨市域軌道寧句城際即將通車;南京與馬鞍山市、滁州市共建寧博創智穀、南浦合作產業園;南京市屬三甲醫院在都市圈內組建醫療集團、醫聯體、專科聯盟……南京都市圈已成為3500萬人的高品質宜居生活圈,努力打造全國同城化發展模範區。

“國家《總體方案》及省《實施方案》印發後,蘇州抓緊編制《蘇州市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建設實施方案》。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提出了協同打造中央商務協作區、國際貿易協同發展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拓展區的目標定位。”蘇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唐曉東說。

推動蘇州北站、蘇州南站、蘇州東站等與上海虹橋站共同打造國家級高鐵樞紐,建設虹橋—相城蘇滬合作商務會展區,建設富有蘇州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近年來,蘇州主動對接虹橋“大交通”,主動服務虹橋“大會展”,主動融入虹橋“大商務”。同時,除了重點體現昆山市、太倉市、相城區、蘇州工業園區四地的發展優勢之外,還將蘇州其他板塊作為協同發展地區,舉全市力量協同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