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用好關鍵一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海南 100℃ 0
摘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曆史性突破,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用足用好關鍵一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海南日報記者張永生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曆史性突破,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推進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要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基本經驗,並在這個基礎上,客觀分析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特定背景,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結構的演變趨勢,從而自覺地、持續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形成現代化新征程的制度支撐。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靠什麼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麼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麼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贏得比較優勢?主要靠的就是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主要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一再說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决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十九届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决議》強調:“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應當如何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並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記者:《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决議》指出,改革開放是决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請您談談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一重要論斷?

遲福林: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儘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第一,改革開放極大地激發了市場與經濟活力。1978-2020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9%,遠超同一時期其他主要經濟大國的增長率。按照現時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GDP達到14.7萬億美元左右,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7%左右。

第二,把握國情,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探索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路,建立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改革開放創造了世界發展史的奇迹。1978-2020年,我國GDP增長275倍,人均GDP增長18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126倍。

第三,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世界。1961-1978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僅為1.1%;1979-2012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5.9%,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比特;2013-2018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更是達到28.1%,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無論從綜合國力看,還是從國際影響力看,都達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的歷史新高度。

記者:當前,我國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您如何看待現代化建設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遲福林:未來10-15年,是我國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應該說,14億人走向現代化的新征程,在世界歷史上沒有先例,是一個偉大創造。推進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要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基本經驗,並在這個基礎上,客觀分析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特定背景,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結構的演變趨勢,從而自覺地、持續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形成現代化新征程的制度支撐。

例如,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的經濟形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要適應經濟形態演變趨勢,加快推進重要領域的轉型與改革。一是適應消費型經濟形態的發展趨勢,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向消費主導的轉變;二是適應服務型經濟形態的發展趨勢,推動從傳統工業主導向現代服務業主導的轉變;三是適應創新型經濟形態的趨勢,推動從主要依靠要素資源投入向創新發展的轉變;四是適應開放型經濟形態的趨勢,推動擴大對外開放向高水准、制度型開放格局的轉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制度變革與創新,將為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記者:海南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如今又肩負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歷史使命。海南如何從百年黨史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中汲取精神力量?

遲福林:第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海南的關鍵一招。30多年前,黨中央作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就是希望海南在擴大開放上先行先試,闖出一條新路。從30多年實踐看,2020年海南省經濟總量是1987年的25.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987年的37.6倍、32.4倍。30多年來,海南從一個封閉、半封閉的國防前哨發展成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前沿,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

第二,要以改革開放精神為鮮明標識,奮力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黨中央隆重舉行慶祝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發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靠什麼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麼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麼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贏得比較優勢?我理解,主要靠的就是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主要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沒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實事求是;沒有實事求是,一切就從本本出發,我們就會失去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一再說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著眼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出了3個重要時間點:2025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分階段、分步驟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這需要久久為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推進;需要主動有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實、做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