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人員重點檢查醫療機構是否按要求儲存藥品,是否存在銷售過期藥品等問題。本報記者譚梅攝
對量販店食品百貨進行日常監督檢查。
西寧市市場監管局開展公眾聚集場所電梯安全檢查。
民以食為天。食品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人類生存發展最根本的物質基礎和保障。
近年來,食品生產經營者違法生產、加工食品的現象頻發,使得食品資訊回饋及信用評價系統的建設成為呼聲最高、影響最廣的食品行業體系建設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依賴傳統的監管管道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作用,推動智慧監管、信用監管深入實施,已是大勢所趨。抓住“信用”這個覈心,青海正推動食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由傳統模式向差异監管轉變、由治標向治本轉變,實現精准監管、高效監管、協同監管。
將信用風險分類與食品風險分級相融合
平時找餐廳吃飯,多數人只關心餐廳衛不衛生、口味好不好,卻很少有人考慮這家店的信用風險。商家誠信與食品安全,看似“不相干”,本質上卻是“一碼事”。這不,我省在市場監管創新中,用了“巧”勁——依託食品生產全過程動態監管平臺,把信用風險分類與食品風險分級相融合。
“今年開始,我省市場監管部門構建以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為覈心的智慧型監管新機制……”在今年10月12日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的“重點領域信用監管西寧論壇”上,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如此介紹。今年,我省市場監管部門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建成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將全省12.7萬戶在營業企業的信用風險分類全覆蓋,並對生產企業進行量化評分,再從監管頻率、“雙隨機、一公開”、行政處罰幅度、告知承諾制等方面採取差异化監管措施,提高監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如今,這項信用監管的管道方法不斷滲透、運用到食品生產、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監管之中,將其信用風險評分、食品生產企業信用風險評分設定不同權重,出現“信用風險分類與食品風險分級相融合”的新管道,不僅强化食品安全信用資訊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的運用,而且建立起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日常監管風險分類專業模型,探索出“通用型”+“專業性”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模式,使得此項走在全國前列的分類監管工作,在市場監管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依託青海省市場監管局綜合業務監管系統協同監管平臺和西寧市市場主體信息庫及聯動監管平臺,西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科學劃定風險分類等級,對西寧市所有食品、特殊食品生產企業及藥品、特種設備、產品品質等重點監管領域實施行業專用的日常監管風險分級分類監管,通過進行大資料分析展示、自動判別、綜合風險分析和風險監測,將59587戶存量企業信用風險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其中,高風險企業4451戶,占比7.47%,中風險企業15008戶,占比25.19%,低風險企業40128戶,占比67.34%。
可以這麼理解,我省市場監管部門將食品生產企業按照“風險責任落實情況”、“信用記錄”等方面劃分為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三類,對“高風險企業”加大監督檢查頻次,以此類推。這麼做至少“一箭三雕”。首先,更高效,靶向發力、直擊失信者痛點,能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商家、領域精准監管;其次,更科學,監管平臺的資料庫裏彙聚了全省行政部門所有數據,每年動態調整一次,能讓失信商家無處遁形;再次,更優服務,通過信用這一“助推劑”來優化營商環境,讓守信企業“少跑路”,優質市場主體當然發展的更優。
同時,我省在全國首推食品生產企業信用承諾,對於履行信用承諾滿兩年的企業,可以享受行政審批中的“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捷服務、“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中降低抽查頻次等信用激勵措施,引導企業履行承諾、誠信經營。有效提高監管靶向性及監管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讓監管既“無處不在”又“無事不擾”
為提高監管效率,2021年9月6日,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一起舉辦了2021年度“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監管結合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聯合檢查,按照企業高、中、低風險一定比例隨機抽取了部分涉農企業和文化旅遊企業進行現場驗證,自此該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要充分運用市場監管部門的企業風險分類結果,使有效的資源運用在刀刃上,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最大效能的發揮。
同樣,提升監管效能這一點在西寧市市場監管局2021年市場主體抽查中也有所顯示:西寧市“雙隨機、一公開”採取與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有機結合的管道,對高、中、低信用風險企業進行差异化監管,按照全面覆蓋、分級負責、動態管理的原則,結合監管工作實際,西寧市23萬餘戶市場主體已經全部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檢查對象名錄庫,並按照分領域、分級分類建立了檢查對象名錄子庫,涵蓋全部市場主體和監管對象。
今年以來,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等部門,積極開展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隨機抽查工作,按照不低於3%的比例對計量器具使用組織、人力資源、物業管理、無線電臺站、動物診療、種子農藥等領域開展聯合檢查,累計發起抽查114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624戶,檢查中發現問題被採取列入經營异常名錄、責令改正及指導註銷等監管措施的企業中,高風險企業占比最高,中風險企業次之、低風險企業最少,檢查結果全部通過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青海)歸集公示。
“信用風險分類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實施差异化監管,進一步高了雙隨機抽查的針對性和精准性,提升了監管效能,方便全省各部門對不同風險企業實行靶向抽查,讓失信商家無處遁形。這種創新監管的模式,實現從傳統模式向高效能差异監管的華麗一‘轉’,讓監管既‘無處不在’又‘無事不擾’。”省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近幾年市場主體規模愈加龐大、市場業態愈加複雜、監管任務愈加繁重,傳統的“人盯人”式監管手段難以持續,省市場監管局探索出一條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充分結合起來,實現監管成效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主體干擾最小化的變革之路。所有抽查工作都是在全省統一的“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系統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系統結合中進行,市場監管部門對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系統監測、預警的有風險企業開展專項抽查,及時化解風險。
失信就意味著聯合懲戒。我省對嚴重違法失信和經營异常名錄的企業加大管理,强化行政處罰資訊公開共亯,對失信企業採取不予推薦申報榮譽稱號、不予推薦認定高知名度商標的措施,並在政府採購、銀行貸款、工程招投標、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給予懲戒。
今年截至目前,西寧市共公示行政處罰資訊513條,依法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201戶;列入經營异常名錄的企業、异常狀態的個體工商戶共76330戶;依法移出經營异常名錄的企業、异常狀態的個體工商戶共8586戶。公示率達100%,有效地促進了市場主體自律意識和誠信責任意識。
此外,記者瞭解到,信用風險分類監管還與重點監管相結合。結合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風險監測預警處置任務精准推送至各區,方便屬地監管人員及時有效對高風險、較高風險企業加强重點監管。
“我省在不斷探索將資訊公示、信用承諾、信用修復、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失信聯合懲戒等信用監管措施嵌入重點領域監管全過程、各環節。”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馬驥表示,在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推進信用監管與重點領域監管深度融合的同時,也將信用監管、重點領域監管和信息化管理等不同業務間相互配合、協同聯動進一步強化,真正打出“監管組合拳”;充分發揮市場、社會和科技的力量,提升重點領域信用監管智慧化水准、共建共治水准;同時,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和成果,在日常的監管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斷完善,推動青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邁上新臺階。
《青海日報》(2021年12月02日第8版:經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