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一批罪大惡極的死刑犯被五花大綁地押赴刑場執行槍決。犯人中有一名面相斯文的中年人特別顯眼,他就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兒子張仁蠡。
“聰明反被聰明誤,我恨呢!”3年前的一個决定,讓他落得這個下場,那麼他到底在後悔什麼呢?這還要從他的身世說起。
張之洞被譽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在執政期間,他大興教育、開工廠修路,可謂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
為了使兒孫們繼承自己的遺志,做一個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他特意創作了一首五言詩明志:“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
20字既是銘心志,也是子孫輩分。比如,兒子名字中都帶一個“仁”字,而孫子輩要帶一個“厚”字。
5子張仁樂從小就頑劣不堪,被送到日本留學。為了讓他走上正道,張之洞寫了一封《誡子書》:
“汝隨餘久,勿自認貴介,慎之。尤戒狹邪賭等行為,汝固不足惜,則餘之面目將何所在?至囑,至囑!”
張之洞老了,把官位、錢財看得很輕,對名聲和臉面看得比什麼都重。他操勞一生,得了個名臣和賢相的稱謂,可不想敗在兒子手裡。
可恰恰就是這個不孝子,自己壞事做盡不說,還帶著他的小弟弟張仁蠡一起當了臭名昭著的漢奸。
1900年,張仁蠡出生。張之洞給他取名“蠡”,就是期望他能像戰國名相範蠡一樣成為國之棟樑。
張仁蠡天資聰穎,可惜9歲時,父親就病逝了,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漢奸哥哥張仁樂。
1922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張仁樂(字燕卿)靠著父親的餘蔭在東北參政。一開始他擔任的都是縣長、處長的小官。
“9·18”事變後,張仁樂投靠了日本人。他的地位一飛沖天,相繼擔任偽滿洲國的實業大臣和外交大臣。
哥哥飛黃騰達了,張仁蠡也跟著水漲船高。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升任日本人控制的冀東自治政府民政廳廳長。
武漢淪陷後,日本人原本打算讓張仁樂出任武漢特別市市長。可做過外交大臣的張仁樂根本看不上一個小小的市長官位,他早已把目光盯在偽政府總理的寶座上。
於是,他推薦了小弟張仁蠡代替。
1939年4月,張仁蠡來到武漢,在日軍少將森岡的扶植下,成為“武漢特別市政府”市長。
當時,省府辦公地在武昌,而武昌又屬於武漢特別市政府管轄。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省政府頒佈的政令,很難實施下去。有的時候,還不得不聽從市政府的命令。
作為省長的何佩瑢心有不甘,便聯合親家市府議長石星川跟張仁蠡唱“對臺戲”!
張仁蠡靠著自己後臺硬、舔得狠,最終取得了日本人的支持。為了不破壞“大好形勢”,沒有了利用價值的何佩瑢隨後被日軍毒死。
1940年3月,汪精衛組建南京偽政權後,張仁蠡立即向其宣誓效忠。因為大多數有名望的政界人物對當漢奸嗤之以鼻,所以對主動投靠的“青年才俊”,汪精衛立即委任張仁蠡為偽“國民黨中央委員”。
就在張仁蠡準備大展身手之際,因為派系內部的傾軋,他被趕出了南京,成為天津特別市市長。
1945年,眼看日本人大勢已去,張仁蠡趕緊“下船”。隨後他回到北平老宅“隱居”,想用這種形式,逃避即將面臨的審判。
日本投降後,張氏兄弟先後被抓捕入獄。按照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原本應該被判處死刑。可他們用重金買通了戴笠,囙此“將功折罪”改判了無期徒刑。
1948年,在金錢攻勢下,張氏兄弟獲得了保外就醫,逃脫了監獄生活。
出獄後,張仁樂擔心以後再被清算,便舉家逃往了日本。而張仁蠡故土難離,更捨不得拋弃祖產,便用前幾年為日本人賣命時,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過起了逍遙的隱居日子。
不久,新中國成立了。隨即一場“鎮反運動”席捲了全國,張仁蠡不出意外地成為鎮壓的對象。
“我在武漢當市長時,給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在監獄裏,面對審訊,張仁蠡辯解自己是“好官”,並列舉了自己的“政績”:
1、主持修繕了“張公堤”其中一段3700多米長的破損石砌防洪堤,並拓寬了兩條馬路。
2、頂住了汪偽南京政府加稅的命令,他認為正是自己的“硬頂”,減輕了武漢百姓的負擔。
3、在他執政期間曾大力“禁大烟”,獲得了武漢百姓的稱讚。
針對張仁蠡所說的這些“政績”,審訊人員諑一進行了反駁:修防護堤和馬路時,張仁蠡盤剝民工口糧和工錢,聚斂了大量財產。硬頂上級命令,不過是內部派系鬥爭的體現。至於“戒烟”一說,更是個大笑話。因為張仁蠡就是一個“大烟鬼”!
更可耻的是,張仁蠡為了配合日軍製造“無人區”,曾下令燒毀了4萬餘間民房,使得12萬武漢百姓無家可歸。
鎮壓抗日羣衆、實施奴化教育……總之,張仁蠡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
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臨死之際,張仁蠡還不思悔改,反而對自己沒能跟隨哥哥逃到國外耿耿於懷。
值得一提的是,張仁蠡的子女沒有受父親的影響,後來成為國家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心理學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