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多
排宿便,治百病。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世界各地的人都曾熱衷於“排宿便”。/Youtube視頻截圖
“排宿便,清腸毒”這樣的鬼話,你信過嗎?
就在不久前,有新聞爆料,廣東的一位女士喝了兩年的腸清茶,導致腸子變黑。該女士的初衷非常簡單,只是想要治療便秘,但沒想到,號稱“治病”的腸清茶,差點讓她送命。
過去十幾年裏,“排宿便减肥”“宿便排毒”這些概念,在中華大地上“妖風肆虐”。市面上的腸清茶、减肥茶、酵素,打著“清空宿便”的旂號,行著“清空錢包”之實。
“宿便”這個概念為什麼是騙人的呢?宿便,顧名思義,就是“過夜的便便”“長久累積的粑粑”。
可實際情況是,人體的所有便便都是宿便。
人體的所有便便都是宿便。
丁香醫生給出過一個言簡意賅的科普:“食物被我們吃進去之後,要花6~10個小時經過胃、小腸的消化吸收;剩餘的部分進入結腸,剩下的水和一些電解質在這裡吸收,此時已經花掉了大概20個小時;最後,才能到達直腸,變成成型的便便。”
那麼結腸裏有沒有沒能順利“出走”的便便呢?肯定是有的,但對人體並無大礙。相反,如果排泄太頻繁,人體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問題,長此以往,還會損害腸神經。
不過,“宿便學說”可不是什麼新鮮的當代騙局。其實,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世界各地的人都曾熱衷於“排宿便”。
這就要說到一項極為古老的腸道SPA——灌腸。
拉丁語的“灌腸”一詞,意為“注入”。注的是什麼呢?水、牛奶、香料、草藥、蜂蜜、啤酒、葡萄酒、蔬菜汁、咖啡……看上去都很美味是不是?其實,這些東西都沒嘴巴什麼事。
灌腸,將人類的各種疾病一網打盡。/中世紀插畫
然而,古代人灌腸、排宿便,既不是為了减肥,也不是為了治便秘。
而是對各類疾病一網打盡——頭痛、肺結核、水腫、精神萎靡、感冒發燒,沒有什麼是灌腸解决不了的,如果灌一次不行,那就多來幾次。
最古老的灌腸療法,來自古埃及。根據紙草文獻記載,大約西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流行清理腸道了。醫生會把草藥直接推入病人的肛門,然後讓病人“大泄一場”,排出體內的毒素。
對此,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寫道:“古埃及人將這種毒素命名為‘腐’,它是各種疾病的元兇。”
大約西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流行清理腸道了。
據說,古埃及人的灌腸靈感來自於他們的“神鳥”朱鷺。朱鷺會用長長的嘴巴將河水送進自己的肛門,然後進行排便。
古埃及人將肛門看作是“疾病”的大門。囙此,法老設定了專門的腸道醫生,並尊稱他們為“肛門守護者”。
西元前3世紀,歐洲醫學之父、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再次強調了“排便”的重要性,他認為——所有的疾病都來自於腸道。
與此同時,希波克拉底提出了“體液學說”,認為人體是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黃膽汁(yellow bile)和黑膽汁(black bile)四種體液所組成的系統。如果生病,就說明人體的“體液”失衡了。
而腸道清潔,就可以將多餘的黑膽汁從肛門排出。
希波克拉底認為,所有的疾病都來自於腸道。/Science Photo Library
希波克拉底著名的“發燒療法”,就是將熱牛奶灌入肛門,然後再讓人排出便便與體液。
我們知道,中醫有個名言叫“病從口入”;那麼,中世紀歐洲人的智慧就是“治病從肛入”。
15世紀以後,灌腸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日常“養生法”。
傳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一生中做過2000次左右的灌腸。為了保持健康,路易十四一天可以做2到3次的灌腸。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一生中做過2000次左右的灌腸。/Wikipedia
法國作家莫里哀的諷刺喜劇《無病呻吟》,諷刺了當時法國社會流行的“灌腸現象”。
男主人公阿爾岡是個疑心病患者,儘管自己很健康,但卻被“疾病恐懼”牢牢支配。如此一來,醫生把阿爾岡拿捏得很死,成天要求他去灌腸。
醫生的口頭禪就是:“灌個腸,接著放個血,然後給他催瀉;再放個血,接著再催瀉,灌個腸。”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灌腸的器具。
早期的灌腸工具叫做“灌腸球囊”,據說是用動物膀胱製作而成,外形頗像今天的注射針管。一頭是噴嘴,一頭是芯杆。
灌腸器具。/Wikiepedia
還有一種大體積的灌腸器,配有箱式泵,活脫脫像個自行車打氣筒。這些灌腸器通常是金屬製成的。
那麼,為什麼全世界的人們千百年來都熱衷於排便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佛洛德的理論“肛欲期”中找到答案。佛洛德認為,1~2歲的幼兒,主要從排便中獲得快感,直到他們的精神結構向下一個時期發展——生殖器期。
這麼說來,“排宿便”之所以能常青不老,也許“排毒”只是其次。人類在排便的過程中,十分享受,並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放鬆——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參考資料:
莉蒂亞•康/內特•彼得森|荒誕醫學史
魚羊秘史|歷史上那些奇葩的灌腸療法,連三毛都看得哈哈大笑
天文地理|“灌腸”的歷史裏,充滿未知的探索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