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家鄉味道正在消失?江蘇省農科院:已普查到3900種

江苏 111℃ 0
摘要:現代快報訊溧陽白芹、宜興烏飯樹、東台牛角扁……2016年開始,作為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種質資源保護團隊的首席,顏偉開始了對江蘇種質資源的“摸底”普查。顏偉說,當下,公眾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美味,可是,一些鄉土老品種卻在不經意間流失了。他們在和時間賽跑,為種質建“銀行”。現時,朱曉煒和團隊已經收集各種老種子3000多種,其中僅蕃茄就有1500餘種。

現代快報訊(記者胡玉梅儲希豪王瑞文/攝)溧陽白芹、宜興烏飯樹、東台牛角扁……2016年開始,作為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種質資源保護團隊的首席,顏偉開始了對江蘇種質資源的“摸底”普查。顏偉說,當下,公眾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美味,可是,一些鄉土老品種卻在不經意間流失了。他們在和時間賽跑,為種質建“銀行”。

△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外景

你沒見過的“古早”品種,很治癒

在溧陽市竹簀鎮的一家農場,成群的小花猪、大白鹅悠然其中。最令人羡慕的是農場裏的大棚,裡面種植著各類“古早”果蔬品種,色彩迥異的辣椒、嬌小玲瓏的蕃茄、形態各異的茄子,讓人感到治癒力滿滿。

整個農場是朱曉煒和團隊苦心經營的,大棚裏的果蔬都是精心篩選出來的“古早”品種。所謂的“古早”品種是指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種植歷史,但已經退出市場的品種。

今年9月,朱曉煒在個人微博帳號@種子獵人SeedHunter展示了自己種出來的,20世紀初期頂級西瓜品種——石山西瓜,不僅迎來了3000多萬網友的圍觀和熱烈討論,也吸引了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保護團隊的專家們。“這裡有很多地方種質資源,特別是茄果類的,無論是果形、顏色,還是抗性,多樣性非常豐富。”在這裡,一些“古早”品種,專家們也是第一次見到。

朱曉煒是一名道地的南京人,80後的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民間的老品種種子保護團隊。“之所以從事這個職業,是因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現在吃的很多果蔬,都沒有了兒時的味道。”他告訴記者,現代農業更傾向於品相好的,或是耐運輸耐儲存的品種,很多老品種逐漸被市場淘汰。自此,他决定行動起來,開始收集老種子,並為自己取名“種子拯救者”。

△種植大棚內景

現時,朱曉煒和團隊已經收集各種老種子3000多種,其中僅蕃茄就有1500餘種。果蔬品種應該是多樣性的,他表示,目前我國種子資源庫在基礎數據方面仍存在大量空白,他和團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够填補這些老品種的空缺,將來能够對中國的農業有幫助。”

你熟悉的家鄉風味,也許在消失

對於許多人來說,鄉土老品種就是家鄉的味道。

在溧陽,有一種當地獨有的蔬菜,叫做“溧陽白芹”。與我們常吃的芹菜不同,溧陽白芹莖鞘細嫩,通體潔白,口感爽脆,在溧陽已經有80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

△溧陽白芹種植田

“這樣的品種之所以能够流傳下來,既與當地的氣候、生態條件有關,也與當地百姓的口味喜好有關,這是一個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相互作用的長期過程。”顏偉告訴記者,除了溧陽白芹,研究人員還在東台找到一個蠶豆品種“牛脚扁”,形似牛脚,在當地是很常見的食物,然而這種蠶豆一旦離開原本生長的地方,口味便會發生變化。

由於有人工選擇的因素,囙此在很多地方,鄉土老品種也反映了當地傳統習俗和文化的傳承。每逢清明前後,宜興、溧陽等地有製作烏飯的習俗,人們會上山采烏飯樹的葉子,用來浸泡糯米進行染色。然而,長期以來沒有人注重烏飯樹的保護,導致這種種質資源越來越少。“如果品種都沒有了,想要找到家鄉的味道就難了,所以保護鄉土老品種很有意義。”顏偉表示,家鄉的味道,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傳承,更是農耕文明的傳承,開展種質資源保護,也正是保護農耕文明的一種管道。

△烏飯樹

為種質建“銀行”,這裡收藏了5.59萬份樣本

為了摸清30多年來地方種質資源變化情况,更好地保護鄉土老品種,江蘇省在2016年就啟動了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項目,組建調查隊對全省60個農業縣進行了普查,並選取17個生態代表縣進行系統調查。

這5年時間裏,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們跑遍了全省各地,總行程超過5萬公里,徵集和收集到在本地種植了30年以上的農家種質資源3900多份,並進行了初步的分類鑒定、性狀評估以及繁殖,最終將優質的樣本將提交到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據瞭解,其實在江蘇省農科院裏早已建立起一座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專門用於保存以種子作為基因載體的農作物種質資源。這裡有824平方米的-4℃低溫冷藏庫,可以讓種質資源樣本在沉睡中保持至少15年的生命活力。

△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

截至今年10月,庫內已經保存有5.59萬份樣本,涉及54類農作物。其中,最令人引以為豪的是上世紀30年代收集的一批南方地區小麥種質資源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稻種質資源,可以說是種質資源庫裡的“看家寶”。此外,還有從英國引進的潘氏國際小麥,在我國早期小麥新品種培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它不可貌相,總有一種品性打動你

“種質資源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當下,隨著鄉村建設,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園不斷興起,傳統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正在被規模化、機械化的生產所替代,而且新的改良品種層出不窮,一些鄉土老品種就在不經意間流失了。

“農民的身份在發生變化,我們要趕在農民離開土地前,把這些地方種質資源搶先保護起來。”顏偉說,許多鄉土老品種雖然其貌不揚,但在它們身上能够找到一些獨特的優點,比如說有一種小麥品種叫“望水白”,能够抗赤黴病擴展蔓延,正是因為它的遺傳密碼中含有抗性基因fhb1。

基因是農作物的“晶片”,只有將這些鄉土老品種保護起來,才能不斷豐富地方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讓它一代一代延續下去,為今後的品種改良積累可供利用遺傳資源。

△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主要農作物已經普遍經歷了6次大規模品種更新,大田作物的傳統農家種在生產上基本銷聲匿跡,但是得益於前兩次大規模種質資源普查,大多被保存了下來,通過育種家的改良創新,讓熟悉的味道基因注入新品種,讓老味道伴隨現代農業發展世代相傳。

【友情提醒】

如今,有許多鄉土老品種僅僅存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已經很難找到生物樣本用於繁殖更新,現存的地方種質資源亟需搶救性保護。顏偉希望大家做個有心人,留意身邊的“老種子”,為我國種質資源保護添磚加瓦。如果發現傳統的農家品種或者是優异的種質資源,可以撥打電話(025-84391665)聯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種質資源保護團隊,科技人員將赴現場進行專業調查和搶救採集,願國家種質庫中有您提供的一粒“金種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