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1月,康王汪海洋率部衝殺,在嘉應州城外與湘軍主力決戰,因叛徒丁太陽出賣,汪海洋被槍支打死。2月,偕王譚體元率軍突圍,黃十四事先將情報透露給湘軍,太平軍遭到伏擊,全軍覆沒。譚體元在戰鬥中受了重傷,縱馬跳下山崖,被湘軍悍將,原太平軍將領黃少春俘虜,送往廣州淩遲處死。
嘉應州之戰,南方太平軍全軍覆沒,大小官吏被俘虜七百多人,已經沒了抵抗清軍的能力。嘉應州之戰慘敗,源自漳州之戰,汪海洋見死不救,李世賢十幾萬兵馬全軍覆沒,太平軍人心渙散,這是南方太平軍滅亡的起點。可以說,是汪海洋自食其果,坑了隊友,最終也坑了自己。
1864年7月,湘軍“吉字營”攻克天京,幼天王洪天貴福出逃,忠王李秀成被俘虜,但太平天國並未滅亡,依然有幾十萬太平軍活躍在大江南北。北方,主要是遵王賴文光、首王範汝增,但他們麾下兵力不多,只能聯合“撚軍”,與八旗馬隊廝殺。
南方太平軍,實力非常雄厚,是太平天國東山再起的希望所在。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等諸侯,他們並未參加天京保衛戰,所部實力沒有受損,麾下兵馬總計三十餘萬。相對於北方而言,南方太平軍實力強悍,讓清朝坐臥不安。
8月,幼天王洪天貴福從湖州突圍,打算前往江西投奔李世賢、汪海洋,然後一起去出發去湖北匯合陳得才,去關中建立根據地。但是,李世賢桀驁不馴,他對洪氏家族早就不滿,便直接離開建昌,南下福建、廣東。
30萬大軍南下,福建、廣東清軍防守力量比較薄弱,李世賢、汪海洋進展非常順利,連戰連捷。10月,李世賢攻克福建漳州府,並分兵佔據附近各縣城,打下了一塊新的根據地。此時,原“洋槍隊”悍將,美國人白齊文想來投靠,半路被李鴻章丟進水中溺死。
打下了漳州,清朝十分恐慌,便下令福建提督林文察帶兵圍剿。11月,林文察率2000綠營兵以及萬餘“團練”武裝殺向漳州,試圖奪回城池。林文察是清朝名將,靠剿滅起義軍發家,戰鬥力非常強悍。但是,林文察太過輕敵,他認為太平軍只是烏合之眾,結果倒了大黴。
林文察一路衝殺,太平軍事先在萬松關設下埋伏,從山兩側衝殺下來。清軍遭遇伏擊,陣腳大亂,林文察在戰鬥中被槍炮擊斃,陣亡沙場。太平軍乘勢追擊,“團練”武裝被殲滅數千人,福建清軍由此膽寒。
萬松關之戰表明,沒有湘軍協助作戰,綠營不堪一擊。為此,慈禧急忙調遣湘軍進入福建作戰,由閩浙總督左宗棠統一指揮。左宗棠、李世賢,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的對手,兩人多次交戰,互有勝負,但左宗棠更厲害一點。湘軍進入福建,直奔漳州而來,李世賢倍感壓力。
1864年12月,湘軍進入福建,劉典、黃少春、王德榜、高連昇、康國器等悍將悉數追隨,陣容十分豪華。但是,李世賢據守險要之地,不輕易與湘軍決戰,且專門攻擊湘軍薄弱之處,左宗棠雖說能打,但進展並不順利。
對付城內太平軍,左宗棠採取的戰術與老朋友胡林翼並沒差別,就是搞“堡壘”戰術,圍困城池,憑藉强大的後勤優勢耗死對手。如此,太平軍再次面臨困局,持續五個月的圍城戰鬥,李世賢倍感壓力。
患難見真情,李世賢讓汪海洋帶兵來解圍,截斷湘軍糧食運輸線,與城內太平軍夾擊左宗棠,一戰定乾坤。汪海洋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想受制於李世賢,而是想自己控制南方太平軍各路人馬,便無視李世賢的求援。李世賢兩次派來使者,汪海洋非但不理睬,還直接率兵去廣東,坐視李世賢敗亡。
1865年5月,太平軍糧草耗盡,李世賢放弃漳州,突圍而出。左宗棠半路設下了埋伏,太平軍饑餓、疲憊,壓根不是湘軍的對手。激戰中,李世賢墜馬,湘軍乘勢殺來,李世賢親手斬殺數人,然後在親兵掩護下,鳧水逃生,所部全軍覆沒。
逃離戰場後,李世賢進入深山老林,躲避清軍追擊。但是,李世賢依然不放弃戰鬥,他剃光頭髮,假扮成乞丐,晝伏夜出,前往廣東匯合汪海洋。誰知,汪海洋害怕李世賢追究漳州戰敗的責任,便在夜間行刺,處死李世賢,還說他已經叛變投降,自己也是無可奈何。
漳州之戰,康王汪海洋見死不救,坐視侍王李世賢敗亡,這是南方太平軍覆沒的起點。李世賢,忠王李秀成的弟弟,也是後期“五軍主將”之一,名義上可以號令三軍,協調南方各部太平軍行動。可惜,汪海洋不但沒救援漳州,還刺殺李世賢,導致太平軍人心渙散,許多將領紛紛投降清朝,這就是嘉應州之戰慘敗的原因。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