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末期,臺灣島成了國民黨軍敗兵的最後容身之地。眾所周知解放戰爭的整體行程是從北往南推進,到49年時,國民黨政府先後從南京遷到廣州、重慶,最終才敗退臺灣。這裡有一個疑問,西南國土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抗戰時就是大後方;海南島和臺灣情况相似,也是可供退守之地。既然如此,為什麼60萬殘餘國軍最終把落腳點設在臺灣,而不選其他兩處呢?
以上並非紙上談兵,國民黨政府在解放戰爭後期曾考察比對過這3個方案,最終選擇了臺灣。西南方案有兩點主要劣勢:第一是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兵力遠非抗戰時日軍規模能够相比,抗戰期間中國軍隊能够利用地域縱深和西南地形特點與對方形成僵持,很大程度上是日軍兵力不足導致,而解放戰爭時期卻不行。川滇雖遠,但始終屬於大陸,革命军陸軍佔據壓倒優勢。西南方向的國民黨軍滿打滿算90萬人,無法長期抵禦500萬革命军部隊,頑固打下去遲早要被殲滅。
第二點,西南不比北方和東部國土,當地的國民黨軍部隊多為“雜牌”,如川軍、滇軍等,這些部隊與中央系積怨已久,盧漢、劉文輝、鄧錫侯等西南軍閥大佬一直對蔣政府恨之入骨,國軍想要據守西南,恐怕只是癡人說夢,老蔣要面對的不光是革命军,恐怕還有內部的地方派系。事實上的西南戰役行程也體現了這一點,囙此退守西南方案首先宣告破產。
再看海南島。海南雖然面積、地理因素與臺灣相仿,但是真實條件卻遠遠不如臺灣。一方面,海南島距離大陸太近,海峽平均寬度不到30千米,不足以形成安全距離。想靠瓊州海峽阻擋革命军,這點優勢實在過於單薄,革命军就算沒有海軍也能靠木船登島。此時國民黨軍只剩60萬部隊,臺灣和海南必須集中一點防禦,分兵只能使防守難度加大。選一個的話選哪裡呢?自然是放弃海南而守臺灣,因為臺灣海峽寬度超過130千米,沒有一定的海空軍力量無法保障陸軍登島,至少能拖延時間贏得喘息機會。這也是海南島的薛嶽集團1950年遭到四野進攻後,沒有頑固死戰,而是很快將其有生力量撤往臺灣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是有預案的。
另一方面,臺灣比海南富庶,近代受到日本殖民開發,已經是四五十年代東亞比較發達的地區,海南此時還十分荒蠻。60萬軍隊沒有足够的社會和經濟基礎,不光無法維持,甚至還會成為不安因素,這也是國民黨高層當時重點考慮的,臺灣養兵和發展條件遠好於海南。還有一點,從地理位置上講臺灣島的軍事意義也比海南更關鍵,必要時可以成為美軍挾制中國大陸甚至北方蘇聯的島鏈一環,占住臺灣有利於國民黨軍必要時利用美國勢力。不久後的朝鮮戰爭也印證了這一點,美軍十分看重臺灣的地理位置,進行了海軍封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