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你最愛哪個

青海 80℃ 0
摘要:11月29日,青海省博物館“青海歷史文物展”“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錄展”主題展覽開展。從宗日遺址到2018血渭一號墓,從描繪連臂踏歌場景的青海舞蹈紋彩陶盆到再現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金器,2405件(套)文物講述了青海故事。本報記者帶您走進省博物館,瞭解鎮館之寶和都蘭熱水墓群出土文物背後的故事。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也是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1月29日,青海省博物館“青海歷史文物展”“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錄展”主題展覽開展。從宗日遺址到2018血渭一號墓,從描繪連臂踏歌場景的青海舞蹈紋彩陶盆到再現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金器,2405件(套)文物講述了青海故事。

青海省博物館資料圖

展廳內,一件件歷盡滄桑的文物,不僅代表著青海文化的精髓,也重述了千年前人類文明的榮光。展覽中有哪些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本報記者帶您走進省博物館,瞭解鎮館之寶和都蘭熱水墓群出土文物背後的故事。

國寶級文物揭開神秘面紗——舞蹈紋彩陶盆

199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同德縣發掘了宗日遺址。宗日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上游地區發掘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處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也是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國寶級文物舞蹈紋彩陶盆

舞蹈紋彩陶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內壁上描繪的人形舞蹈圖案,這些舞蹈人像分為兩組,他們頭上戴著寬大的頭飾,下身穿著裙裝,手拉著手,一起跳著歡快的集體舞。舞蹈紋彩陶盆之所以成為國寶級文物,是因為它描繪出了五千多年前河湟谷地先民的生活情態及文明樣貌。

青銅時代早期最大的石磬——黃河磬王

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石磬是考古工作者在農戶家避雨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一件人類加工痕迹的石板。這件石磬製作精美,表明喇家遺址已具有很高的社會組織結構,遺址內發現的玉器、白陶和陶窑也反映了喇家手工業科技的領先地位。

黃河磬王

喇家遺址發現的石磬,反映了喇家遺址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喇家遺址的社會等級和規模,代表了齊家文化在青海高原的發達程度,也說明了這裡曾經就是一個很大的中心聚落生活活動場所,真實記錄了五千年前的史前社會青海先民踏歌而舞的熱烈場面和精神追求。

現存中國最早的銅鏡——七星紋銅鏡

七星紋銅鏡屬於齊家文化,為已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有紋飾的青銅鏡,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紋飾中弦紋斜線和三角形紋的處理疏密有致,紐和鏤孔的安排顯示了從新石器時代過渡到奴隸制時代的製作者的巧思。同時,尕馬臺遺址出土銅器的製作工藝不僅有鑄造成型,也有熱鍛和冷加工成型的。七星紋銅鏡的出土,表明當時的銅器製作科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靴子造型陶器——彩陶靴

鞋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鞋究竟源於何時?最古老的鞋子又是怎樣的?1989年,青海省樂都柳灣墓地出土的一隻彩陶靴容器,將所能確鑿考證的鞋的歷史推衍至三千年前。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彩陶靴,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的造型。靴型彩陶器雖是一件陶藝品,但它更真實地體現了遠古時代皮靴的全貌和特徵。

彩陶靴

24件珍貴文物再現都蘭“黃金時代”

經過三年的發掘,2018血渭一號墓內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紡織品等各類文物千餘件。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文物成為市民網友關注的熱點。

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介紹,“青海考古展”將青海考古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遺址集中展示,既有對考古過程的梳理,也有對考古成果的解讀和闡釋,全方位、多角度呈現青海考古的豐碩成果。上展文物有314件(套),都蘭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的24件文物屬首次亮相。

都蘭熱水墓群出土的大量金銀器是整個吐蕃金銀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一些精品的製作水准,表明吐蕃已成為當時東亞地區一個重要的金銀器生產製作中心,表現出吐蕃金銀器受到唐、粟特等多種文化因素相互影響和交融的痕迹,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實物例證。

騎射形金飾片

鑲綠松石鳳釵

雙獅日月金牌飾

展廳內,鋬指金杯、雙獅日月金牌飾、金胡瓶、騎射形金飾片、鑲綠松石鳳釵等貴重金器重現了東西交流、文明互鑒的場景,展現出青海東西方交流通道樞紐地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