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拿出祖傳寶刀,稱是李自成佩刀,想捐給國家卻遭拒絕

陕西 84℃ 0
摘要:在陝西潼關附近,有一個華縣,那裡有一個小村莊叫做露澤院,根據華縣文史研究人員考察後發現,露澤院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闖王李自成大順軍的後裔。時間過了幾百年,來到現代,1989年,陝西華縣露澤院村一比特叫王新記的農民,拿出了家中的一把祖傳寶刀,老人稱這是以前闖王李自成隨身的佩刀,家裡已經祖傳保護了整整三代人了,老人拿出寶刀,主要是想捐贈給華縣文管會,讓國家來保存這個文物。

在陝西潼關附近,有一個華縣,那裡有一個小村莊叫做露澤院,根據華縣文史研究人員考察後發現,露澤院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闖王李自成大順軍的後裔。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灾荒、瘟疫、兵燹肆虐華夏大地,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被裁員炒魷魚以後,走投無路的李自成跟著相傳是他舅舅的男人高迎祥起義造反,沒想到隊伍不斷壯大,一時聲勢滔天。

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承了他“闖王”的稱號,也繼承了他反明建政的事業,李自成的勢力,漸漸成了明末最大的一支農民武裝起義力量。

打下北京以後,做了沒幾天皇帝,李自成就遭遇了吳三桂和清軍的集合圍攻,李自成的農民軍,缺乏組織,在和專業的軍事組織清軍以及以關寧鐵騎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吳三桂部的較量中下落於下風,最後被打敗。

落敗的李自成,帶著部下回到了起事的陝西老家。根據《潼關志》記載,1644年李自成從京城敗退回到西安,當時潼關還駐紮有7000多人的精銳部隊,面對清軍的猛烈進攻,潼關守將馬世耀率部投降了清軍,李自成率部再次逃竄。

不過這7000多名將士,雖然投降了,但也沒能活下來,清軍以狩獵為名,收繳他們全部的戰馬和兵器後,將他們全部屠殺在了潼關以西10裡外的金盆口山坡上。但不幸中的幸運是,這些將士的家眷,由於沒有隨軍,都逃過了此劫。

這些將士的家眷,隨後將他們的屍骨收斂安葬在了華州漏澤園。

注:漏澤園不是一個專門的地名,漏澤園是古代無主亡人的墳地,為官方所立,類似現在的公墓。

將士家眷們也在華州漏澤園周圍隱居繁衍下來了。而李自成率部狼奔豖(chù)突,最終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一代闖王,身死人滅。

時間過了幾百年,來到現代,1989年,陝西華縣露澤院村(此時華縣漏澤園已經發展繁衍成了露澤院村)一比特叫王新記的農民,拿出了家中的一把祖傳寶刀,老人稱這是以前闖王李自成隨身的佩刀,家裡已經祖傳保護了整整三代人了,老人拿出寶刀,主要是想捐贈給華縣文管會,讓國家來保存這個文物。

至於李自成的佩刀,為何最後會流落到一戶農民家裡,還被傳了幾代人呢?事情還是得從明朝末年說起。

當時李自成敗退西安,路過華州漏澤園時,受到了附近村民的幫助與款待,“迎闖王,不納糧”,村民們對闖王的到來很是熱情,李自成也大為感動,解下了自己的佩刀贈送給村民,並表示日後東山再起一定會給村民們豐厚的賞賜。

李自成走後,村民們將寶刀供奉在了附近的關帝廟,並定時拜祭。到了民國時期,到處兵荒馬亂,露澤院村的村紳王樂天(也就是王新記的爺爺)害怕寶刀被各路亂軍流匪搶走,於是在一個深夜,將寶刀從關帝廟“偷出”,放在自己藏了起來。此後,此刀便在王家秘傳。

1993年,華縣文管會將王新記所獻“闖王刀”的事,專題彙報給了陝西省文物局鑒定組。鑒定組鑒定後,給出了如下描述:

“重見天日的闖王刀為銅鐵合鑄,屬帶柄式兵器類型。刀首至刀格之間長101釐米,呈凹背凸曲型,背有一刺,刀鋒隨刀同向背部曲斜。刀的頸部為一個銅鑄的張著大血口、吐著舌頭的龍頭,龍頭頸後為鐵柄,僅存10釐米。”

不過由於歷史太久遠,時過境遷,人們對“闖王寶刀”的真實性存在疑問,而且由於經歷了太多動亂與時間(特殊時期,王家一度將寶刀埋在煤渣裡面),這把刀早已鏽跡斑斑腐朽不堪。

山西省文物局鑒定以後,華縣文管會還是將此刀退還給了王新記,專家們給出的意見是此刀缺乏詳細的史料記載,而且過度銹蝕,文物價值已經不大。2014年,三秦都市報對此事還做了專門的報導。

但是王新記並沒有放弃,因為這是他家族三代費力保護的文物,他四處奔波甚至自己搜尋史料證明,他跑過了商南闖王寨、台南新田裏的李自成隱身廟、以及富縣的李自成紀念館,但大刀最終安放於何處,現時尚不得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