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共產黨員”、“中國軍事網”、《黨建》雜誌
他將一腔熱血灑向高原
一生是清貧的
也是富有的
他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
3次以“洛珠”的名義
獻血900毫升
他用自己不高的收入
長期收養藏族孤兒
為患病的藏胞送醫送藥
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
採集水樣
解决飲水問題
他跑遍西藏阿裡98個鄉
行程達8萬多公里
……
他就是
原中共阿裡地委書記
——孔繁森
1994年的今天
他因車禍殉職
時年50歲
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
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
1961年
17歲的孔繁森光榮參軍
在部隊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
1969年,他從部隊復員
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
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
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
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
並寫下
“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
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
1988年
已是聊城行署副專員的孔繁森
第二次赴藏工作
擔任拉薩市副市長
到任僅4個月
他就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公辦學校
半數以上村辦小學
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
紮根西藏,一晃十餘載
在崗巴縣工作的3年間
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
訪貧問苦
和當地羣衆一起收割、打場
幹農活、修水利
他還多次爬到海拔將近
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
幫助羣衆解决飲水問題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
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
行程達8萬多公里
茫茫雪域高原
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藥箱書記”
在聊城孔繁森紀念館的陳列櫃裏
擺放著一個不大的棗紅色藥箱
藥箱斑駁起皮、寂寂無言
但這個藥箱背後的故事
卻被廣大西藏牧區羣衆
念念不忘、廣為傳誦
到達西藏後
他發現牧區羣衆缺醫少藥
每次下鄉前都會自費購置藥品
裝滿小藥箱
一次下鄉途中
一比特70多歲的藏族老人肺病發作
被濃痰堵住了喉嚨
老人掐著脖子、呼吸困難
孔繁森立即從藥箱裏拿出聽診器
拆下膠管,伸進老人嘴裡
對著膠管將痰一口一口地吸出來
還有一次
孔繁森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看到一比特藏族老阿爸的脚
因燙傷潰爛發炎
便打開隨身攜帶的藥箱
為老人擦洗塗藥
然後用紗布把脚裹好
並把自己穿的灰色風衣
脫下來披在老人身上
臨走時
孔繁森掏出身上僅有的30多塊錢
塞到老人手裡
老人感動得直掉眼淚
口中不住地念叨:
“活菩薩,活菩薩!”
他一路工作
一路給牧民看病
就這樣
小藥箱滿了又空
空了又滿
承載著孔書記對牧民滿滿的愛……
囙此當地的老百姓
都親切稱呼他為
“藥箱書記”
如今,西藏自治區
已擁有各級各類
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
牧民們不僅有了
常備的家庭小藥箱
還人人都有了基本社會醫療保障
再也不用一名援藏幹部
背著藥箱給大家看病了
但是這個小小的藥箱
始終盛滿了深情
這深情是“老西藏精神”
最樸素最真摯的表達
是一代又一代援藏幹部
在這座精神燈塔下
開出的心靈之花
3次化名“洛珠”
共獻血900毫升
孔繁森的收入並不高
給牧民們買藥的費用
和資助地震孤兒曲英兄妹的費用
都是他一點一點攢下來的
吃的是白飯就鹹菜
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
就連塊香皂也捨不得買
……
妻子曾因為交不起孩子的學費而流淚
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時間裏
孔繁森幾乎沒有往家裡寄過錢
省下的薪水
大部分花在了藏族羣衆身上
1992年
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
孔繁森立即趕赴災區
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在羊崗鄉十四村
3個孩子滿臉泥水
在倒塌的房屋前哭成一團
孔繁森得知孩子們
在地震中失去雙親
當即收養了這3名藏族孤兒
此後,每天回家
孔繁森先給孩子們做好飯菜
再教他們讀書認字
夜裡,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床上
為了補貼孩子們的生活費用
他3次化名“洛珠”共獻血900毫升
收入的營養費
用來給藏民買藥
資助曲英兄妹
兩件讓人落淚的遺物
1994年11月29日
時任西藏阿裡地委書記的孔繁森
在新疆塔城完成任務返回途中
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
人們在料理他的後事時
只找到兩件遺物
一件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
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寫下的
“關於阿裡發展的
12個亟待解决的問題”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孔繁森依然深愛著脚下的這片土地
心裡裝的依然是西藏人民
腦子裏依然想著
怎麼去發展西藏的經濟
讓阿裡人民過上好日子
孔繁森犧牲之後
西藏百姓全都自發地紀念他
在孔繁森的葬禮上
西藏人民送給他一副挽聯: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
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二離桑梓,獨戀雪域
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後來,西藏百姓
還創作了很多歌曲獻給他
躬身藏地,十易寒暑
孔繁森用行動踐行著
一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錚錚誓言
今天
孔繁森衕誌離開我們
已有27年
但他對藏族同胞的愛
對祖國和人民的愛
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來源:共青團中央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