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劉曉博
所謂“雙核省”,是指一個省,有兩個中心都市。
過去20年,主要“雙核省”裏,到底是省會城市發展得快,還是非省會的中心都市發展得更快?
在人們印象中,近年來各省都在強調“强省會”。那麼“省會城市”超過“非省會中心都市”,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然而,當我們對比較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遼寧、福建6個“雙核大省”關鍵數據進行分析之後卻發現,有4個省出現了“非省會中心都市”發展態勢好於“省會城市”的現象。
先看第一組數據,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資金總量)。這是分析都市綜合實力增長的最重要“客觀名額”。
之所以說它是“客觀名額”,是因為它沒有納入政績考核,而且是央行系統統計,可靠性遠超GDP。GDP因為太重要,反而失去了“客觀性”,只能做輔助名額了。
上圖,把6個“雙核省”12個中心都市,過去20年的資金總量增長情况,做了一個比較。
具體比較的是:每個都市資金總量在2001年占所在省的比重,以及2021年(三季度)在所在省的比重。從中可以看出,哪些都市的“資金集中度”上升了,哪些下降了。
可以看出,深圳、廈門、杭州名列前三。
深圳2001年彙聚的資金總量,只占廣東省的21.1%,但到了最近這個季度則上升到了廣東省的38.3%。過去20年,深圳在廣東的資金集中度大幅躍升了17.2個百分點。
而且,深圳是這12個都市裏彙聚資金最多的,唯一超過10萬億的都市。深圳資金占本省的比重也是12個都市裏最高的。
為什麼深圳躍升這麼快?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深圳有證券交易所,證券市場彙聚資金的能力非常强;第二,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
也就是說,“金融+高科技”是都市的聚寶盆。誰抓住了這兩點,就可以實現都市階層的逆襲。
杭州之所以名列第三,也是兩大原因。第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新經濟發達;第二,浙江民間經濟發達,而杭州是浙江的省會,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杭州沒有金融要素市場,所以增長雖然不錯,但不如深圳。
蘇州的資金增長,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蘇州是中國先進製造業的重鎮,近年來經濟轉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自然會在“資金總量”上體現出來。
省內份額上升的,還有青島、濟南、廈門。
資金總量在省內份額下降的,是廣州、大連、福州、瀋陽、南京、寧波。
其中廣州、大連占比下降比較大。其實我們近年來也能感覺到,廣州正在吃力地守住一線都市的地位,而大連最近10多年整體排名也不斷下降。大連當年曾提出要做北方香港,但現時的經濟總量跟煙臺基本相當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資金份額上升的6個都市裏,有4個是非省會城市——深圳、蘇州、青島、廈門。
這說明,過去20年“雙核省”的非省會城市,發展速度普遍超過了省會城市。這跟計畫單列市的優勢有關(蘇州例外)。
最近幾年各地都提出了“强省會戰畧”,或許能在下一個20年見效。
下麵看一下12個都市GDP的情况:
深圳GDP的省內份額,仍然是漲幅第一,20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
大連名列第二,在省內的份額20年裏上升了4.5個百分點。但大連資金總量的占比,是下降了6.6個百分點的。GDP為何可以跟資金總量的趨勢差距這麼大?恐怕跟遼寧整體GDP擠水分有關。
其次是青島、濟南、廈門、南京等,占比都有所上升。
在省內GDP占比下降的,只有福州和廣州,分別下降了3.5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
在GDP占比上升的前5名裏,4個是非省會城市。
最後給大家看四張圖,是到今年三季度末,經濟總量最大的四個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其所有都市的“資金總量”變動情況。有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還有增量占全省的比重。
建議大家關注“同比增量占比”這個名額,它顯示了過去1年新增資金流向了哪裡。
可以看出,在2021年前三季度,省內“同比增量占比”最高的都市,仍然是深圳。
也就是說,2021年前三季度,每有100塊錢流入廣東,就有47.4元錢到了深圳。
其次是杭州。每有100塊錢流入浙江,就有30元錢去了杭州。
第三是南京。每有100塊錢流入江蘇,就有29.47元去了南京。
第四是廣州。沒有100塊錢流入廣東,就有27.3元去了廣州。
深圳和廣州占廣東省的增量資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74.7%。廣東省內部的不均衡,是非常驚人的。
看完這些數據,你知道該去哪裡買房子了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