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薛嶽、孫立人是國軍中最閃耀的將星。他們以其卓越表現,為民族立下功勳。
解放戰爭爆發後,孫立人、薛嶽卻“存在感”不高。儘管他們都曾出現在戰場上,但似乎都沒有太多表現。
這是為何呢?
這一切,可以從抗戰勝利前後說起。
戰功卓著,卻與蔣介石衝突變深的名將們
抗戰後期,蔣介石的日子非常難過。
當盟軍在各個戰場上連連獲勝時,老蔣卻在豫湘桂等戰役中一瀉千里,令中外震驚。
囙此,美國對老蔣錶露出極大的失望之情,蔣美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一方面,羅斯福在1944年7月提出:建議老蔣將中國戰場全部軍隊的指揮權全部交給史迪威。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媒體也反對“支持一個在國內不得人心和不為人民所信任的政權”。
由於蔣美關係緊張,原本便派系林立的國民黨各派也紛紛行動。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一書記載:兩廣的再次分裂,兩位早期的國民黨元老餘漢謀和張發奎本來就搖擺不定,據說四川和雲南的派系準備一旦重慶的政府崩潰,就跟兩廣的政府結盟。在魚米之鄉的湖南,第九戰區司令薛嶽的司令部開始公開表達不滿情緒。“
這種微妙的形勢,也使孫立人、薛嶽與老蔣的關係微妙起來。
薛嶽,早年就與老蔣的關係複雜微妙。早在抗戰之前,薛嶽就參加過幾次反蔣戰爭。
此時,薛嶽與蔣介石的關係就更緊張了。
一方面,薛嶽對蔣介石過多親自插手指揮又多變的命令非常不滿,公開表示:凡會戰必有殲滅敵人的决心,不可遲疑猶豫!
另一方面,薛嶽在派系鬥爭中,也傾向於反蔣。據《李濟深自述》記載:李曾派人去見史迪威···又派人去見薛嶽,薛嶽已經和美國接上了頭···
蔣薛關係已經極為緊張。
孫立人將軍,似乎沒有捲入派系之爭,但蔣美關係的緊張,也影響到了他。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接受的是美式軍事教育。
抗戰時期,他又頗受美國軍界青睞,與美國保持非常好的關係,甚至獲得過擁有指揮部分美國軍隊的權力。
歐洲戰場結束後,孫立人是唯一受艾森豪邀請,赴歐洲考察的中國將軍。
由於與美國關係緊密,囙此,蔣介石一直對他有些忌憚。
緬甸作戰結束後,杜聿明曾向老蔣表示:孫立人支持史迪威取代蔣介石。
儘管老蔣當時沒有表態,但對孫立人已心存芥蒂。
抗戰勝利前,兩位名將與蔣介石微妙的關係,也為兩位將軍在解放戰爭,乃至此後整個人生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孫立人:給我軍帶來相當困難,但很快就離開戰場
孫立人是學霸出身,甚至作過中國籃球隊的後衛,是典型的專業人才,但對政治、人際關係很不敏感。
抗戰勝利後,他曾向老蔣表示:不應該再打內戰了,應該在美國的幫助下發展經濟。
老蔣本來就對孫美關係心存芥蒂,此時更不爽了。
囙此,孫立人一度多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活動,未領軍。
直到革命军解放四平後(1946年4月的這次),老蔣才緊急將正在美國參加聯合國軍事參謀會議的孫立人召回,令其奔赴東北指揮新一軍作戰。
孫立人在解放戰爭中,給我軍造成過不小的困難。
四平血戰、德惠戰鬥,孫立人都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不過,由於與杜聿明關係緊張,孫立人還是在1947年被調離東北,實際上離開戰場。
此後,蔣介石不再讓孫立人指揮作戰,而是讓他專門負責練兵。
老蔣既不願讓孫立人掌握主力軍隊,又想利用其練兵之能。
從1947年11月起,孫立人就在臺灣負責訓練新兵。
直到1949年8月,葉飛兵團準備進攻金門時,孫立人才率軍趕赴金門,並在金門戰役等作戰中給擊敗了我軍。
不過,解放戰爭大局已定!
薛嶽:內有派系之爭,外有戰神粟裕,薛嶽輝煌不再
由於對老蔣不爽,尤其是對“霸王次長”劉斐不滿,抗戰勝利後,薛嶽一度做出了“解甲歸田”的姿態。
1945年9月南昌受降後,薛嶽解散長官部,到上海住了起來。
老蔣雖然對薛嶽也不爽,但要打內戰,還是要用薛嶽之才的,便請薛嶽“出山”。
老蔣先請薛嶽作山東主席兼濟南綏靖主任,薛嶽不幹。沒辦法,老蔣只好讓另外一位也不想打內戰的王耀武調了過去。
老蔣又讓陳誠去談,要薛嶽作陸軍總司令,薛嶽不幹。隨即,又要薛嶽作海軍總司令,薛嶽也不幹。
最後,老蔣親自勸,並“折節”表示:顧祝同不行呀!萬一共軍過江,你在上海閒居還有可能嗎?你就去徐州接替顧祝同吧!
老蔣都這麼說了,薛嶽當然只能上任!
1946年5月,薛嶽上任,表示:“半年肅清山東”。
薛嶽上任之初的一些戰鬥,還是給我軍帶來了一定困難。
7、8月間,粟裕在蘇中七戰七捷,但薛嶽親自指揮的對淮南的攻擊還算順利。
9月時,薛嶽組織了兩淮之戰,整編74師連續攻佔淮陰、淮安,使我軍作戰迴旋餘地變小,交通、財政困難加劇,形勢不利。
10月,薛嶽又組織了八個整編師互動前進,我軍不機可乘,遂轉回黃河以北,薛嶽遂有“逐劉伯承渡河潰逃”的捷報。
但是,很快,薛嶽的噩運就來了。
12月,宿北戰役,粟裕殲滅了整編69師,市長戴之奇自殺。
1947年1月,魯南戰役,粟裕指揮殲滅了26師、第一快速縱隊,隨後又殲滅整編51師。
2月,萊蕪戰役,李仙洲集團被殲。
連番失利後,老蔣撤銷了徐州、鄭州綏靖公署,讓顧祝同坐鎮徐州,統一指揮。
對此,薛嶽很不服氣,他認為他的離職並非戰場失利所致,而是劉斐、白崇禧搞鬼!
薛嶽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戰場不利,薛嶽自然難辭其咎,但換回顧祝同算怎麼回事?
粟裕對此評估到:薛嶽用兵機敏果斷,是一員幹將,而顧祝同則歷來為我軍手下敗將,以庸才代替幹將,在高級軍事指揮人員上的更迭,正象征著國民黨的日暮窮途,將來必然走向崩潰。
悲劇與福壽
此後,二比特將領的軍政生涯仍在繼續。
1949年2月,薛嶽被任命為廣東省主席,他到廣州後擴充軍隊,企圖組織頑抗。
然而,國民黨大勢已去,薛嶽手下吳奇偉起義,打亂了薛嶽所有部署,薛嶽被迫退到海南島。
到海南後,薛嶽又組織起“伯陵防線”,企圖守住海南島。
然而,1950年,我軍發起解放海南島戰役時,薛嶽部兵敗如山倒,被殲6、7萬人,海南解放。
到臺灣後,薛嶽雖被昇為陸軍一級上將,但只是任總統府戰畧顧問,被剝奪實權。
1998年,薛嶽將軍去世,時已103歲高齡。
相比於薛嶽,孫立人到臺灣後的人生更為傳奇。
退到臺灣之初,蔣介石為了站穩腳跟,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試圖以孫為紐帶,爭取美國支持。
然而,美國對蔣介石已經失望,試圖讓有美國背景且在臺灣有基礎的孫立人取代蔣介石。但是孫立人表示“我是軍人,不懂政治,希望你們支持蔣中正先生”,並將此事告訴蔣介石。
不過,老蔣對孫依然心存戒備。
1955年,蔣介石得到“情報”:孫立人企圖利用閱兵之機發動叛亂,遂逮捕了孫的一些手下,並將孫監管刑訊,不久,開始“軟禁生涯”。
不僅如此,國民黨歷史删除了關於孫的一切事蹟。
直到33年後,1988年,孫立人才被認定為沒有叛亂意圖,並結束其軟禁生涯。
1990年,離90歲生日只差半個月的孫立人去世。
可以說,二比特名將此後的軍事政治生涯都不是太好,但福壽不錯。
總的來說,孫立人、薛嶽,作為抗戰名將,都擁有非凡的軍事才能。
在解放戰爭中,二人也表現出優於國軍一般將領的能力,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只是,在歷史趨勢面前,二人非但無法改變大局,自身也在內部衝突的漩渦中難以伸展。
歷史,淘汰了腐敗的蔣介石政府。
同時,歷史也不會忘記他們在抗戰中為民族所立下的功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