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實力不强,為何太原之戰我軍傷亡4萬餘人,超過了上海戰役?

山西 79℃ 0
摘要:解放戰爭中的太原戰役,是一場極為特殊的惡戰。這場戰役持續時間長,竟然達到了半年的時間跨度。雖然有我軍配合三大戰役的整體戰畧,採取了長時間圍而不打的原因,但是解放太原過程中我軍最終傷亡數達到了4萬餘人,甚至超過了解放當時全國第一大都市上海時3.1萬餘人的損失。守上海的國民黨軍以中央軍部隊為主,而守太原的只是雜牌軍當中並非一流的晉軍,按說實力並不强。為什麼面對這樣級別的敵人,我軍的傷亡卻如此慘重呢?

解放戰爭中的太原戰役,是一場極為特殊的惡戰。這場戰役持續時間長,竟然達到了半年的時間跨度。雖然有我軍配合三大戰役的整體戰畧,採取了長時間圍而不打的原因,但是解放太原過程中我軍最終傷亡數達到了4萬餘人,甚至超過了解放當時全國第一大都市上海時3.1萬餘人的損失。守上海的國民黨軍以中央軍部隊為主,而守太原的只是雜牌軍當中並非一流的晉軍,按說實力並不强。為什麼面對這樣級別的敵人,我軍的傷亡卻如此慘重呢?

一些朋友分析,華北解放軍的實力在全國我軍部隊當中屬於末流,尤其是負責攻打太原的華北第一兵團,人數不多武器裝備也較差,對敵人的堅固工事沒有辦法,囙此損失大。其實這個觀點是有謬誤的,因為第一兵團開始打太原,是在48年10月的週邊戰,拔除了一些據點,我們的傷亡並不特別大。

而從十一月開始,中央就要求徐帥暫停攻打太原城,配合平津戰役。囙此真正造成我軍出現較大傷亡的情况,是在49年3月的正式攻城階段,而那個時候攻城我軍總兵力已經擴充到32萬人以上,總指揮也從徐帥換成了彭總。當時我軍雲集了三個兵團以及强大的炮兵縱隊,說我們在兵力和武器上處於劣勢,是不正確的。

閻錫山的起家部隊原本叫“晉綏軍”,中原大戰時還是這樣稱呼的。後來傅作義實力壯大,綏遠成了他的地盤,便有了獨立的綏軍,整體實力甚至比晉軍還要强,囙此山西這一部分被稱為晉軍,也就是閻錫山的老部隊。在太原戰役期間,共有13萬多晉軍守軍被我方殲滅,但閻錫山在太原城破之前,就已經早早乘飛機逃離,並在南方政府繼續擔任要職,最後跟隨老蔣流亡臺灣。

晉軍有一個特點就是“守强攻弱”,說晉軍在全國軍閥裡面的力量不强,是針對攻擊内容而言的。事實上在閻錫山鼎盛時期的軍閥混戰中,晉軍的實力也很難打出山西省,但是他們以山西子弟為主,加上閻錫山治理該地三十多年,對於群眾和軍隊有諸多的优渥和籠絡措施,還是有一定的威望。配合他對我方的負面文宣,山西一省的防守意志相對較强。晉軍雖然攻不出山西,但其他軍事力量要進入山西省也很難,山西人普遍守家、戀家,强如中央軍也曾多年無法染指閻錫山的獨立王國。

解放戰爭時期,儘管晉軍部隊戰鬥力不如傅作義的綏軍、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但是山西地形特殊,太原更是有三面環山的防守優勢,大大新增了進攻一方的難度。結合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閻錫山進一步發揮財力優勢,修建了多達5000座碉堡來拱衛太原。有的碉堡厚度達到了一米,比侵華日軍時修建的碉堡要堅固很多。為了驗證防禦能力,閻錫山調來了一批火炮,專門對新建的碉堡進行炮轟,證實了防禦能力(倒是頗具唯物主義精神)。這種强大的碉堡群,給了守軍極大的防守信心,也大大新增了我軍攻城時的傷亡,即便有強悍的炮兵也很難徹底打掉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有生力量的大量損失。

太原作為一座孤城,防守上有短板,但是糧食補給問題可以通過空運來得到緩解。而我軍圍困戰術雖好,但是持續時間過長,也導致對方有較强的心理和實際準備,趁機進一步加固了城內的防禦工事。等到我軍兵員充足,對太原發起總攻之時,敵人的防守能力也進一步提高了,又增大了攻城的困難。

敵軍有五千多座碉堡,而我軍則動用了一千三百多門火炮進行攻堅。如果不是等到平津戰役結束後再調集大軍對太原發動總攻,僅憑華北第一兵團的實力確實是很難撼動這樣一座城池的。即便如此,我軍還是付出了4萬多官兵傷亡的代價,在解放戰爭各大戰役中屬於損失極大的一戰。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史源歷史專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