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大捷中不聽指揮的湯恩伯,究竟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山东 54℃ 0
摘要: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濟南以後,企圖沿津浦線對進,南北夾擊,會攻徐州,以便溝通南北戰場。然而此時山東省主席韓複榘竟不戰而退,將整個山東拱手相讓,使得徐州北面門戶大敞,第5戰區李宗仁的司令部幾乎直接暴露在日軍兵鋒之下。而且,徐州也是京滬交通大樞紐,據之為基地可四面出擊。日軍的謀略是先攻下台兒莊,再圍取徐州。從台兒莊出發不用一天時間就可兵臨李宗仁長官部所在地——徐州。

作者:文山樵人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濟南以後,企圖沿津浦線對進,南北夾擊,會攻徐州,以便溝通南北戰場。然而此時山東省主席韓複榘竟不戰而退,將整個山東拱手相讓,使得徐州北面門戶大敞,第5戰區李宗仁的司令部幾乎直接暴露在日軍兵鋒之下。

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管箍四省,自古兵家必爭,徐州一旦失守,日軍即可擊破隴海路防線,奪取鄭州,進逼武漢等地。而且,徐州也是京滬交通大樞紐,據之為基地可四面出擊。

徐州之戰,遠非一城一地之得失。韓複榘被軍法處決,但日軍已經到魯南邊界了。日軍的謀略是先攻下台兒莊,再圍取徐州。從台兒莊出發不用一天時間就可兵臨李宗仁長官部所在地——徐州。

韓複榘

津浦路正面洞開,蔣介石為安全起見,建議李宗仁把司令部從徐州遷到河南歸德(今商丘)或安徽亳州。

內線作戰有利有弊

將司令部及兵力集中在徐州周圍,進行內線作戰是李宗仁既定的策略。所謂「內線作戰」,就是列陣如圓形堡壘一樣,與從外面進攻的多路敵人進行作戰。看似被動,但在保證內側交通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穿插,對週邊分散的敵人各個擊破,不過這就要求在戰場上靈活縱橫,各個友軍積極進行互相支援。

當然,內線作戰也有致命弊端,一旦打不好,包圍圈會越來越小,有被圍殲的危險。優缺點都擺在這裡,很明確,要求有一支靈活機動善於捕捉戰機的週邊預備部隊。

說白了,就是內線築牆力拼,咬死敵軍,拿出一支線上內打穿插,然後線外放一支,遊動尋覓戰機

李宗仁

就在李宗仁做出初步安排不久,一份軍情令他皺起眉頭:青島失陷後,板垣師團沿膠濟線西進,攻到濰縣後轉向南攻,連破高密、諸城,直指魯南重鎮臨沂。臨沂和滕縣,好比徐州北面的兩扇大門,實際上也就是內線築牆的正面牆體。

李宗仁急命龐炳勳帶第3軍團去臨沂阻擊日軍。龐炳勳的第3軍團死戰之下傷亡慘重,很難繼續支撐。這個時候就需要之前說的打穿插支援的內線部隊了。這支部隊是張自忠的59軍。

在張自忠奮力馳援下,臨沂得以固守,但滕縣失守了。這時作為外線預備隊的湯恩伯和孫連仲的部隊剛剛開過來。軍情緊急,孫連仲部立刻就被填到了滕縣。湯恩伯被擺在了週邊,承擔起尋覓戰機反守為攻克敵制勝的重要任務。

張自忠

前一年南口大戰後,湯升任第20軍團軍團長。按岡村寧次的說法,他與湯恩伯交戰多次,對湯在一翼受攻擊時仍敢於直插日軍腰腹的戰法頗為心悸,這指的是湯恩伯最擅長的側擊運動戰。

在抗戰前兩年,日本軍部認為胡宗南第1軍名大於實(畢竟在上海48小時就被打殘了),湯恩伯的部隊實際上是中央軍的首席,也就是中國軍隊的王牌。當然,這是王耀武第74軍還沒冒出來之前,第18和第5軍沒有更多戰績的時候。

湯恩伯率部步行到安徽阜陽。在阜陽休息了3天,接到了李宗仁命令,磯穀師團正從津浦線南下,立即北進。

湯恩伯

其實,一般的指揮官是不願意用湯恩伯的,因為湯恩伯心高氣傲,誰都不放在眼裡,地方軍和雜牌軍的將領見了湯恩伯甚至噤若寒蟬。

能順暢指揮湯恩伯的除了蔣介石外,也就是陳誠。此刻,李宗仁命令湯恩伯攔截棗莊的日軍,心裡也不是很有底。

果然不聽指揮

但是,此時的有生力量非湯軍團莫屬,靈活使用該軍團也符合「內線作戰必須掌握强大機動部隊」的思路。

湯恩伯卻認為一上來就讓自己的軍團跟日軍硬碰硬,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還很有風險。所以,湯希望軍團不要過早暴露番號,主力伺機而動。也許這也才是滕縣被圍時,湯恩伯只派出了少量部隊的原因。

不過,李宗仁很難這樣理解。滕縣一丟,好比外牆被踢破一個窟窿,內線作戰面臨著落空的危險。李宗仁幾次電告湯恩伯,立即反身關門合圍南下日軍,待機攻擊棗莊之敵。湯恩伯不遵將令,李宗仁不禁火大。

湯恩伯認為「馬上就掉頭合圍,時機遠遠未到,戰術意義不大」,於是並不理會對南下台兒莊的日軍,而是繼續向棗莊而去。此刻日軍第63聯隊第2大隊一千多人,沿津浦線棗莊到台兒莊的鐵路支線,一點點向台兒莊前進。

台兒莊聽上去是個小村鎮,實際上是座四周有磚石城牆的小城。民居密集,且多為磚石建築。

台兒莊戰役示意圖

棗莊方面湯恩伯的前鋒關麟征部和日軍陷入胶著,但湯恩伯叫部隊保持對嶧縣的攻勢,還命令棗莊方向王仲廉的部隊,只派出一個團協助關麟征。隨即李宗仁又急電湯恩伯立即全軍南下台兒莊,孫連仲也給他發了求援電報。

然而湯恩伯最後做出的計畫是:保持對嶧縣的攻勢,牽制磯穀師團主力,對棗莊方向採取警戒,王仲廉第85軍主力仍在抱犢崮山區不動,關麟征第52軍則慢慢向嶧縣與台兒莊之間的蘭陵鎮轉進。至於救援部隊,他只從關麟征和王仲廉的部隊裏各抽出一個團,再加上炮兵和騎兵部隊,先期趕赴台兒莊。

關麟征

單搞一套

湯恩伯這是自己搞了個局部的小「內線作戰」,不得不說,真有一套。

但這麼做爭議很大,大約有兩種看法:一是湯恩伯避重就輕,怯於南下台兒莊;二是湯恩伯認為,只有等日軍消耗完最大戰力後,各部率軍合擊才能取得最好效果,所以他等待的不是「一鼓作氣」和「再而衰」的日軍,而是「三而竭」階段的日軍。

湯恩伯思路獨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作戰節奏,但他沒向李宗仁及時地解釋溝通,所以李憤怒不已。不過以後的戰局發展,又證明湯恩伯決斷準確。

滕縣戰場

當然也有人不認同,責備湯恩伯手裡掌握著5個師七、八萬人,光來回跑,其實就是怯戰。湯恩伯在接受《掃蕩報》記者採訪時解釋:敵人裝備較我占優,故不宜迎頭頂,更不宜集中兵力來死守一地,而應在運動中爭取主動攻勢,不時打擊日軍的側背。

不過在台兒莊取得大捷之前,李宗仁並不知道孫連仲到底還能頂多長時間,也不知道湯恩伯的通盤作戰想法和計畫。在最艱難的時刻,作為最高司令,他完全有理由抱怨湯恩伯,並不能囙此說李宗仁沉不住氣。

棗莊的槍聲終於沉寂下來,李宗仁於是不斷發電報催湯恩伯軍團南下,但湯並未立即執行。後來兩邊的通信聯絡一度中斷。恢復後,李宗仁再電湯恩伯,叫湯軍團主力必須迅速南下,如貽誤戰機,按韓複榘前例問罪!

電報發出去後,李宗仁又給蔣介石去了一份,向蔣告狀,說指揮不動湯恩伯。在武漢的蔣介石也著急了,親自擬電湯恩伯,問他遲遲不南下是何道理,叫他一定要聽從李宗仁的命令。

在回電中,湯恩伯才作了一番解釋,這番解釋本來是應該說給李宗仁的。他說自己的部隊一直在打運動戰,牽制著南下支援的日軍兵力,先打由嶧縣支援臨沂的第10師團赤柴聯隊,後打由臨沂支援台兒莊的阪本支隊。

再說說日本人這邊,支隊長瀨穀啟突然給磯谷廉介發來一封電報:「師團長,發現敵人兵力集結於後方……。」

湯恩伯終於全軍南下。孫連仲也下達了總攻命令。

李宗仁赴前線督戰

打仗是專長,抗命是個性

決勝時刻,李宗仁、程潜、白崇禧、林蔚(蔣待從室第一處主任)、劉斐(參謀次長)、徐祖貽(第五戰區參謀長)等人都來到台兒莊督戰。這場戰役歷時1個月,中國軍隊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湯恩伯抗命不遵,究竟是桀驁難馴,還是如日本人所說的擅長運動戰?從整個戰役過程來看,兩者皆有之。

首先,湯的確心高氣傲。大戰後孫連仲、湯恩伯、田鎮南、馮安邦、黃樵松、張金照、池峰城、王仲廉等11人同時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在現存合影中可以看到,11個人裏湯恩伯站在了最中間,連李宗仁都退到他的一邊。這份傲氣,嘖嘖!

青天白日勳章

湯恩伯喜歡單幹確有問題。幾支部隊一起打仗,打著打著湯恩伯會突然就自己玩了,軍團司令往往調動不了,這在集團作戰時很要命,也很令長官抓狂。

然而僅就台兒莊一役,我們從研究戰史的角度來看,湯恩伯處置敏捷,切合時機,幾次臨機決斷靈活跳至外線,是台兒莊大戰勝敗的關鍵之一。

可以這樣評估,湯恩伯的確是驕兵悍將,說他不服從指揮沒冤枉他,但是能料敵先機,靈活穿插,以動制敵也真是他的強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