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元朝的開國皇帝成吉思汗,有人曾經用一個詞語高度概括評估他:“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的一生可謂是豐功偉略戰績不凡,他在位期間東征西伐,建立了龐大的帝國體系,他的後代創立的元朝,原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成吉思汗這位帝王不斷擴寬疆土,力求一統天下,最後他的子孫後裔卻並沒有繼承他曾經的輝煌功績,而是隱居在四川農村,並且不再沿用祖姓,隱姓埋名過著安穩平和的生活。
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興衰
元朝從西元1271年起建立,一直到西元1368年滅亡,這個短暫的王朝只存活了98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而後開始了他征服眾多政權例如西夏、金朝的歷程。1999年美國時代週刊評選世界千年偉大人物,在千年亞洲人物中,成吉思汗排名第二比特,成吉思汗也是為中國大一統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偉大人物。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位時,大蒙古國的疆域已是十分遼闊。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政權正式建立,一直到1279年,南宋政權徹底滅亡,這個民族正式統領了當時的中華大地。
可惜的是,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始終無法交融,民族衝突始終是無法解决的問題,即便是統一了這片土地,元朝統治者的政治生涯仍有重重困難。
一方面是持續不斷的對外擴張,一方面是內部政權傾軋,漢族與蒙古族並沒有做到在同一政權下尋找合適的交融管道。到元朝中期,皇位繼承紊亂。
按照中國以前的皇位繼承傳統,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原本應該繼承皇位,後來卻是在朝廷中擔任丞相一職,且屢遭政敵攻擊打壓。
元順帝時期,農民起義頻發,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元廷退居漠北,後稱北元。到1402年,在政權更迭之下北元也滅亡了。
成吉思汗後裔逃亡各地
元朝末年,時局混亂之下,成吉思汗的重孫鐵木健不堪承受日益嚴重的脅迫,攜家人出逃。鐵木健的家族人丁興旺,且子孫學業均有所成。鐵木健的九個兒子都曾經考取進士的功名,連僅有的一個女兒,所招的女婿也是一名進士。
據書籍記載:“健官至上卿大夫,以功進爵西平王。妣洪氏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續妣張氏生五子一女,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名金蓮又名壽英,配夫金鎔。九子與金皆登進士,十人中四太守五尚書一侍郎,故時人稱九子一婿為十進士。”
鐵木健一家也尤為重視家庭教育,作為皇室貴族,他們既學習到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對蒙古族擅長的騎術武藝也不並鬆懈,所以這個家族的子孫,可謂文武雙全,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而在當時,即使考取了功名,身懷雄才大略,也敵不過政權腐敗,前途茫茫的命運,甚至因為表現突出,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此時逃離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為安全逃離困局,鐵木健一家人分散行動去往各處,臨別之際十兄妹留下了“十人識別歸何處,散時猶如浪卷沙。
餘字更無三兩姓,一家分作萬千家。”這一詩句作為日後相認的憑據,然而他們那時並沒有想到,分別之後的再次重逢已是遙遙無期了。
經過一路坎坷的逃亡,有部分子孫輾轉逃離到重慶、瀘州、納溪、榮縣、樂山一帶地區。
為了不被朝廷發現,他們不得不忘記過去輝煌的生活,改去之前的姓氏,隱瞞起自己的身份,流落在各地定居。
即使必須改去蒙古姓氏取漢姓,鐵木健一家仍然不忘本,他們取“餘”這一漢姓,同時也寓意著“生生不息,仍有餘人”,這一家族,將不屈的情操、延綿不絕的嚮往都蘊含在這一姓氏中。
安穩生活,延綿不絕
據《餘氏總譜》中載:雲南鎮雄縣的餘姓,自稱系鐵木複姓而改,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後代,並且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
有詩為證:“餘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趕散入西……前傳詩句詞如此,後嗣相逢系本家”。餘氏從族譜可以看出,這裡所說的“後嗣”,就是指鐵木健的“九子一女”。
在如今四川的餘家灣,成吉思汗的後裔就這樣過起了安穩尋常的生活。幾百年過去了,他們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性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都漸漸有了改變,直到後來,已經與漢人無異,甚至如今他們在身份證上已經登記為漢族了。
而餘家人祖先的故事,更是不為人知了。逃亡而居為了保障安全,自然是要對這樣重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以免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直到後來,經歷世事變遷之後,曾經的秘密已不再會給自己帶來禍害,鐵木健的後裔在修復族譜的過程中,才慢慢相認相聚,而再此之前,這個大家族的後代,已經有幾百年未相聚一堂了。
一個家族的興盛和衰落總是讓人感慨萬千,歷史的洪流挾裹著我們前行,而許多故事就發生在其中。
從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過去的故事似乎已經微不足道了,而對身處其中的人來說,那是一場重大的顛覆。
就像曾經風光一時的成吉思汗,最後他的後裔卻是隱居農村過著寧靜的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並非我們能體會猜測的。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不如就以平和的心態,踏踏實實過好我們的生活,哪管之前的輝煌黯淡,或者是之後的貧富榮辱呢。
評論留言